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叔啊马大叔,你可真是……太抬举那帮倭人了,哈哈哈……”
李去疾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把朱元璋给笑懵了。
也把朱元璋心里头好不容易升起的那点对未知的恐惧,给直接笑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满脑子的问号。
咋地?
这事儿很好笑吗?
十数万大军,上千艘战船,浩浩荡荡,最后葬身鱼腹,连个水花都没见着。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严肃,很恐怖,很值得后人警醒的事情吗?
先生你这笑点是不是有点……太高了?还是说,太地狱了?
“先生,您这是何意?”
朱元璋强压着心头翻涌的疑惑,声音都沉了几分。
他不怕打仗,不怕死人,就怕这种摸不着头脑,连敌人都没看见就没了的仗。
那是天威!
非人力所能及!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神风’这个词儿,包装得太好了。”
李去疾好不容易才止住笑,他看着朱元璋和刘伯温那一脸“你快给我们个解释不然我们今晚睡不着觉”的表情,清了清嗓子。
“马大叔,刘老先生,我问你们一个事儿。”
他慢悠悠地说道:“咱们大明从南到北,漫长的海岸线上,每年夏秋两个季节,是不是总有那么几天,会刮一种邪乎的风?”
“那风刮起来,能把海边的百年大树连根拔起,能把不够结实的房顶整个给掀飞,卷到天上去!”
朱元璋一怔,几乎是脱口而出:“有啊!咱沿海的州府,年年都要上报,称之为‘飓风’!威力极大,一旦来了,房屋倒塌,船只倾覆,百姓损失惨重,朝廷都得拨钱赈灾!”
“对嘛!”
李去疾一拍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那帮倭人,管那玩意儿叫‘神风’。”
“在咱们这儿,它叫‘飓风’。”
“而在我看来,”李去疾顿了顿,吐出了一个全新的词汇,“它有个更准确的名字,叫‘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朱元璋和刘伯温默默地在心里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听起来,感觉比“飓风”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律感?
“先生的意思是……”刘伯温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他好像抓住了什么,“那所谓的‘神风’,并非什么神明显灵,也不是那倭国有什么天命护体……”
“它就是一种……跟刮风下雨一样的,自然现象?”
“刘老先生,你真是个天才!”
李去疾赞许道。
“它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它还是一个有规律,甚至可以预测的自然现象!”
轰!
朱元璋的脑子又嗡了一下!
可以预测?!
连老天爷什么时候发脾气,都能预测?!
这……这怎么可能?!
“先生慎言!”刘伯温的脸色都变了,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天上的神仙听到,“天威难测,岂是凡人能够窥探的?”
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算卦卜筮,那是窥探天机,本就有伤天和。
可李先生这口气,不像是“窥探”,倒像是……把老天爷的脾气秉性,给摸透了!
刘伯温有些不敢相信。
但随即又想起这位李先生可是连雷电都能掌控!或许……他真的摸透了老天爷的脾气?
看着两人那副敬畏又不敢相信的样子,李去疾心里叹了口气。
唉,跟古人科普真是个体力活。
算了,也别扯什么地球自转科里奥利力了,那玩意儿能把他俩的cpU当场干烧了。
得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
“别紧张,别紧张,都坐下。”李去疾像个安抚小朋友的村头教书先生,摆了摆手。
“格物,还记得我说的‘格物’吗?”
两人下意识地点头。
“其实,这玩意儿的道理,非常简单。”
“我想想,怎么和你们解释,你们能听明白……”
“对了,水往低处流,对吧?”李去疾问道。
两人点头,这不是废话嘛。
“好,那我再问你们,你们洗澡的时候,看过那浴桶里的水往下漏吗?或者看过河里的水,流到某些地方,会不会打着转儿?”
朱元璋想了想,点头:“会!那叫旋涡!”
“这就对了!”
李去疾拍了拍手。
“你们就把那片大海,想象成一个巨大无比的,装满了空气的盆子!”
“空气?”
“对,就是咱们呼吸的这个东西,它也是个东西,它也会流动。”
李去疾指了指天上的太阳。
“夏秋季节,日头毒辣,海面上的空气受热之后,会如何?”
刘伯温回答水会蒸腾挥发
刘伯温沉吟片刻,依据自己毕生所学,谨慎地回答:
“《黄帝内经·素问》 有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论衡·自然篇》有云: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气蒸腾而上,遇冷则凝,化为云雨。”
这是他认知里的极致,是天地运转的至理。
“对了。”
李去疾点了点头。虽然这个“气”和自己说的“空气”不是一回事,但只要他们知道气受热上升的现象就行。
“太阳暴晒,把海面上的空气烤得又热又湿,这些热空气,它会变轻,然后一个劲儿地往天上蹿!”
