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七月十五,寅时。
建虏大营中,二十门红夷大炮被缓缓推上前线。阿敏披甲执鞭,脸色铁青。连日来的挫败让他颜面尽失,此刻他要用最猛烈的炮火洗刷耻辱。
“传令!所有火炮对准西山卫中军,给本额真轰平他们的指挥所!”
朝阳初升,第一发试射的炮弹落在西山卫阵地前沿,溅起漫天尘土。紧接着,密集的炮火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西山卫阵地上静悄悄的,除了必要的哨兵,竟看不到一个士兵。
“他们在搞什么鬼?”阿敏皱紧眉头。
此时在地下掩体内,林枫正通过潜望镜观察着炮击情况。这是工械营最新挖掘的防御工事,深达丈余的壕沟纵横交错,顶部用圆木加固,覆土三尺。
“将军料事如神。”赵胜佩服地说,“建虏果然先用炮火开路。”
“让火箭炮营准备。”林枫冷静下令,“等他们炮击结束,步兵冲锋时再动手。”
辰时三刻,建虏炮火渐歇。三千步兵在盾车掩护下开始推进。这些汉军旗士兵推着厚重的楯车,后面跟着手持刀斧的步甲兵,这是建虏标准的攻城阵型。
就在他们进入两百步距离时,西山卫阵地上突然竖起数十个奇特的发射架。
“放!”
随着令旗挥下,一支支拖着火焰尾迹的火箭呼啸而出。这不是传统的“一窝蜂”,而是经过格物院改进的新式火箭——采用稳定翼设计,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更可怕的是,这些火箭装载的是格物院最新研制的燃烧剂。随着火箭落地,一片火海瞬间吞没了建虏的进攻队列。粘稠的燃烧剂附着在盾车和士兵身上,任他们如何翻滚都无法扑灭。
战场上顿时响起凄厉的惨嚎。阿敏在后方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撤退!快撤退!”
但为时已晚。西山卫阵地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郝摇旗率领突击营从侧翼杀出,专门截杀溃逃的敌军。与此同时,神机营的燧发枪队开始推进射击,将混乱中的建虏成片收割。
这场战役在午时就分出了胜负。当最后一批建虏逃回大营时,战场上留下了上千具尸体,还有二十门完好无损的红夷大炮——它们的炮手早就逃之夭夭了。
“大捷!又是大捷!”
消息传到京城,整个朝野都震动了。崇祯在早朝上亲自宣布:封林枫为靖虏伯,赐丹书铁券。
然而比战功传得更快的,是西山卫的办学模式。
江南,苏州府。
张溥站在新落成的“求是书院”门前,对着数百名士子慷慨陈词:
“诸君!张某从西山归来,方知何为经世致用!林将军在战火中办学,让士卒识字,令工匠明理。这才是强国之道!”
他取出一本《西山格物初编》:“从今日起,求是书院不仅要教四书五经,更要研学格物致知之理!”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各地的书院纷纷来信求教,更有不少士子直接启程前往西山。连一向保守的东林书院,也悄悄派人来索取教材。
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
京城某座深宅大院内,几个官员正在密谈。
“绝不能让西山的歪理邪说流传开来!工匠识字?士卒读书?这是要颠覆纲常!”
“可是现在皇上对林枫恩宠正隆......”
“那就从别处下手。我听说西山卫在私自分配土地......”
更直接的冲突发生在西山卫辖区内。
这日,陈文渊急匆匆来找林枫:“将军,宛平县派人来,说我们私自开垦的官田要重新丈量,还要补缴赋税。”
林枫冷笑:“告诉他们,这些地是阵亡将士的抚恤田。想要地,先问问将士们手中的火铳答不答应!”
与此同时,工械营内,王铁柱正在试验最新式的后装线膛炮。得益于蒸汽机提供的稳定动力,精密加工不再是难题。
“将军,按照这个进度,月底就能造出第一批后装炮。”王铁柱兴奋地汇报,“射程能比现在远一倍,精度更高!而且现在燧发枪的枪管每天也能造出10支”
林枫点点头,目光却望向南方:“让格物院加快《算术进阶》的编写。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工匠,更是能独当一面的工程师。”
夜幕降临,西山卫防区内灯火通明。识字的士兵在教战友写字,工匠们在讨论技术改进,格物院的学员在计算弹道数据。更令人惊讶的是,郝摇旗的突击营里,士兵们居然在开读书会,讨论《西山卫识字课本》里\"保家卫国\"的道理。
“以前我觉得读书是老爷们的事。”一个士兵腼腆地说,“现在才知道,懂了道理,打仗都更明白。”
了望塔上,林枫与张溥并肩而立。
“伯爷看到了吗?”张溥激动地说,“您点燃的星火,已经开始燎原了。”
林枫望向远方,那里是建虏残部驻扎的方向,也是更广阔的天地。
“这才刚刚开始。”他轻声道,“我们要改变的,不只是战争的方式。”
第二天清晨,当信使将新的《格物学报》送往各地书院时,西山卫的勘探队也在深山中发现了新的矿脉。在这个古老的帝国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战火与读书声中同步推进。
喜欢带着DeepSeek闯大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带着DeepSeek闯大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