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羽不再多言,有些心意无需赘述。
林朝羽轻轻搭着柳舒眉的肩头,与她一同默默凝望海浪的起伏。
短暂的休憩过后,林朝羽不得不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电视机的热销必然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若不及时抓住机遇,损失将不可估量。
其中,娱乐产业尤为关键,核心便是收视率。
若能精准把握当前的娱乐风向,这些流量就能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回报率可能达到一比一,甚至十倍、百倍。
举例来说,一部电视剧如果观众超过三十万,其广告收益和频道口碑的价值至少在三千万以上。
若持续推出优质内容,这一数字还能翻倍,突破三亿港币也并非不可能。
因此,打造精品电视剧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利润甚至可能超过电视机本身的销售。
在香江,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但《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依然广受欢迎。
此外,古龙的武侠小说也备受推崇。
古龙原本生活在湾湾,后来被林朝羽邀请至香江定居,并在报社工作。
他的武侠小说深受读者喜爱,林朝羽还为此赠予了他部分报社股权。
古龙的代表作包括《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小李飞刀》以及最新完成的《萧十一郎》等。
在林朝羽的影响下,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
至于林朝羽早期推动创作的小说,虽然节奏明快、理念超前,但未能成为经典。
不过,若改编成电视剧,极有可能引发收视热潮。
林朝羽找到丁来旺,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同时开拍至少十部电视剧,并在未来陆续播出。
这些剧集只能在配备青山电视特殊解码器的频道播放,其他品牌的电视则无法收看。
丁来旺听后十分惊讶:“林总,一次性拍十部剧,我们的人手根本不够,演员也不足,重复使用容易让观众出戏啊。
”
1392年
“演员不足就从新人里选。
这部戏演主角的,下部戏可以客串配角。
电视剧市场已经打开,必须打造精品剧集留住观众。
那些没买电视的人,看完片段心痒难耐,说不定下个月发薪就去买一台?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青山电视的销量。
懂吗?”
丁来旺仍皱着眉头不太乐意:“林总,剧可以慢慢拍,没必要扎堆。
每年两部精品剧足够创造商机,要是一年十部恐怕......”
“拍摄是为储备应急,又不是要同时播映。
少啰嗦,干不了就换人!”
面对威胁,丁来旺毫不畏惧。
影视行业既要好剧本也要好导演,缺一不可。
他虽非科班出身,但对电影的理解远超香江导演,自然有底气。
他只干笑两声:“既然这样,保证让林总满意。
不过要拍什么题材?”
林朝羽示意许漫丽递上清单。
丁来旺扫了一眼惊讶道:“怎么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您二位不是......”
这两人向来不和,何时冰释前嫌的?更奇怪的是,清单里所有故事都带着爱国色彩。
“他人品不怎么样,作品倒有些价值。
”林朝羽冷声道,“一年出两部精品,三年内拍完。
需要社团配合尽管提,去忙吧。”
“林总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香江如今红星云集,陈思思、朱虹风头正劲,李小龙更是如日中天。
不过林朝羽认为,李小龙更适合在影坛发展。
至于电视剧这类作品,往往只在相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产生共鸣。
光阴似箭,香江交通大学又迎来了新的开学季!
作为香江目前唯一的高等学府,这里自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各路媒体记者为了获取新闻报道素材,纷纷在校门口蹲守,对入学新生展开采访。
采访话题大多围绕常见主题展开。
比如对大学生活有何期待,或是如何成功考入这所名校等等。
令人惊叹的是,受访者中有不少人都拥有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其中一位名叫卢拓的学生,他的成长故事尤为激励人心。
他曾经是帮派成员,整天做着收租、看场子的营生。
闲来无事就与一群酒肉朋友推杯换盏。
每每都要喝得烂醉如泥。
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日渐空虚。
直到某天,他偶然听见有人评价他们这种人是社会蛀虫,迟早会被清除。
说他们除了仗势欺压普通市民外一无是处。
论社会贡献,甚至不如街头的清洁阿姨。
听到这番评价,卢拓勃然大怒。
他抄起碎酒瓶就要冲出去教训那些人。
就在此刻,他看见一个小女孩举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学业成果,还说要努力学习,让香江变得更美好。
目睹这一幕,卢拓的心突然像被刀绞般疼痛。
眼前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都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二十多岁的自己却终日如蛆虫般苟活。
他深吸一口气,望着手中的酒瓶,又看向远处的女孩。
最终停下了脚步。
回到昏暗的出租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拷问:
我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直到某个夜晚,他终于向老大吐露心声:想要读书,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出人意料的是,老大居然表示支持。
在众人的鼓励下,卢拓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学习,几乎到了悬梁刺股的地步。
经过一年的奋力拼搏,他终于如愿考入香江交通大学......
