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申时。
盛夏的风像是被热浪困住了手脚,无力驱散那股顽固的暑气,蝉鸣声声叠叠,一浪高过一浪的嘶鸣,撞得空气都泛起燥热的涟漪
大明宫的琉璃瓦在烈日的炙烤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连空气都在微微颤动。
青石地砖上蒸腾的热气,让远处的景物都变得扭曲,宛如海市蜃楼。
丝绸白靴踏着青砖地款步而行,步伐沉稳而潇洒。
守门的侍卫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的立在宫门旁值岗,盛夏的午后尤其酷热难耐,他们热得口干舌燥,沉重的头盔闷着头发,汗水顺着发鬓流下,进入眼睛。侍卫们只是使劲挤挤眼皮,已经没力气擦拭了。
远远望见一位飘逸如仙的来客,他身着一袭月白锦袍,腰间系着淡蓝色的玉带,玉冠束发,步履轻盈而从容。
那白皙清冷的面庞,被阳光一照,更显得几分灵韵。
优雅俊逸的身姿,仿佛与这炎热的夏日格格不入。
优雅俊逸的身姿缓缓向他们走来。
众人都听说过皇帝新赐封的茶博侯风姿绰约,宛若天降谪仙,但从未亲眼见过。
今下恰逢御例进宫奉茶之日,待众侍卫看清来人仙姿,竟然瞬觉口甘喉润,蝉鸣亦不复扰耳,连酷暑之气亦似消减大半。
只见俊美少年恭敬地递上宫帖,举止温文尔雅,随后继续朝御书房的方向前行。
御书房内,幽幽的龙涎香与沉香交织,间或飘来一丝鹅梨帐中香的微妙气息。
踏入此间,便觉一阵凉爽扑面而来,若干冰盆摆放其间。
皇帝裴衍身着常服,虽不华丽,却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英挺成熟的面容,偏皮肤细腻得不符年龄。眉眼深邃,眉眼间流露出的风流,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但那股威仪却让人不敢小觑。
正坐在案前批阅着奏折的他见茶博侯行礼进门,放下手中的朱笔,抬眼望向他,眼中满是赞许,还夹杂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
“慕卿今日带来了何种佳茗?”声音是低磁醇厚的柔和。
慕知柔微微一笑,“回陛下,今日微臣特地准备了徽山的云雾茶,此茶清香淡雅,入口回甘,最是消暑解渴。”声音柔和清甜又不失男子的沉稳。
她动作轻盈地取出茶具,开始布席准备奉茶,白皙的手指修长而灵巧。
今日御书房里特意备了一套前朝的青瓷茶器,器形柔和大气,釉色如碧波荡漾,温润如玉。
茶壶的壶身曲线流畅,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浑然天成。壶嘴细长而优雅,宛若天鹅颈项,壶把则设计成古朴的龙形,龙鳞细腻,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云驾雾而去。
茶杯则小巧玲珑,杯壁薄如蝉翼,透光性极佳,轻轻一触,便能感受到那细腻的质感。杯底刻有精美的莲花纹饰,寓意着清雅与高洁。
茶盘为椭圆形,表面光滑如镜,边缘镶嵌着一圈精美的云纹,与茶壶、茶杯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这套茶器不仅在造型上追求完美,更在细节上体现了匠人的匠心独运。每一个茶杯的底部都刻有微小的篆书“御用”二字,而茶壶的壶盖内侧,还刻有前朝的年号,记录着它悠久的历史。
慕知柔悬腕执壶,当沸水注入茶壶,茶香四溢时,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前朝的文人雅士共品一壶好茶。
泡茶时的专注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皇帝裴衍的目光不时掠过慕知柔,低头沉思间恍惚失神,再抬眼时,深邃的眸中竟似含着悲伤。
茶香渐渐在御书房中弥漫开来,裴衍轻啜一口,眼中盛满激赏:“好茶!慕卿的茶艺果真非凡。”
慕知柔微微欠身,眉眼低垂,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轻声答道:“陛下谬赞了,微臣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
裴衍微微颔首,神色间满是温和,仿若一位邻家翁与爱重的晚辈闲话家常,缓缓开口问道:“听闻此茶别有韵致,不知可有什么逸事?”
慕知柔恭敬地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娓娓道来:“陛下,这徽山云雾茶得名,确有一段奇闻。
相传,千年前的徽山,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山中有位名为灵萱的年轻道姑,她清逸出尘,一心向道,每日在道观中诵经打坐,修身养性。
一日,灵萱在山中采药时,无意间闯入一处极为隐秘之地。只见那地方云雾弥漫,雾气在阳光的折射下,竟隐隐幻化成七彩之色,如梦似幻。
在这仙境般的地方,生长着一片奇异的茶树。茶树叶片在云雾的润泽下,闪烁着莹莹微光,仿佛被赋予了灵性。
灵萱心中好奇,便采下一些茶叶带回道观。她以山中清泉烹煮,瞬间,茶香四溢,那香气清幽高雅,仿佛带着云雾的空灵与山间的清新。
入口之时,滋味鲜爽甘醇,令人神清气爽,仿若置身于那云雾深处,心境都变得澄澈无比。
此事不知怎的,传入了当时一位云游至此的高僧耳中。高僧听闻后,前来道观品茗。
他饮下此茶,闭目冥想许久,而后感慨道:‘此茶生于云雾间,得天地之灵气,云雾之精华,当以云雾为名。’
从此,这茶便被称作徽山云雾茶。它那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宛如天赐的美妙滋味,也随着岁月流传开来,成为一段佳话。”
“哈哈哈!今日慕卿可是为朕奉上了一道仙茶!”裴衍眉眼含笑,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亲封的茶博侯,越看越是满心欢喜。
喜欢茗计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茗计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