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的西安,秋意已深,风中带着河谷特有的清冽。
汉王行辕之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巨大的沙盘占据了议事厅的中央,墙壁上悬挂着新绘制的,标注着公路、铁路规划的详尽地图。
李信站在沙盘前,手指轻轻划过代表着山川河流的起伏模型。
他身后,大汉王朝的核心臣子与川、甘两省的封疆大吏肃然而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高速运转带来的紧迫感。
外交部主官徐文良上前一步,手中拿着一份卷宗。
“启禀汉王,科尔沁、巴林、扎鲁特、翁牛特、敖汉五部蒙古王公,已于昨日抵达西安。”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安静的厅堂内格外清晰。
“臣已与他们进行过初步会谈,五部首领皆表示,愿率部族归附我大汉,签署《归附盟约》。”
“他们承诺,愿听从汉军调遣,并按年纳贡,以助军资。”
李信从沙盘上收回手,转身看着徐文良。
“他们的诚意如何?”
“回汉王,据臣观察,五部确有诚意。”
徐文良回答。
“清廷势微,罗刹人又在北方步步紧逼,他们夹在中间,朝不保夕。归附我大汉,是他们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此外,他们也见识到了我大汉的军威与富庶,知晓何为大势所趋。”
“很好。”
李信微微颔首。
“你全权负责接待与谈判事宜,可以给他们一些优待,但底线不能破。凡归附者,其部族内部事务,我大汉暂不干涉,但兵权与外交之权,必须上交总院。”
“臣遵命。”
徐文良躬身退下。
李信的视线转向甘肃省长张启。
张启会意,立刻出列。
“启禀汉王,甘肃方面,农牧厅已在河西走廊开垦荒地两万亩,第一批三万斤土豆种薯已全部下种,长势喜人。”
“若无天灾,预计明年开春,可收获土豆至少一千五百万斤。”
“交通厅组织的五千民夫,配合交通部的工程队,兰州至凉州段的官道拓宽工程,已完成近半。”
“流民安置点,在总院民政部的大力支援下,伤寒疫情已得到控制,未曾蔓延。”
紧接着,四川省长岳升龙也上前一步。
“四川方面,成都至汉中的道路勘测,已在公路公司的协助下基本完成。沿线路障清理工作,正全力推进。”
“两省合计,目前已推广种植土豆超过五万亩。”
李信听着两人的汇报,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表情。
这几个月来,整个大汉治下,就如同一个被按下了快进键的庞大机器,所有人都被卷入这股建设的洪流之中。
交通部部长沈明接着汇报。
“汉王,西安至兰州的铁路勘测工作,已经完成。所有地形数据,都已汇总完毕,铁路总院正在进行最终的线路规划。”
“西安至成都的道路拓宽,路障清理也已结束,下一步便是铺设碎石路基。”
民政部副部长张济也上前补充。
“汉王,得益于医学院第一批毕业生的补充,目前陕、甘、川三省的流民医疗救助,覆盖率已达到九成以上。各地医棚累计救治的伤寒、风寒以及各类外伤流民,已超过五万人次。”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汇聚在这间议事厅内。
从民生到基建,从农业到医疗,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体系,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
陈敬之作为行政总院首府,最后做着总结。
“汉王,以西安为中枢的四级行政体系,已全面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政令自总院发出,半个时辰内,便可通过电报抵达省厅,再由省厅下达至市县。政务效率,较之过去,提升了何止三倍。”
“我大汉,已然蓄势待发。”
李信静静听完所有人的汇报,心中豪情涌动。
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大汉。
一个高效、务实、充满朝气的国家。
一个能够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集体。
……
与西安的热火朝天截然不同,千里之外的北京,正笼罩在一片深沉的暮气之中。
畅春园。
曾经的康熙最喜爱的园林,如今却显得萧瑟冷清。
康熙歪倒在暖榻上,华丽的龙袍皱成一团,身旁散落着几个东倒西歪的酒壶。
他的面色蜡黄,双眼浑浊,曾经睥睨天下的帝王之气,早已荡然无存。
一个老太监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将一份密报递上。
“皇上…科尔沁…科尔沁等五部蒙古王公,去了西安,向…向汉王称臣了。”
康熙的身体动了一下,他缓缓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珠转了半天,才聚焦在老太监的脸上。
他似乎没听清,又似乎是听清了但无法理解。
他伸出颤抖的手,拿过那份密报,看了许久。
忽然,他笑了起来,笑声嘶哑而凄凉。
“呵呵…呵呵呵…”
“大清的屏障…没了…全没了…”
他笑着笑着,剧烈地咳嗽起来,酒水和泪水混杂在一起,顺着他消瘦的脸颊流下。
紫禁城,乾清宫。
新帝胤礽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苍白。
他名义上是皇帝,但他的政令,却连紫禁城都出不去。
胤禔以“辅政”为名,早已将朝政大权牢牢抓在手中,整个皇宫,遍布他的眼线与亲信。
“皇上,直隶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恳请皇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啊!”
