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慈宁宫,早已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庭院里的银杏树叶被秋风染成金黄,簌簌落在青石板路上,平添了几分萧瑟。林薇薇刚处理完后宫份例核对的事宜,便急匆匆赶来慈宁宫 —— 清晨请安时,她便察觉太后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此刻心里满是担忧,脚步也比往常快了许多。
“皇后娘娘万安。” 守在殿外的宫女看到她,连忙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太后娘娘今早咳得厉害,太医刚来看过,说是偶感风寒,已开了药方,只是太后一直没怎么吃东西,奴婢们都很担心。”
林薇薇的心猛地一沉,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太后躺在床上,眉头微蹙,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嘴唇干裂,呼吸间还带着轻微的咳嗽声。床榻边的小几上,放着一碗早已凉透的药汤和一小碟糕点,显然是没动过。
“母后。” 林薇薇轻步走到床边,声音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太后。她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太后的额头 —— 滚烫的温度让她心里一紧,显然是发了高热。
太后缓缓睁开眼,看到林薇薇,虚弱地笑了笑:“是薇薇啊…… 你怎么来了?后宫的事不忙吗?”
“后宫的事再忙,也没有母后的身体重要。” 林薇薇握着太后的手,语气带着几分心疼,“太医说您是风寒,开了药方,您怎么没喝药?也没吃东西,这样身体怎么能好得快?”
太后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无奈:“那药太苦了,实在喝不下去;糕点又太甜腻,没什么胃口。”
林薇薇闻言,心里有了主意。她转头对宫女说:“你去御膳房说一声,按朕的吩咐准备 —— 熬一锅清淡的小米粥,再做一份蒸蛋羹,不要放太多盐和油;另外,把太医开的药方拿来,朕亲自去熬药。”
宫女连忙应下,快步退了出去。太后看着林薇薇忙碌的身影,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 自先帝去世后,除了皇帝,还从未有人这样为她操心过,更别说亲自熬药、安排饮食了。
林薇薇拿着药方,来到慈宁宫的小厨房。她仔细看着药方上的药材,又想起现代对付风寒的饮食调理方法 —— 生病时肠胃虚弱,油腻甜腻的食物会加重负担,清淡的流质食物不仅易消化,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少量多餐则能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不适。
她亲自将药材放进药罐,控制好火候,一边熬药,一边叮嘱御膳房的厨师:“小米粥要熬得软烂一些,蒸蛋羹里加少许温水,这样会更嫩滑;另外,准备一些新鲜的梨,蒸熟后去皮去核,做成梨泥,既能润肺止咳,又不会太凉。”
厨师虽觉得这些做法有些新奇,却也恭敬地应下 —— 皇后整顿后宫后,早已用能力和品性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没人会质疑她的安排。
半个时辰后,林薇薇端着温热的药汤走进内殿。她先舀了一勺药汤,放在唇边吹凉,然后小心翼翼地送到太后嘴边:“母后,药熬好了,您先喝一点,臣妾特意在里面加了少许蜂蜜,能减轻苦味。”
太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口喝下。果然,药汤里带着淡淡的蜂蜜甜味,比之前凉透的药汤好喝了许多。林薇薇耐心地一勺一勺喂着,直到太后喝完一碗药,才拿起温水帮她漱口。
随后,她又端来小米粥和蒸蛋羹,用小勺舀起少量粥,吹凉后喂给太后:“母后,先吃点粥垫垫肚子,要是觉得腻,就吃一口蛋羹。太医说您现在要少量多餐,等会儿饿了,臣妾再给您拿梨泥吃。”
太后顺从地吃着,小米粥软烂易消化,蒸蛋羹嫩滑爽口,确实比之前的糕点合胃口。她看着林薇薇专注喂饭的样子,眼底满是动容 —— 这丫头不仅细心,还懂得调理身体,比那些只会送珍宝却不懂照顾人的世家千金贴心多了。
接下来的几日,林薇薇几乎住在了慈宁宫。每日清晨,她都会亲自熬药、准备早餐;白天陪着太后说话解闷,为她擦身、按摩;晚上则守在床榻边,一旦太后有动静,便立刻起身查看。后宫的事务,她也只是在白天抽空处理,从未因忙碌而忽略对太后的照料。
有一次,太后夜里咳嗽加重,林薇薇连忙起身,为她端来温水,又轻轻为她拍背顺气,直到太后呼吸平稳,才敢回到旁边的软榻上休息。天快亮时,太后醒来,看到林薇薇趴在床榻边睡着了,身上只盖着一件薄外套,眉头还微微皱着,显然是担心她的病情。
太后的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泛红。她轻轻抚摸着林薇薇的头发,内心 oS 满是感动:“这丫头,真是比亲女儿还贴心。白天忙前忙后,晚上还守着哀家,连觉都睡不好。陛下当初力排众议立她为后,真是没选错人。哀家以前还有些担心她出身异世、身怀读心术,现在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善良孝顺的心,能好好照顾陛下,也能好好待哀家。”
林薇薇被太后的动作惊醒,看到她醒了,连忙起身:“母后,您醒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喝口水?”
