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星空记

青霖时代QLSD

首页 >> 未来星空记 >> 未来星空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谁家大佬在线发糖男神与我皆微甜我有一个武道世界悟空游万界遮天:成帝的我回到地球当保安无限游戏:我靠氪金成神末世多子多福,开局拯救极品校花湘信有鬼虫族之灾血肉铸神:我全身长满怪物
未来星空记 青霖时代QLSD - 未来星空记全文阅读 - 未来星空记txt下载 - 未来星空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109章 崇祯漫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位兄台,怎的穿得这般古怪?”

青林睁开眼时,鼻尖正顶着一丛带着露水的黄山松。说话人蹲在他面前,戴着顶竹编的遮阳帽,帽檐下露出双亮得像山涧水的眼睛,下巴上沾着点泥灰。那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短衫,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山路磨出厚茧的小腿,手里攥着根比人还高的铁头木杖,杖尾缠着圈测绳。

“我……”青林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冲锋衣和登山鞋,又看了看对方脚边那顶歪倒的斗笠,斗笠上用墨笔写着个“霞”字。他突然想起背包里那本没看完的《徐霞客游记》,心脏猛地一跳,“您是……徐霞客先生?”

那人挑了挑眉,木杖往地上一顿:“正是徐弘祖。兄台认得我?”他指了指青林手里的罗盘,“倒是你这物件稀奇,盘面上的刻度,倒像是西洋的量角器混着咱们的二十八宿。”

青林这才发现,自己竟站在一片陌生的山谷里。远处的天都峰比景区照片里更巍峨,裸露的岩壁上没有任何护栏,只有几株顽强的黄山松斜斜挂着。空气中飘着松脂和腐叶的气息,不像景区里总带着点防晒霜的味道。他摸了摸口袋,手机早没了信号,屏幕上显示的日期停留在2024年,可眼前这人的装束、说话的腔调,还有那本被翻得卷边的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江右游日记》——都在告诉他一个荒诞的事实:他穿越到了明代。

“我叫青林,迷路了。”他把罗盘揣回兜里,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正常,“先生这是在……”

“量山高。”徐霞客举起木杖,杖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你看这谷口到崖顶的角度,用步测算出走了多少步,再按勾股算,便知这山高几许。”他从怀里摸出个巴掌大的木盒,打开来,里面竟是个自制的测角仪:一块带刻度的半圆木板,圆心处坠着根系着铅锤的棉线。

青林凑过去,只见徐霞客将半圆板的直边对准崖顶,棉线自然下垂,指着刻度上的三十五度。“每走十步,我便测一次角度。从谷口到这里走了三百二十步,每步五尺,便是一千六百尺。按‘矩尺’算,山高就是一千六百乘以正切三十五度。”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青林却惊得说不出话。正切?勾股?这可是明末!他印象里的古代测量,要么是“千里之外,差若毫厘”的模糊记载,要么是靠绳索丈量的笨办法,可徐霞客竟然在用三角函数测山高?他突然想起《徐霞客游记》里那些精确到丈的距离记录,原来不是凭空写就的。

“先生,您这测角仪……”

“自己削的。”徐霞客掂了掂木盒,“以前用矩尺测,得两个人拉着,在这悬崖边太危险。改成这个,一人便能测。”他突然笑了,露出两排整齐的牙,“前几日在龙游石窟,我用这东西测洞顶高度,当地老乡还说我是看风水的呢。”

接下来的几天,青林索性跟着徐霞客同行。他发现这位旅行家的“游”,根本不是游山玩水。每天天不亮,徐霞客就起来在笔记本上画图——不是写意的山水,而是带着等高线的地形图,哪里有溪流,哪里有断层,都标得清清楚楚。他的背包里装着各种“神器”:除了测角仪,还有个铜制的量筒,用来量水深;一卷浸过桐油的麻绳,一端系着铅块,用来测峡谷的深度;甚至还有个自制的水平仪,是用根灌满水的竹管做的,两端封口,管壁刻着刻度,用来测地面是否倾斜。

“这水平仪准吗?”青林看着那根粗陋的竹管,很难想象它能和现代水准仪相比。

徐霞客带他走到一处山涧边,将竹管两端放在两块石头上。管里的水面微微晃动,最终停在同一刻度。“你看,水往低处流,只要管子里的水不流,两端必然等高。”他用木杖在地上画了条线,“沿着这条水平线往前走,就能算出这山坡的坡度。”他又取出测角仪,对着远处的瀑布测量,“这瀑布落差,我测了三次,都是七十三丈二尺,差不过五寸。”

青林想起自己大学时做的测量实习,拿着全站仪还总出错,再看看徐霞客手里这些“土造”工具,突然觉得脸上发烫。

这天他们走到一处溶洞前,洞口挂着厚厚的藤蔓。徐霞客拨开藤蔓,从包里摸出个奇怪的灯笼——灯罩是用羊皮做的,里面点着根特别粗的蜡烛,烛芯里似乎裹着什么东西。“这蜡烛能烧三个时辰,烛芯里掺了硫磺,烟少。”他解释道,“洞里黑,得看清楚岩石的纹路。”

