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长的话在他耳边响起:“钟不响,是你的心没到。心到了,金石为开。”“哪有只靠一件家伙事的?”
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或许,拓奥真的死了,再也没有机会给他教学时刻了。
是时候主动去探索、去掌握这份光之力量了
而不是仅仅在危机来临时,被动地等待
同时,他也需要为自己,争取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军方的“默契”是一个机会,可能跟拓奥的牺牲有关,那位少校应该会写详尽的报告。
他必须利用好这个机会,获取信息,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影响官方的决策。
这很难,很危险,如同走钢丝。
但他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他回到书桌前,打开了电脑,开始撰写那份关于清音观修缮的正式报告。
这一次,他写得格外认真,不仅是为了维持自己“优秀古建筑工程师”的人设,更是将其作为一个契机,一个与官方建立更深入、更“合理”联系的桥梁。
他知道,下一次与李国锋,或者说与军方背后的力量的会面,将决定他未来的道路。
而在那之前,他必须尽快让自己变得更强——无论是作为奥特曼的人间体,还是作为……金泽本人。
回到乌市的一周,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暗流涌动。
金泽强迫自己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
他回到公司打卡上班,处理积压的项目文件,参加各种在他看来已经有些索然无味的项目会议。
同事们对他短暂的“失联”表示关心,他则以“家里急事”和“身体不适”轻松带过
重新扮演起那个专业、略显内向、偶尔会为项目预算头疼的普通工程师角色。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的波澜从未平息。
每一次手机铃声响起,都会让他心跳漏掉一拍;
每一个陌生的来访者,都会让他下意识地警惕。
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在平凡的日常下,绷紧着敏感的神经。
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继续研究胸前的光之碎片。
他发现,当自己精神高度集中,尝试着将意念沉入碎片时,那冰凉的触感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暖意,仿佛沉睡的火种被轻轻拨动但确实已无生命信息。
那些细微的裂纹,也确实在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缓慢愈合,吸收着空气中某种未知的能量,或者说……光?
他尝试过在无人处再次呼唤光芒,但碎片毫无反应,依旧是那副“能量耗尽,勿扰”的咸鱼模样。
看来,如同老道长所说,心不到,金石不开。
或许不仅仅是意志,还包括对光之力量本质的理解和掌控,这需要时间和契机。
与此同时,他密切关注着外界的信息。
关于金市“天然气管道爆炸”的新闻热度逐渐下降,被新的娱乐头条和社会热点所取代。
但在网络的一些隐秘角落,关于“巨人”和“怪兽”的讨论从未停止,甚至催生出了一批“神秘学爱好者”和“真相探寻者”。
各种分析帖、阴谋论层出不穷,有人试图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能量场,有人从神话传说中寻找巨人原型
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声称目击了“巨人的人间体”……
这些帖子让金泽看得心惊肉跳,虽然大部分都是无稽之谈,但保不齐会有蛛丝马迹被有心人注意到。
他不得不更加小心地隐藏自己的一切线上痕迹。
期间,他接到了市文物局“张科长”的再次邀约,他以工作繁忙、报告尚未完成为由
再次婉拒了当面沟通,但通过邮件发送了部分初步的修缮建议,维持着基本的联系。
他知道,这是在拖延时间,但他需要这段时间来理清思路,积蓄力量。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他回到乌市后的第十天。
他接到了李国锋少校的直接电话。
“金工,报告完成得怎么样了?”李国锋的声音听起来比上次通话时更显平和,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金泽心中凛然,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调整到恰到好处的平静,带着一丝打工人们对甲方的恭敬:“李少校,您好。报告已经基本完成了,正准备提交给文物局和相关部门。”
“很好。”李国锋似乎并不意外,“明天上午十点,方便再来一趟我们办公室吗?有些关于清音观后续安全评估的问题,想再跟你聊聊。”
语气不像是命令,更像是商量。
但金泽清楚这“商量”背后的分量。
“当然方便,我准时到。”金泽爽快答应,内心的小鼓却敲得震天响。他知道,这次会面,绝不仅仅是聊什么“安全评估”。
挂断电话,金泽瘫在椅子上,望着窗外乌市的夜景,久久不语。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这次会面,将决定他是被彻底“控制”起来,还是能争取到一定的自由和合作空间。
他拿起那份厚得能当砖头使的修缮报告,指尖拂过封面。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报告,更是他此刻唯一的“护身符”和“投名状”。
第二天上午,金泽提前半小时到达了那个熟悉的军方办公地点。
经过比上次更加严格的身份核实和安全检查后,他被带到了那间熟悉的会议室。
这次,会议室里只有李国锋一人。他穿着常服,没有佩戴军衔,面前的茶杯冒着袅袅热气。
看到金泽进来,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开口道:“金工,坐。脸色不太好啊,最近没休息好?”
金泽心里一紧,面上却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社畜疲惫的苦笑:“赶报告熬了俩夜,我们这行就这样,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他巧妙地将可能存在的黑眼圈和精神不济归因于工作的日常。
李国锋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报告,随意翻看了几页,赞了一句:“很详实,辛苦了。”随即把报告放到一边,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进入了正题。
“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以你的专业角度看,清音观,特别是那口古钟,后续需要什么样的保护措施?毕竟……苍云山地区最近不太平静,地质活动似乎有些异常。”
金泽心中明镜似的,这哪是问保护措施,分明是旁敲侧击古钟的异常和“地质活动”的真相。
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滔滔不绝地从土木工程和文物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钟楼结构需要加固、防雷防火措施要升级、最好能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系统监控震动和湿度变化……他说的全是真话,无比专业
但也完美地避开了任何超自然因素,将一切异常都框定在“自然灾害可能性”和“合理防护”的范畴内。
李国锋听得挺认真,偶尔点点头,问的问题也都在专业范畴内。
喜欢拓奥奥特曼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拓奥奥特曼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