理智告诉他,签十年约等于把自己绑死。
未来十年,必须全心全意为秦迪工作。
但转念一想,他已经四十岁了。
不签长约,还有哪家公司愿意出比秦迪更高的薪水?
他不自欺欺人,答案很明显,几乎没有可能。
比起那些能拼能闯、潜力无限的年轻人,他早已过了那个阶段。
否则雷曼兄弟每年提拔的名单里,怎会一直没他的名字?
只要签下十年,一百万美金的忠诚奖金就是他的。
亚伯看向秦迪,觉得眼前这个老板简直像魔鬼一样,诱惑力太强。
即便是华尔街的老手,也很难抵挡。
“boSS,我决定签十年。”
亚伯不再纠结,果断在年限栏写下“十年”,签下名字,按下指印。
合同一式两份,安妮·赫斯特收了一份给他。
“明智的选择,你不会失望。”秦迪说。
他指着安妮补充:“待会把银行卡号给她,她是我的临时秘书。”
“好的,谢谢您,秘书小姐。”亚伯语气恭敬。
他不敢小看安妮,在他眼里,能当上老板秘书的,都是核心人物,惹不起。
更别说这位“秘书小姐”还年轻漂亮。
估计和老板的关系,不只是上下级那么简单。
“别客气,我只是今天临时来帮忙当秘书而已。”安妮回应。
亚伯才不信。
临时秘书?
怕是秘书一天之后,就不是秘书,而是“别的身份”了吧?
有钱人的安排,果然让人捉摸不透。
亚伯搞定之后,秦迪在投资方面的工作就有了专人对接。
比如秦迪看中的项目,直接交给亚伯或幕僚团队去调研、跟进,他只需最后签字拍板。
这项工作在港岛时,一直由梁安德负责,完成得很好。
但梁安德不能离开港岛。
那是秦迪的核心基地,必须有他信得过的人留守。
而在海外,秦迪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事事亲力亲为显然不现实,用人得当,才是老板的生存之道。
他也需要更多“梁安德”。
猎头效率很高,隔天就有两位华尔街顶尖md,被秦迪用同样的方式签下。
不得不说一句。
其中一位来自高·盛银行,是史密斯——就是亚伯第一次去高·盛时遇到的那个人。
与亚伯相比,这两位在签约年限上显得更加谨慎。
他们大约三十五六岁,事业上升得还算顺利,但已经触及天花板,难有更大突破。
两人简单交流了一下,最后都只签了五年。
其实,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五年并不算短。
能在一家公司坚持五年的员工,现实中并不多见。
三位投资高手的加入,让秦迪的国际智囊团初步成型。
猎头开始协助寻找可靠的律师人选。
一个完整的智囊团,律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这次打算同时引进两位,后续还会有更多补充。
在美国挑了两位,一位专长在诉讼,另一位则精通投资并购。
律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专业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比如一份关于某家公司的投资报告,普通律师可能只写九页。
内容里没有深入的法律分析,只是简单罗列事实。
而顶尖律师则可能提交上百页的尽职调查文件。
秦迪也从凯拉那里听过一些相关例子。
“二八定律”在法律界同样适用。
顶级的合伙人拿到的报酬,是基层律师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这也和雷曼兄弟那种大投行的机制类似,合伙人都是精中之精。
秦迪现在还没到去挖律所合伙人的地步。
在美国,顶级律师的社会地位极高,其中一些人甚至已经是亿万富豪。
他开出三十万美元的年薪,找一位资深律师。
这个数字在美国已经算是高收入阶层了。
更何况,律师的收入不只看年薪,奖金、交通补贴、餐饮补助这些加起来才是大头。
最终选中的律师之一名叫安迪。
他长相普通,家庭条件中等偏上。
能在美国读法学院的家庭,就算不上大富大贵,
至少年收入也有五六十万美元左右。
在美国,想成为律师代价不小。
高昂的学费,就拦下了不少人追逐法律梦想的脚步。
当然,律师的回报也很丰厚。
在这一行刚起步的新人,在这个年代就能拿到十万美元年薪。
更别说像安迪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手。
加上奖金等额外收入,年入六七十万美元不是问题。
安迪擅长的是诉讼领域,另一位律师王杰辉是华裔,专攻投资并购方向。
秦迪给他的待遇与安迪相当。
除了律师,还需要配备会计师和精算师。
不过目前这些业务可以直接外包给专业会计事务所,比如普华永道。
这五位成员,基本上把秦迪的国际智囊团搭建完成。
这也意味着,他花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光是维持这个智囊团队,每年至少要烧掉五百万美金。
遇上一些棘手的任务,还得准备额外的奖金激励。
五百万,已经是相对保守的数字。
而这还只是初步规模,眼下团队只有五人,秦迪计划将其扩充三到五倍。
等整个团队真正搭建完成,年支出恐怕要突破一亿美元。
当然,这些人不是来混工资的。
1月18日当天,
秦迪带着他的幕僚班子,接待了从纽约飞来的高·盛代表怀特·温伯格一行人。
这一次来米国,秦迪的目标是推动Jw或LEZU在米国上市。
这事原本不难,交给高·盛处理即可。
Jw的盈利能力极强,扩张速度惊人,财务报表摆在投资人面前,几乎没人能不动心。
但秦迪的想法不止于此。
他想要的是多地上市。
也就是说,先让LEZU在纽约挂牌,然后再回到港岛进行二次上市。
这种操作十几年后已经很常见,很多大企业都在多个市场同时上市。
但放在现在,还不多见。
所谓多地上市,例如在本土上市后,再拆分一部分资产到港岛或者米国发行股票。
这其中牵涉到复杂的资产拆分和业务梳理。
仅靠高·盛远远不够,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团队,才能守住利益边界。
至于为何要走这步棋,说穿了很简单——收割资金。
不管是前世记忆,还是系统提示,都让秦迪意识到,未来一两年内,世界将迎来一次金融动荡,港岛也将陷入经济危机。
喜欢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