进了溶洞,青林才明白什么叫“别有洞天”。钟乳石如冰笋般垂落,脚下的石笋像尖利的牙齿,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寒气。徐霞客却像回到自家院子般熟门熟路,举着灯笼照向岩壁,手指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你看这些水痕,”他指着一处发黑的岩壁,“比三年前我来时低了三寸,说明这洞还在往下沉。”

他突然蹲下身,从包里拿出个小铜秤,又取出个空竹筒。“来,帮我扶着灯笼。”他将竹筒灌满洞底的水,放在秤上称重,又从另一个竹筒里倒出等量的山泉水称重,“你看,洞水比泉水重三钱,说明里面含的石乳多。”

青林看着他一丝不苟地把数据记在本子上,突然想起课本里说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可此刻看来,他更像个地质学家、水文学家,甚至是化学家。

“先生,您测这些有什么用呢?”青林忍不住问。

徐霞客放下笔,灯笼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去年在雁荡山,当地人说山顶有湖,我上去一看,根本没有。他们又说山是浮在水上的,可我测了岩石的比重,比水重得多,怎么会浮着?”他笑了笑,“很多说法代代相传,可没人去验证。我多测些数据,记下来,后人便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他们在溶洞里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徐霞客的蜡烛果然如他所说,还剩小半根。出洞时,青林发现他的笔记本上不仅记了数据,还画了张溶洞的剖面图,哪里有支洞,哪里有暗河,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标注了岩石的颜色和质地。

“您这图……”青林想起现代的地质勘探图,竟有几分相似。

“走一段画一段。”徐霞客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上次在七星岩,我在洞里迷了路,后来靠着岩壁的颜色才走出来。这些细节,说不定哪天就有用。”

跟着徐霞客走得越久,青林越觉得他不像个“古人”。他从不轻信书本上的记载,总是亲自验证。书上说某山高千仞,他非要一步步量出来;书上说某河向东流,他非要溯流而上,找到源头才肯罢休。有一次,他们遇到一条湍急的河流,当地人说这河深不可测,徐霞客却找来根长绳,一端系着块大石头,一点点往下放,直到绳子不再下沉,他数了数绳子的长度,又用测角仪测了河宽,竟算出了河水的大致流量。

“您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青林忍不住问。

“看木匠做活学的。”徐霞客坐在河边洗脚,水里的鹅卵石硌得他舒服地眯起眼,“木匠量木料,要算方数,用的不就是长乘宽乘高?我测山洞的容积,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泥瓦匠测地基平不平,用的不就是水平仪?我不过是把这些法子用到山里、水里罢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青林知道,把生活中的智慧转化为科学的测量方法,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那个连“地球是圆的”都少有人知的年代,徐霞客已经在用实证的精神探索世界了。

这天夜里,他们在山神庙里借宿。徐霞客借着油灯的光整理笔记,青林则坐在门槛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发呆。他摸出那枚罗盘,盘面的青光比来时淡了些,似乎在提醒他该回去了。

“在想什么?”徐霞客走过来,递给青林一块烤得焦黄的红薯。

“在想您走了这么多地方,记了这么多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青林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暖流涌进胃里。

徐霞客望着远处黑沉沉的山峦,沉默了半晌才开口:“我小时候读《禹贡》,总想问,那些山川河流到底是什么样子?后来读《水经注》,又想知道,郦道元说的‘三峡七百里’,是不是真的?”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油灯的光,“走了这些年才明白,天地太大了,一本书写不完。我能做的,就是多走一步,多记一笔,让后来人知道,这山河有多壮美,有多神奇。”

他指着自己的笔记本:“你看这黄山的花岗岩,和雁荡山的流纹岩,摸起来不一样,形成的样子也不一样。这不是神仙造的,是天地自己长出来的。我把这些记下来,或许有一天,有人能明白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

青林的心猛地一颤。他突然想起现代地质学里的岩石分类,想起板块运动理论,想起那些建立在无数实证数据上的科学结论。而这一切的源头,或许就藏在徐霞客这些带着泥痕的笔记里。

“青林兄,”徐霞客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包里翻出一卷纸,“我看你对量算的法子很感兴趣,这是我整理的一些测量口诀,或许你能用得上。”

青林接过纸卷,展开一看,上面用清秀的小楷写着各种测量方法:测山高的“立竿见影法”,测水深的“悬锤量绳法”,甚至还有估算两地距离的“步测角度法”,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最让他惊讶的是,纸的末尾竟有个类似坐标系的图形,横轴写着“东西”,纵轴写着“南北”,旁边标注着“以此记山川方位,庶几无差”。

“这是……”青林的声音有些发颤。

“我瞎琢磨的。”徐霞客挠了挠头,“总觉得记地名不如记方位准,就画了这么个格子,把走过的地方都标在格子里,看着清楚。”

