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主任带来的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墨千秋心中漾开复杂的涟漪。正式的公民身份,国家文史馆特约研究员的聘书……这意味着他终于摆脱了“黑户”的阴影,真正拥有了在此界合法立足的身份和一份体面的、能发挥他所长的工作。
这无疑是官方对他的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安置。或许,在官方评估中,失去了那神秘玉佩的他,价值已大打折扣,从一个需要严密监控的“高风险特殊个体”,转变成了一个值得安抚和利用的“高级文化人才”。
“恭喜你,墨先生。”沈主任将证件和聘书递到他手中,语气比以往多了几分真正的平和,“从此以后,你可以安心在此生活、研究。文史馆那边资料丰富,环境清幽,很适合你。当然,社区文化顾问的工作,你依然可以兼任。”
墨千秋摩挲着那光滑的身份证件,看着上面属于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曾几何时,他孜孜以求的便是这样一个“符信”,如今得来,却是在失去最重要的东西之后。
“多谢沈主任。”他敛衽一礼,姿态依旧带着古意,却少了几分往日的超凡气度,多了几分属于“人”的谦和。
出院后,墨千秋和林小小搬回了公寓。生活似乎回到了原点,却又截然不同。他不再需要隐藏身份,可以光明正大地行走在阳光下。他按时去文史馆报到,那里浩瀚如烟的典籍和安静的氛围,确实给了他很大的慰藉。他重新开始接触社区工作,居民们依旧尊敬他,只是那份尊敬中,少了几分对“异人”的敬畏,多了几分对“学者”的亲近。
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现代学术规范,尝试用符合此界逻辑的方式,整理和阐述自己的学问。他不再能引经据典时自带能量场让人信服,只能依靠扎实的考据和清晰的逻辑。这个过程对他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是痛苦的,如同重新学习走路。
林小小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和“现代常识科普员”。两人的关系在共同的努力和相依为命中,愈发深厚自然,虽未挑明,却已有了一种默契。
一日,他在文史馆查阅一批新入库的古代地方志时,偶然发现了一卷关于泰山地区古老传说的残本。其中一段模糊的记载,引起了他的注意:“……昔有圣贤祭天于岱顶,感而遂通,紫气东来,有玉圭承之,化虹而去……”
玉圭?化虹?
他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摸向胸口,那里空空如也。但他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那枚伴随他穿越、最终在昆仑碎裂的玉佩,以及那日泰山祭坛上,承接着诡异雷电的……玉圭残片!
难道……自己家传的玉佩,与那祭坛上使用的玉圭,本就同源?甚至,自己穿越的关键,并不仅仅是玉佩,还与那祭坛、与泰山本身有关?
这个偶然的发现,像一粒火种,重新点燃了他内心深处几乎熄灭的探寻之火。归途,或许并未完全断绝,只是以另一种他尚未理解的方式存在着。
泰山古记载的发现,让墨千秋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开始更加专注地查阅所有与泰山、祭祀、玉圭相关的古籍,甚至向沈主任申请,希望能以研究的名义,再次前往泰山进行实地考察。而沈主任在斟酌之后,出乎意料地批准了这次考察,并表示会提供必要的协助。这究竟是出于学术支持,还是官方对墨千秋身上可能残存的“价值”的又一次试探?
喜欢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