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往西北走,过了布尔津县,再翻几座山,有片大湖,叫喀纳斯。从县城过去,要走三个小时的盘山路。
路不好走,盘山路绕得人头晕,一边是直上直下的山壁,一边是深沟,沟底能看到碎石头,是常年落石砸出来的。
湖很大,南北长二十四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两公里多。起风的时候,浪头白花花的,拍在岸边的石头上,声音能传到半公里外的村子。
水的颜色变化很快,一天里有时是蓝的,有时候发绿,天阴的时候会变成灰黑色。
当地人说,湖水的颜色还会跟着季节变,开春是淡绿,夏天转深,秋天混着岸边的黄叶子,会带点金红,到了冬天,就冻成一块白镜子。
湖的周围是山,最高的那座叫友谊峰,山顶的雪常年不化,像戴了顶白帽子。
湖周围住的是图瓦人。住着图瓦人,他们的房子是木头盖的,尖尖的顶,刷成蓝色,远远看过去,像插进土里的大蘑菇。
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下雨就成了泥巴路,太阳一晒,干了就起灰,走在上面“咯吱”响。
图瓦人靠湖吃湖,打渔、放马、招待游客。
但他们有规矩——早上日出前不下湖,晚上日落后不点火把照湖面,吃鱼只吃巴掌大的,大的要放回去。
要是问为什么?老人会说:“湖里住着老东西,得敬着。”
图瓦人里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湖深不见底,底下有东西。”
关于喀纳斯湖的传说;关于湖里的“老东西”,说法很多,多到能从春天讲到冬天。
最早的说法,是图瓦人的祖先传下来的。他们说湖底住着“湖圣”,是条很大的鱼,长着鹿一样的角,能听懂人话。
每年春天,冰刚化的时候,水神会浮上来透气,要是看到岸边有人家吵架,就会翻个身,让湖水涨起来,淹掉岸边的草滩。所以村里的人春天都不敢大声吵架,连孩子哭闹都要捂住他的嘴。
每年农历六月,图瓦人叫“库木勒月”,意思是“湖醒的月份”。这个时候山花开得最盛,湖边的草能没过膝盖。
但没人敢在这时候下湖打渔,连洗东西都要离岸边三丈远。老人们说,这是“湖圣”出来巡湖的日子。
民国十七年的六月,就出过事。
那年有个从迪化来的商人,带了四个伙计,想趁湖里鱼多的时候捞一网,运去山外卖。他们不听村里人的劝,还嚷着说什么,“湖圣就是条大鱼,刚好打上来卖个好价钱”。
他们在湖边搭了棚子,买了张大网,足有半亩地大。
六月十五满月那天晚上,商人让伙计们把网撒进湖里。网刚沉下去,就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那力道大得把船头的木桩都拉弯了。
商人眼冒光,让伙计们赶紧收网。四个青壮年拽着网绳,胳膊上的青筋都绷起来了,网没拉动,反而还在一点点往水里沉,船身被拽得倾斜,湖水“哗啦”的开始往船里灌。
“撒手!”有个老伙计大喊。他在湖边待过几年,知道不对劲。
商人抽出腰间的短刀,往网绳上连砍几刀,绳子都没断,商人红着眼睛喊,“砍不断,都使把劲给我拽!拉上来这网鱼,够咱们吃十年!”
所有伙计和商人自己都上了,拼了命的往上拽绳子。
这时,水里突然“咚”一声巨响,像炸了个炮仗。一道黑影从水里窜出来,黑影足有船那么高,黑乎乎的,看不清形状,只看到三只灯笼似的光,黑影最上面亮着。紧接着,湖水翻起大浪,一个浪打过来,船断成了两截。
这一切岸上的图瓦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有人举着火把,看到五个人影还在水里扑腾,那东西尾巴一卷,就把人卷着往湖底拖了,水面上冒了几个泡,再没动静了。
第二天,湖水还是浑的,漂着碎木板和网片,还有只那个商人的鞋子。
村里的老人说,这是湖圣在罚他们,六月的喀纳斯湖,连鱼都归湖圣管,哪能人说捞就捞的。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又有了新说法。那时候有支地质队来考察,就住在湖边的木屋里。
赵队长是个山东人,不信鬼神。他带着队员,用绳子系着铅锤测水深,绳子放了一百多米才到底。
有天半夜,赵队长起夜,听到湖里有动静,“咚”的一声,像是什么重物砸在水里。他叫醒两个队员,拿上电筒往湖边跑。
电筒光扫过水面,看到离岸边二十多米的地方,有个东西在动,不是鱼,是一段树干那么粗的黑影,露出水面半米多,慢慢往湖中心移,水波纹一圈圈荡开,把岸边的鹅卵石都推得滚了起来。
赵队长让队员拍照,相机刚举起来,那黑影“哗啦”一下沉了下去,水面上只留下个漩涡,转了半分钟才散。
喜欢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