青林看着那个简陋的坐标系,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这分明就是现代地图学的雏形!在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徐霞客竟然靠着自己的智慧,摸索出了类似经纬度的定位方法。

那天晚上,青林睡得很沉。梦里,他仿佛看到徐霞客还在山间跋涉,竹帽上结着冰碴,布鞋磨破了底,可手里的木杖依旧坚定地向前探着。他的笔记本越来越厚,里面的字迹从工整到潦草,最后甚至带着血迹——那是他在险峻处摔伤时滴下的。

醒来时,山神庙里已经空无一人。徐霞客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青林兄,山水有相逢,后会未必无期。所赠口诀,望善用之。”字条旁边,放着那根铁头木杖,杖尾的测绳还缠着没解开。

青林拿起木杖,突然感觉手心一烫。那枚罗盘从兜里滑出来,盘面上的青光骤然亮起,比来时更盛。他被那片青光包裹着,耳边又响起了草木抽芽的声音,还有徐霞客踏过湿泥的“噗叽”声。

再次站稳时,青林发现自己还站在天都峰的悬崖边。手机导航的电子音刚好续上:“……当前道路陡峭,请小心行走。”背包里的《徐霞客游记》掉在地上,翻开的那页正是描写黄山天都峰的段落,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山高实测七千八百尺,与书中所载合。”

他摸了摸兜,罗盘还在,只是不再发烫,上面的“五岳真形图”纹路清晰了许多。而那卷徐霞客写的测量口诀,竟真的躺在他的口袋里,纸页边缘带着点潮湿的水汽,像是刚从明代的山神庙里带出来的。

青林捡起地上的书,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忽略了很多细节。书里那些精确到尺的距离,那些对岩石、水流的细致描述,原来都藏着这样严谨的测量过程。他翻到《江右游日记》那部分,果然看到徐霞客记录用“矩尺测山高”的文字,旁边还有他手绘的小图,和自己在明代看到的一模一样。

下山时,青林特意走得慢了些。他不再依赖手机导航,而是像徐霞客那样,留意着路边的岩石和水流。走到一处瀑布前,他下意识地估算着落差,用脚步丈量着距离,嘴里默念着徐霞客教的口诀。旁边有游客举着手机拍照,笑着说:“这人怎么对着瀑布发呆?”

青林没有解释。他知道,自己心里多了一份别人不懂的东西——那是徐霞客走过的山路,是他测过的山高水深,是他在油灯下写下的每一个字,是那种不问终点、只顾前行的执着。

回到家后,青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卷测量口诀整理出来,附在《徐霞客游记》的空白处。他还买了个笔记本,开始记录身边的山川河流,虽然用的是现代测量工具,可他总觉得,自己手里的尺子,和徐霞客那根铁头木杖,有着某种跨越时空的联系。

有天晚上,他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精神”,下面吵得不可开交。青林没有参与争论,只是默默上传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那卷带着水汽的测量口诀,旁边放着他新买的地质罗盘,两者的刻度在灯光下重叠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他想起徐霞客说过的话:“天地太大了,一本书写不完。”是啊,科学的道路也太长了,一代人走不完。可只要有人像徐霞客那样,一步一步地丈量,一笔一笔地记录,这条路就永远不会断。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青林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戴着竹帽的身影,正举着测角仪,站在明代的山巅上,望向远方。而远方,正是我们现在的模样。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未来星空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锦衣御明和离后王爷真香了我的姑父叫朱棣太子妃必须骄养雷裂苍穹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一键修炼在线变强雾都侦探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糜汉悍明皇道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朝阳警事我靠穿书拯救世界肌肉影帝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
经典收藏长生修仙:从三代同堂开始诸天鸿蒙树火星先生超神学院之冰冻虚空万界融合:我能调控爆率末日操植师神明也爱游戏全球械化末日终结战机器警察辐射:重启范布伦北方巨兽龙三十二号避难所快穿这个反派太完美都市之最强DNF系统重生败寇为王反派:主角女人太多,我薅不过来三生无明重回锦绣这两个女孩是黑白无常
最近更新末日:涅盘纪元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丧尸海?比数量我从不虚说好的赛博废柴反手掏出诛仙阵!六域镇魂御道长生书快穿:卑微系统跪求反派宿主摆烂纳米生物殖装末世:我有四维空间末世简易修仙诡豪:我在末世当冥币帝王恶毒雌性在兽世修罗场里当团宠黑雨灾变:开局美女上司来我家零号污染区末世求生:男友是疯批反派都星际文明了,谁还打螺丝啊快穿:开局末世,我靠人设自救尸变序曲穿成乱世寡嫂,靠空间南迁搞基建时渊九重奏只想安静种个田,全员逼我当大佬
未来星空记 青霖时代QLSD - 未来星空记txt下载 - 未来星空记最新章节 - 未来星空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