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晶与泰山碎屑共鸣所引发的短暂异象,如同惊鸿一瞥,深深烙印在墨千秋的脑海——燃烧的星空,巨大的漩涡。那景象充满了毁灭与混乱的气息,绝非祥兆。
这并非他预想中关于回归故土的线索,反而更像是一段……灾难记录?这些泰山碎屑,记录的难道并非单纯的穿越坐标,而是某种更大规模的时空灾变景象?
这个推测让他心头沉重。他意识到,自己对时序玉、对穿越本质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
接下来的日子,他暂停了对外界矿物的广泛测试,将精力集中在与那块紫水晶的深度共鸣上。他需要更清晰、更稳定的信息流,而非惊鸿一瞥的碎片。
过程极其艰难。失去了玉佩核心,他的精神力如同未经打磨的糙石,粗糙而微弱。引导共鸣、维持连接、解读信息,每一个步骤都耗费巨大心力,且收效甚微。往往枯坐数个时辰,也只能在共鸣的巅峰,捕捉到一两秒更加清晰些许的残影——依旧是那片燃烧的星域,漩涡的结构似乎更加复杂,隐约能看到其中有一些……如同锁链般的暗影在流转?
这景象让他联想到了昆仑深处封印“蚀”的场景。难道,这碎屑记录的,是某个类似于“蚀”的、更大规模的时空灾难?而泰山祭坛的异变,乃至自己的穿越,只是这场灾难波及下的一丝余波?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
他将自己的发现和推测,记录在加密的研究笔记中。他没有立刻告知沈主任,一方面是无法解释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他也需要更多证据。
为了提升共鸣效率,他开始尝试改进方法。他不再单纯依赖自身的精神力去硬“撬”信息,而是借鉴古籍中“观想”、“存思”的法门,在共鸣时,于脑海中构建出那幅星图漩涡的模糊形象,试图以“同频共振”的方式,吸引碎屑中对应的信息自动浮现。
这个方法起初效果不佳,他的观想过于刻意,反而增加了精神负担。但随着练习,当他逐渐放空思绪,让那星图漩涡的意象自然呈现时,共鸣果然变得更加顺畅和深入!
一次深度共鸣中,他除了看到更加清晰的燃烧星域和漩涡锁链外,竟然还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明确“指向性”的能量波动!这波动如同指南针,在那混乱的星图背景中,隐隐指向某个特定的“方位”!
虽然无法理解这个“方位”在浩瀚宇宙中对应何处,但这无疑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这些碎屑,不仅记录灾难景象,还可能隐藏着通往特定地点的“路标”!
这个“路标”会指向哪里?是灾难的源头?是安全的避风港?还是……回归故土的真正路径?
探寻的迷雾似乎散开了一些,但前方的道路,却显得更加诡谲和宏大。
墨千秋对碎屑信息的解读取得进展,发现了潜在的“路标”。然而,在一次长时间的深度共鸣后,他因精神力消耗过度而昏睡过去。梦中,他再次见到了那片燃烧的星空和巨大的漩涡,但这一次,漩涡的中心,仿佛有一只冰冷的“眼睛”,穿透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与他遥遥对视了一眼!
喜欢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