户部尚书马齐跪在殿下,老泪纵横。
胤礽拿起朱笔,迅速写下一道圣旨。
“传朕旨意,即刻从京通二仓调粮十万石,发往直隶各地,不得有误!”
他将圣旨递给身边的太监。
然而,那太监却迟迟不敢去接,身体抖得如同筛糠。
他的眼睛,惊恐地瞟向殿门外侍立的几个侍卫,那些都是胤禔的人。
胤礽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连一道救济灾民的圣旨都发不出去。
这个皇帝,当得何其可悲。
就在这时,一个官员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神色慌张。
“尚书大人!不好了!罗刹国使臣戈洛文,递交了最后通牒!”
马齐一把夺过那份文件,只看了一眼,整个人便晃了一晃。
“什么?”
他失声喊道。
“限十日之内,开放北京为通商口岸,允许罗刹商人自由贸易,否则…否则俄军将即刻南下,攻打山海关!”
戈洛文的通牒,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清廷这艘本就摇摇欲坠的破船上。
马齐将通牒呈给胤礽。
胤礽看着上面蛮横无理的条款,以及那个嚣张的最后期限,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他能怎么办?
调兵?兵权在胤禔手里。
谈判?他连一个能派出去的,有分量的使臣都找不到。
整个朝廷,人心惶惶,官员们想的不是如何应对国难,而是如何给自己找好退路。
已经有不少官员,开始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向西安的汉军暗送秋波。
甚至,一份详细标注了北京城防卫戍兵力部署的地图,已经通过秘密渠道,摆在了汉王李信的案头。
大清,从根子上,已经烂透了。
……
西安,汉王行辕。
议事厅内的气氛,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变得凝重起来。
那是一个来自东北的赫哲族首领,他身上穿着破烂的兽皮,脸上刻满了风霜与悲愤。
他一见到李信,便双膝跪地,泣不成声。
“汉王!求您为我们做主啊!”
“罗刹鬼…那些罗刹鬼不是人!他们是魔鬼!”
首领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他撩起自己的衣袖,露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恐怖伤疤。
“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把我们的村庄烧成灰烬,抢走我们的粮食和毛皮!”
“反抗的族人,全都被他们杀了!男人被当成靶子射杀,女人被他们…被他们凌辱后杀死!连孩子都不放过啊!”
首领的哭诉,字字泣血,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愤怒。
“他们甚至…甚至把我们赫哲族的勇士抓起来,剥掉人皮,挂在寨子外面取乐!”
“汉王!我大清不管我们,任由我们被罗刹人屠戮!天下之大,只有您能救我们了!求您发兵,把那些魔鬼赶出我们的家园!”
李信静静地听着,他的手指,在身前的桌案上轻轻敲击着。
赫哲族首领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根针,刺在他的心上。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
他的视线,从东北的白山黑水,缓缓移动到中原的腹地。
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他们知道,汉王要做决断了。
大汉的未来,天下的未来,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终于,李信的手指,重重地落在了地图上的一个点上——洛阳。
“先东进,再北上。”
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先取河南,截断清廷的漕运,让它彻底瘫痪。然后,再挥师北上,驱逐罗刹,光复东北!”
战略已定!
李信猛然转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和大臣。
“周大勇!”
“末将在!”
国防部主官周大勇踏步出列,身姿挺拔。
“命你即刻返回龙骧军团,整备兵马!下月初一,亲率龙骧军团五万主力,出潼关,直取洛阳!”
“末将遵命!”
周大勇的声音,洪亮如钟。
“沈明!”
“臣在!”
“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加快拓宽西安至洛阳的道路!我要确保,大军的后勤补给,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臣遵命!保证完成任务!”
“王希!”
“臣在!”
科技部部长王希上前。
“月底之前,我军第一批后装线膛炮的精度改良,必须完成!我要让它们,在攻打洛阳城墙的时候,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是!汉王放心,臣等必将日夜赶工,不负所托!”
“张济!”
“臣在!”
“立刻从总院医疗队中,再抽调二十个医疗小组,携带足够药材,随时准备开赴河南前线!我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我们每一个受伤的士兵,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臣遵命!”
一道道命令,从李信口中发出。
整个议事厅内,充满了即将出征的肃杀之气。
汉盛清衰,已成定局。
一个统一、强大、不容外辱的新时代,即将由这支从西北崛起的强大力量,亲手开启。
天下,将迎来它真正的主人。
知道大家在等更新,作者一直没敢松懈,正加班加点赶剧情呢!麻烦各位朋友多留些催更和书评,这些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支持,真的万分感谢大家的理解与喜爱!
喜欢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