类似的事例其实并不鲜见。
但卢拓的蜕变尤为引人深思。
毕竟帮派混混与名校学子这两个身份看似水火不容,却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
这个励志故事很快就在校园内外广为传颂。
……
香江交通大学荣誉校长林朝羽来到校园视察,这是他与会同舟共济会共同创办的学府。
此行的目的,是想亲眼看看学校的现状——师生们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品德操守是否合乎规范。
学生们见到林朝羽时,既惊讶又兴奋,纷纷向他问好。
一些人甚至悄悄跟在后面,希望能近距离接触这位备受尊敬的领袖。
一位学生鼓起勇气说道:林先生,父亲常跟我说,您是我们香江最了不起的人。
他希望我学成之后能加入青山集团,为社会尽一份力。
林朝羽温和地笑了笑:创办香江交通大学的初衷,并非只为青山集团输送人才,而是为国家培养栋梁。
青山集团固然做了许多事,但终究只是一家企业。
我们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青山集团这样的企业,所以我更希望你们能勇敢创业。
当然,如果愿意来青山集团,我们同样欢迎。
见到林朝羽如此平易近人,其他学生也纷纷表达想法。
林先生,创业会不会太难了?我们既没有经验,也缺乏启动资金,这些都可能成为阻碍。
如果能先在青山集团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或许更大。
这番话让林朝羽略感意外。
他注视着那名学生,认真回应:创业确实需要经验、资金、人脉,但这些在当下的时代并非绝对门槛。
机会就在眼前,关键在于能否抓住。
真正的成功者,往往能突破重重困境。
所以,我更期待你们趁年轻去闯荡,而不是过早进入企业,被环境磨去锐气。
在青山集团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每个人都必须不断进步才能立足。
许多新人进入后,会发现身边强者如云,久而久之,那股初生牛犊的冲劲可能被消磨殆尽。
因此,林朝羽更鼓励年轻人先在外历练。
当然,他也承诺会为有志创业者提供支持,比如设立专项基金助他们启程。
这笔资金免除利息,但需要在三年或五年内全额偿还。
若创业取得成功,希望你能向基金回馈一笔资金,用以扶持更多创业者。
如此便能形成良性循环!
林朝羽在校园考察后,于开学典礼上向师生们发表演讲。
他向新生们阐释了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经济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国家强盛,则经济繁荣;国力衰微, 生凋敝。
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人们首要考虑的是温饱而非复苏。
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你们应当为国家贡献力量——这份力量,便是通过创业振兴国家经济。
民富方能国强!
若香江涌现数百家如青山集团子公司规模的企业,其经济实力将超越中等水平国家。
若有成千上万家,华夏经济必将腾飞。
这种崛起不依赖基建,而是源于领先的工业水平。
全球将不得不采购华夏的工业品,否则将错失社会发展红利。
短期内也许无碍,但十年后工业代差将显现,民众认知差距更会拉大。
林朝羽的演讲充满家国情怀。
他追溯华夏历史,剖析巨人崛起的路径,平静的语调下暗涌着不屈的决心。
学生们深受感染,眼中燃起斗志,立志成为他那样的人。
现场记者详实记录,经整理评述后见诸报端。
香江市民读后群情激昂,工作时干劲十足,闲暇时热议家国情怀。
而英国商界对此反应迥异——
和记洋行的祁德尊正与太古洋行威廉洽谈合作,看到报道后立即停下话题,仔细研读起来。
威廉不禁好奇:什么事?
