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作推进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江辰的思考逐渐从具体问题的应对,转向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反思。他意识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不适应、不匹配的地方。如何推动治理体系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一个事关长远、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这种“不适应”首先体现在宏观决策层面。战略框架的制定体现了前瞻性和系统性,但在动态调整和精准落地方面,仍显滞后。经济社会的运行日趋复杂多变,传统的基于年度、季度数据的决策模式,有时难以捕捉到结构性、趋势性的细微变化,导致政策响应不够及时精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数据共享不充分,影响了对全局形势的判断和跨部门协同的效率。决策过程中,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等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在政策执行层面,不适应更为明显。基层反映的“政策好看不好用”、“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根源在于政策制定有时脱离基层实际,缺乏对执行环节复杂性的充分考虑。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跨部门、跨区域的政策协同推进困难重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往往重形式、轻实质,重短期、轻长期,难以真实反映政策成效和问题。
在资源配置层面,不适应同样突出。财政资金、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虽然不断优化,但行政化色彩仍然较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如何更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资源流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仍需深化改革。对不同功能区域、不同类型主体实行差异化、精准化资源配置的机制还不完善。
在风险防控层面,不适应带来严峻挑战。当前面临的风险更具关联性、传染性、叠加性,传统的分行业、分地区、单打一的风险防控模式难以应对。对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社会风险等交织叠加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有待加强。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往往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弱。
在社会治理层面,不适应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面临挑战。如何有效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亟待破解的难题。网络空间治理、新业态从业人员服务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等,都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这些治理体系的不适应性,制约了战略框架的高效落实,也影响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江辰认识到,推动清江省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政策和工作方法的修修补补,必须勇于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他指示研究室牵头,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系统梳理当前治理体系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清江省实际,提出治理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建议。研究重点包括:如何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制度?如何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健全民生保障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如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如何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同时,他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例如,在推动数据共享促进决策科学化方面,支持省大数据局加快建设统一共享平台;在提升政策执行力方面,推动建立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支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鼓励基层探索“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实践。
江辰深知,治理体系的变革绝非易事,涉及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但这一步必须迈出。他打算在适当时候,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一份关于提升治理效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建议报告,争取将治理体系改革纳入全省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他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更加符合省情实际、更加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治理体系,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对治理体系适应性的思考,标志着江辰的工作重心开始向更基础、更根本、更管长远的制度建设层面深化。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