“因为光照强度等一些原因,某些区域的空气更热,蹿得更快”
“它一走,它原来的位置不就空了吗?”
“那四面八方,相对比较冷、比较重的空气,就会拼了命地涌过来,想要把这个空给填上!”
李去疾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就像水流形成的旋涡一样,这四面八方涌过来的空气,它们也不是直愣愣地冲过来,它们也会互相挤着、推着,然后……转起来!”
“于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旋涡’,就在海面上形成了!”
“这个‘空气旋涡’,就是飓风!”
“它一边自己疯狂地转,一边被风推着在海面上跑。它蕴含的力量,大到可以掀起几十丈高的巨浪!它所到之处,狂风暴雨,摧毁一切!”
“所以这种风啊,它就容易在夏秋天气热的时候,在海上生成,然后一路往西北边跑。”
“所以,前元那帮人,为什么那么倒霉?”
李去疾的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嘲讽。
他看着朱元璋和刘伯温,问道:
“因为他们两次出征,都选在了什么时候?”
朱元璋下意识地回忆史料,脱口而出:“七月,八月!”
“这就对了。”
李去疾放下手,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干的蠢事。
“一支横扫天下的陆上强军,他们最懂什么?”
“他们懂秋高马肥,懂夏粮丰收,懂什么时候的草场最适合大军集结,懂什么时候的天气最利于长途奔袭!”
“所以,七月、八月出征,在他们这些纵横大陆的旱鸭子看来,是天经地义,是百战百胜的经验!”
李去疾的话,让朱元璋和刘伯温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没错,这确实是草原骑兵作战的黄金时节。
“可他们忘了。”
“或者说,他们那被陆地胜利塞满了的脑子里,根本就没装过一样东西。”
“——海洋!”
“他们把变幻莫测的大海,当成了自家后院那个一望无际的草原!”
李去疾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轻轻摇了摇,眼神里充满了怜悯。
“他们就是单纯的运气不好,或者说,没文化。”
“他们是生怕赶不上,特意挑好了时间,开着几千艘破船,排着队,上赶着往台风里钻啊!”
“这不是天要亡他,这是他自己个儿上门去送人头啊!”
“这就好比一个人,非得在冬天脱光了衣服往里扎,回头淹死了,你说是河神发怒,还是他自己脑子有问题?”
这番话,说得要多通俗有多通俗,要多损有多损。
朱元璋和刘伯温,有些听傻了。
神风……
没了。
没有什么天命庇佑。
没有什么神明显灵。
有的,只是……一盆被太阳晒热了,开始打旋儿的“空气”?
这个解释,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朴素,甚至……如此的粗暴!
它粗暴地撕碎了“天威”那层神秘莫测的外衣,露出了里面简单到令人发指的……规律。
搞了半天……
就是一群没文化,没掌控好“天时”的蠢蛋,在错误的时间,干了一件错误的事?!
这个真相,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粗暴,以至于让朱元璋感觉到了一丝……荒谬!
他猛地想起了史书上对前元那两位皇帝的记载,一个好大喜功,一个刚愎自用。
现在看来,何止是好大喜功!
简直就是俩二百五啊!
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夹杂着恍然大悟的狂喜,从朱元璋的心底喷涌而出。
他气的,是前元那帮蠢货,坐拥天下,却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搞不明白,白白葬送了十数万条性命,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天命不可违”的心理阴影。
他喜的,是这个让他对那片宝库望而却步的最大心魔,被李先生用几句笑谈,就给轻飘飘地戳破了!
没有神!
没有天命!
只有一群找死的蠢货!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忍不住放声大笑,比刚才李去疾笑得还厉害,笑得前仰后合,笑得胸中郁气一扫而空!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他一拍大腿,双眼之中,那熄灭的野心之火,再度熊熊燃烧,而且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烧得更旺,更烫!
既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那他朱元璋,就能避免!
只要挑个风平浪静的季节,春暖花开的时候出征,那所谓的“神风”,不就成了个笑话吗?!
刘伯温也是一脸的震撼与苦笑,他摇着头,长叹一声:“原来如此……我等真是坐井观天了!”
格物……
格物致知……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格物”!
不是空谈心性,不是辩论义理!
而是去观察,去理解,去把这天地万物运转的道理,给剖析得明明白白!
甚至……把老天爷的脾气,都给“格”出来!
他意识到,这位李先生,他懂的东西,已经不是“术”,而是“道”!
天地自然运行的“大道”!
喜欢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