“哀家没事,就是看你睡得沉,不忍心叫醒你。” 太后笑着说,语气带着几分亲昵,“你这几日太累了,快回房休息一会儿吧,哀家这里有宫女照顾就好。”
“没关系,臣妾不累。” 林薇薇摇摇头,拿起温水帮太后漱口,“只要母后能早日康复,臣妾累一点也没关系。”
在林薇薇的悉心照料下,太后的病情渐渐好转。十月底,太后终于痊愈,能下床走动了。她特意让人在慈宁宫摆了一桌宴席,邀请后宫嫔妃和几位亲近的大臣家眷,说是要 “感谢皇后的悉心照料”。
宴席上,太后拉着林薇薇的手,向众人夸赞道:“你们都不知道,哀家这次生病,多亏了皇后。她不仅亲自熬药、喂饭,还懂得用清淡饮食调理身体,日夜守在哀家身边,比亲女儿还贴心。哀家的皇后,真是天下最好的儿媳,也是咱们大雍最好的皇后!”
嫔妃们和大臣家眷纷纷附和,称赞林薇薇 “贤良孝顺”“治宫有方”。林薇薇有些不好意思,轻声说:“母后过誉了,照顾母后是臣妾应该做的。”
太后却摇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坚定:“不是过誉,是事实。以前哀家还担心你年轻,担不起皇后的责任,现在看来,哀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你不仅能打理好后宫,还能孝顺长辈、辅佐陛下,这样的皇后,是哀家的福气,也是大雍的福气。”
坐在一旁的轩辕昭看着这一幕,眼底满是欣慰。他知道,太后对薇薇的认可,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感情的认可,对后宫和睦的保障。从今往后,后宫再也没有任何潜在的矛盾,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携手并肩,守护这片江山。
宴席结束后,太后拉着林薇薇的手,在庭院里散步。金黄的银杏叶落在两人身上,像一场温柔的雨。太后笑着说:“薇薇啊,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就跟哀家说,别一个人扛着。哀家虽然老了,但还是能为你和陛下分担一些的。”
林薇薇看着太后温和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多谢母后。有母后在,臣妾心里踏实多了。”
夕阳下,婆媳二人的身影紧紧依偎在一起,温馨而和睦。这场太后生病、皇后侍疾的经历,不仅强化了两人的婆媳关系,更让后宫 “长辈认可” 的剧情彻底闭环,消除了最后一丝潜在矛盾。而林薇薇也用自己的孝顺与体贴,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位贤明的皇后,更是一位值得托付的儿媳,为她的 “一代贤后” 之路,增添了最温暖的一笔。
从此,慈宁宫与中宫的往来愈发频繁,太后时常邀请林薇薇去喝茶聊天,甚至会主动为她出谋划策,帮助她打理后宫。后宫的氛围也愈发和睦,嫔妃们在太后和皇后的影响下,相互扶持、彼此体谅,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勾心斗角。而这一切,都为轩辕昭与林薇薇的 “一世一双人”,为大雍王朝的盛世安稳,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喜欢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