你看看林朝羽说的这些言论!
威廉接过报纸快速扫了几眼,脸色立刻变得凝重:林朝羽当初和同舟共济会创办香江交通大学,恐怕不只是为了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背后或许另有深意。
他人在港英政府的管辖之下,却一直惦记着大陆,还要求学生们牢记国家的历史苦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他这么做……究竟有何企图?
祁德尊深深叹了口气:还能有什么企图?无非是想向大陆靠拢罢了。
可这样下去会不会出事?如果放任不管,林朝羽的影响力迟早会盖过港英政府。
虽然他没有实权,但他的声望已经足以和港英政府分庭抗礼。
而我们……在香江的地位恐怕会越来越被动。
祁德尊点头表示赞同。
自从青山空调成功拿下美国通用汽车的订单后,青山集团便突飞猛进,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即便面对日本企业的联合打压,青山电视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逆势崛起,甚至压制了那些对手。
这种事换作是他们,恐怕早就妥协,选择和日本企业合作了,根本不可能像林朝羽这样正面抗衡。
正因如此,他们忧心忡忡,生怕担心的事情会变成现实。
太古洋行的威廉无奈地摆了摆手:算了,这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港英政府自有他们的考量。
也是。
……
港督看到相关报道后,并未放在心上。
大学嘛,本来就是要塑造一些价值观的。
至于爱国教育?再正常不过了。
香江交通大学毕竟是林朝羽和同舟共济会一手创办的,而同舟共济会的成员都是华人,谈谈爱国情怀有何不妥?
难道要让他们热爱英国?
这不是笑话吗?
所以,他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港督府的其他人却认为此事影响深远。
如今的香江是由他们管辖,在这里办学就必须遵守他们的规矩,而不是人在香江,心却向着别处。
于是,他们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收到消息后,除了愤怒,更多的是不解。
就算他们宣扬爱国,又能怎样?难道还想反抗我们不成?
林朝羽似乎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由华人主导香江的目标。
港英政府的权力很可能被他逐步架空。
若不及时干预,林朝羽的计划必将成功!
然而,英国政府并未迅速采取行动,只是要求继续监视林朝羽的一举一动。
因此,无论是港英政府还是英国本土,都未对此事作出明确回应。
这一局面令和记洋行的祁德尊深感诧异。
港英政府难道不担心林朝羽的势力日益壮大?现在仅有三千人在香江交通大学接受他的理念灌输。
一两年后呢?人数恐怕不止一两万,至少也要翻上几十倍!更何况,林朝羽的行动从未停歇。
香江交通大学目前只是第一期工程,后续还有二期。
此外,香江中医药大学和香江理工大学也在他的规划之中。
他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为何港英政府依然无动于衷?
祁德尊的管家沉吟片刻,答道:或许是因为英国政府尚未下达指示,港英政府不敢轻举妄动。
那英国政府为何对林朝羽的所作所为毫无反应?
依我看,林朝羽可能仍有利用价值。
利用价值?
管家进一步解释道:没错。
像林朝羽这样的人极其罕见。
如果英国政府贸然制裁他,他一怒之下将香江的企业全部迁往内地,必将给香江带来毁灭性打击。
经济很可能长期难以恢复。
因此,为了保住利益,哪怕林朝羽的行为有些出格,上面也会选择容忍。
如今,林朝羽的青山集团是香江的纳税巨头,即便放眼英国,也鲜有财团能与之匹敌。
若贸然打压林朝羽,他很可能转移资产。
失去青山集团,每年税收将减少数十亿港币。
千万别小看这几十亿,毕竟这是七十年代。
而三大洋行的年纳税额加起来也不足十亿。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英国政府才选择视而不见。
但祁德尊认为,继续放任下去必将酿成大祸。
即便不彻底调查林朝羽,至少也该有所警示!
可即便只是警告,恐怕也会引发不小的震荡吧!
管家沉吟道:林朝羽这个人表面谦和有礼,实则心狠手辣。
喜欢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