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晃晃悠悠又过了一个月。
明绎与贾玥的迎亲船终于慢悠悠驶回来了。
他们去时挂的是华山郡王府和荣府招牌。
回来又多了一道岭南潘的旗帜。
远远望去,便像几色蛟龙,排成一排溯水而来。
船一靠岸,贾琏、贾璋、贾琮三兄弟早候在栈桥。
先是看到华山郡王明绎锦衣玉带、意气风发出舱,随后是郡王妃贾玥缓步而下。
她身后便是以绯红面罩遮脸的新妇了,由两个丫鬟半搀半扶,瞧着竟是个弱柳扶风的。
与他们同船的送亲的,还有潘总督的小儿子潘绍并其妻子,和他们的两个已经成人的侄儿,以及几位族中长辈。
贾琏他们三人先迎郡王、郡王妃,又问了潘家几位长辈好。
贾璋一见两个年轻人,便朗笑招呼道:“京里新到了西域良驹,改日带二位兄弟去溜圈。”
得了两人客气回应后,他身后的贾琮才热络的上前一起说话。
贾琏办事稳妥,忙派人给荣府报信,说接着人了。
又引潘家众人至驿馆小憩,洗漱更衣。
等荣府排开正式相见的仪仗,才将新妇与代父入京的潘绍一行人迎进府中。
老太太端坐荣庆堂,受了潘家诸位晚辈的礼后,即刻当着潘家其他人的面褪下腕上专门戴的羊脂玉镯,塞到新妇手里,亲热的表态说:“好孩子,你远道来京,这镯子权当我这老婆子一点心意,日后与六郎举案齐眉,早生贵子。”
潘家小儿媳妇见老太太主动示好,心里受用,忙笑着带侄女儿再行谢礼,口中连称“亲家老太太厚爱。”
当夜,荣府又办了宴席。
贾珩亲自为潘绍和明绎斟酒,“此番迎亲,得赖你们沿途护持,方才风涛不惊。我代六弟谢你们辛劳,且请满饮此杯。”
潘绍生性豪爽,举杯一饮而尽,又回敬奉承贾家兄弟:“京中繁华,自不必说。难得的是贵府上下一心,治家严整。我父在岭南常道贾家子弟,英才辈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坐的贾家几人又拿同样的赞语回敬。
在两边互相奉承的气氛里,凡在坐的都十分满意。
酒过三巡,戏班子上来唱《喜成双》。
贾家媳妇里,贾琮媳妇卫氏、贾瑄媳妇和湘云都有孕不能久坐,便凑在一起扶着丫鬟在廊下远远看戏,时不时与黛玉、宜春几个咬耳品评。
徐夫人见场面热闹,便悄声吩咐凤姐和贾珩媳妇:“明日再备两席,请潘家女眷游园子,不可怠慢。”
待晚一些的时候,明绎装潇洒摇着洒金折扇,凑到贾故跟前请功:“岳父,小婿这趟差可算办得风光?”
