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巷乃是一条逼仄小巷,虽是通往长兴坊的捷径,但是行人寥寥。
此地昔年亦是商铺林立、市井喧嚣之所,只因与长兴坊毗邻过近,致使人气尽聚彼处。
虽地段仍属上佳,但租金竟不较长兴坊逊色几何,纵不过一街之隔,繁华却是天壤之别,人气尚不及长兴坊之十分之一。
众商户开门做生意,当然是更愿意在人气高的地段,自不肯在青石巷这种高租金低客源的地段赁铺营生。
日久天长,这条巷弄便日渐萧条,唯余一众空置难赁的铺面,自然也无甚行人过往。
不知过了多久,等青梅醒来时,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
她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沁凉的青石板上。
她挣扎着坐起身来,四处张望,只见车夫晕倒在地,而慕知柔却不知去向。
青梅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泪水不自觉的夺眶而出,嘶声呼喊道:“小姐!小姐!你在哪里?”
声音在寂寥巷弄间回荡,却如石沉大海,杳无应答。
青梅跪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捶打着地面,哭得伤心欲绝。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如果自己能够保护好小姐,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悲恸虽深,青梅却不敢有片刻迟延。
她拼命摇醒车夫,嘱咐他速速奔回茶肆报信,自个儿则强自镇定心神。
她凝神细察,不放过地上任何的蛛丝马迹,竭力搜寻。
青梅将双眸眯成细微角度,贝齿轻咬下唇,深深吸气直极致,使得气息充盈整个胸腔,继而缓缓吐纳。
如此往复数次,终于捕捉到了那一缕独特的香气。
麝香龙脑交融着凤凰单枞的清芬——这是慕知柔特意留下的踪迹。
香气像透明的丝线牵着青梅的鼻尖,她循迹望去,但见几粒闪粉在地缝间忽明忽暗,这稀疏缀着反光的微粒,像被踩碎的萤火虫残骸,跳跃着向巷子东边逃逸。
方才慕知柔轻拍腰间香囊,便是示意青梅:她将有意落入歹人之手一探究竟。
青梅虽不通武艺,但她寻香追迹的功夫可谓堪称一绝。
慕知柔素日随身佩戴的香囊,其外设有暗扣,一旦解开,内藏香粉便会均匀洒落。
这香粉就是青梅专为慕知柔调配的,内掺特制的珍珠贝母粉,以备慕知柔万一身陷险境之时,青梅得以凭此迅速定位,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寻得她的下落。
信安城北郊的多闻寺,本是太宗皇帝敕建的避暑离宫,初名多闻宫。取\"广纳民声,体察疾苦\"之意。
但是咸观二十六年五月,太宗于多闻宫的含风殿养疾时骤然驾崩,这座离宫从此便成了忌讳之地。历朝帝王皆避而远之,忌惮日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讳莫如深,亦复如是。
昔日的皇家宫苑日渐荒芜,后改作多闻寺,却也还是难逃香火断绝的衰运。驻寺的和尚都揭不开锅,到底还是落得僧侣四散,最后连留守的和尚也因衣食无着而另谋生路去了。
如今但见断壁残垣间野草丛生,哪还有半点昔日天家气象?
唯余一座悟心塔,于暮色中透出森森鬼气。
几个蒙面青衣大汉抬着麻袋,七转八弯来到这座废塔前。塔身早已倾圮,斑驳的砖石间荒草没膝。
塔的内部构造十分特殊,有许多狭窄的通道和隐蔽的房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老实点!老子不取你性命!\"为首的悍匪将慕知柔掼入塔底深处。
她已经醒了,被重重摔在阴冷的密室里,膝盖和手掌都擦破了皮,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裳,面纱却还在。
少女强忍剧痛撑起身子,瞳孔在暗处收缩成针尖大小,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仲夏黏腻的黄昏天际云霭翻涌如沸,漫天霞光泼洒而下,将西天染作血海,又向东蔓延开去。那猩红的天色,是一片让人不安的火烧云。
不取我性命,这番作为究竟意欲何为?
桃花眼中的清冽目光如寒刃般刮过每个悍匪,他们全以黑巾覆面,看不真切面容。
慕知柔凝息思索片刻,决定主动攀谈,意欲辨听他们的口音,再伺机脱身。
暮色四合,最后一缕天光也被厚重的云层吞噬。
虽是仲夏之夜,塔内却愈发阴寒,慕知柔拢了拢被荆棘刮破的罗衫,素手紧攥着裙裾,指节泛白,面上却仍端着那副温婉从容的神情,仿佛这阴森地窖不过是春日游园时偶遇的一处凉亭。
“几位爷……”她嗓音清甜轻软,却字字清晰,似珠落玉盘,“将小女子掳至这荒寺废塔,总不会只为了与我说些‘不取性命’的空话吧?”
喜欢茗计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茗计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