贾故笑骂一句“油嘴滑舌”,却忍不住捋须点头。
能被他使唤的动的女婿,就是好女婿。
等潘家人休息一日,贾琮、贾茂几个再陪潘家人一起在京里游玩。
潘家都是读书人,少不得要参加诗会,登上城楼,远望御河,有感而发,展现诗才。
潘姑娘则由宜春、黛玉等陪着,到大观园赏花。
因为潘家在京里没住处。
老太太专门请了史家太太来,请她邀潘家姑娘从史家出嫁。
贾故办事,向来不墨迹。
潘家老小已进京,总不能让新娘子再多等,他索性当日便上本奏请:“臣六子贾珲,现任江南织造局钦差督织御史,例无假期。今与岭南总督孙女婚期已至,臣伏乞陛下天恩,准其回京完婚,早日圆老太君心愿成家,彰圣朝孝治。”
贾故本意只是问一问,若圣上不同意,他便准备办了婚事,把新娘子直接送江南去。
谁知他这一问正挠到皇帝痒处。
这两年江南织造局改新式纺织机。
税银是多了,可账目也花。
皇帝今年正月验户部账本时就生疑觉得贾珲年轻,压不住织造局的老油条。
不过是因为新式纺织机是贾故领人来献,之前又有贤德妃父亲在江西之事。
皇帝愿意多给荣府一点颜面,便是起了换人整顿织造局的心思,也没有直接调任。
如今贾故为贾珲请休正合他意。
皇帝朱笔特批,特例给假半月,准其回京完婚。待喜事毕,即返苏州交代职任,不得耽延。
于是,荣府信使加急南下,不到五日,黄昏之前,贾珲便随官船抵码头。
荣府里休假的贾玮乘快马去接六弟。
而贾故这边,也有刘尚书请吃茶,贺喜他说,“贾家门第鼎盛,竟能请动恩假完婚,也算近年罕有的体面。”
他倒是诚意贺喜,但贾故这时真有点怀疑圣上干脆痛快的天恩里,是不是藏着什么。
特别是,圣上说,待喜事毕,要贾珲回苏州交代职任。
真的很像给纪委交代的意思啊!
贾故想着珲儿去织造局是太子的意思,后头有人托底,嘴上就随意拿圣上恩德敷衍起来,“那是旁人未曾这样请求过,圣上待下向来宽仁体恤,贾府上下深沐皇恩,不胜感激。”
贾家一贤德妃、一东宫侧妃、一郡王妃,贾故要说起深沐皇恩,刘尚书就没什么和他好说得了。
他只提醒贾故道,“王阁老那人你知道的,之前查兵部、京营,这会又查户部,你可得看着你家小子一点,别以为有太子庇护,就乱来。”
内阁几位阁老,贾故最怵的,就是这王阁老了。
还是没少和赵阁老私底下抱怨的那种怵。
这时听刘尚书提醒,贾故当真就有一种珲儿做错了事,等着王阁老抓他审判的错觉。
便是贾故多年精修表情管理,此刻他也忍不住皱起眉头,问刘尚书说,“户部里盐税和漕运、海贸那都是大头,就算查账也得先查这两处?”
刘尚书嘿嘿一笑,“新式纺织机如今铺展开来了,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你留意着吧!当初纺织机督造完工,你二哥贤德妃娘娘亲爹都能被踢出去,如今纺织机之事已经稳妥,你怎么确定别人不会来摘桃子?”
贾故这时也想明白了,他猜王阁老此时出手查户部,显然是皇帝想换人摘桃子。
看在贤德妃和小皇子得面子上。
贾家让出桃子还能换一段更好的路呢!
但如今小伙伴摇身一变,成了吏部尚书,端得架势那叫一个稳重。
在气势非凡的刘尚书面前,贾故要面子,肯定不能表现出汲汲营取的那副嘴脸。
他便假装犹豫惊讶,逗刘尚书说,“不会吧?王阁老瞧着不像这样的人。”
刘尚书正经跟他说是事呢!不是让他乱攀扯的。
好在如今刘尚书被权势养出来一身好气度,很轻易的忍住了,没他一个白眼,只有语气里透露出对他不着调的不满,“王阁老位高权重,当然看不上这三瓜两枣。我是说,其他人!”
其他人?
天下能光明正大从贾家和太子碗里抢肉的能有几家?
贾故心里还是有数的。
但刘尚书好意提醒,贾故便慎重道谢道,“您老好心,我都知晓了。若是上头有意,让纺织机事宜离了贾家的手,到时候还得求您给个前程。”
别看刘尚书最近架势端的好,但他行事可小心谨慎了,他可不能明目张胆的给太子的人谋前程,便是面对贾故这个知道老底的亲家,他也是连连摆手,“快别打趣我了,我就随口提醒一句,太子府出来的人,哪需要求到我身上来?”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