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一切准备就绪。为了降低墨千秋的“不适感”,周胖子将首次直播的地点定在了一间精心布置的书房内,楠木书案,青瓷笔洗,线装典籍,力求还原古意。直播主题定为:【《论语》首章精讲兼古钱币浅谈】。
开播前,墨千秋身着林小小为他新制的深衣儒袍,对镜正冠,一丝不苟。林小小则在一旁紧张地检查着灯光和设备,嘴里念念有词:“老天保佑,千万别出岔子,千万别有人捣乱……”
周胖子看着后台不断攀升的等待人数,笑得合不拢嘴。
时辰一到,直播开始。
镜头前的墨千秋,起初面对这冰冷的“法器”还有些许僵硬,但当他开口讲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便仿佛回到了战国时期的杏坛之下,神情专注,目光湛然。他没有用任何现代化的解读,而是引经据典,追溯本源,将孔子当年教学的情境与深意娓娓道来。
弹幕起初一片“哈哈哈”和“道长好帅”,但随着讲解深入,渐渐出现了“好像听懂了”、“原来是这样”、“莫名感觉心灵被洗涤了”之类的评论。
然而,好景不长。当讲解告一段落,进入互动环节时,一个名为“历史打假人”的Id开始连续发出尖锐提问:
“主播号称精通古物,请问这身行头是哪个朝代的?深衣配广袖,形制似乎不伦不类啊?”
“战国布币区分真假?吹牛吧?很多博物馆专家都要借助仪器,你肉眼就能看?”
“不会是找了个演员,照着剧本念吧?”
这些问题如同冷水滴入油锅,直播间顿时骚动起来。林小小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周胖子也皱起了眉头,示意助理准备控评。
墨千秋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质疑,并未动怒,反而微微一笑。他整理了一下衣袖,对着镜头从容言道:“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深衣之制,裁衣合度,寓含规矩权衡。至于阁下所言形制之疑……”他详细阐述了深衣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细微演变,其引用的典籍和考证之严谨,让一些懂行的观众直呼“专业”。
“……故而,吾之衣着,力求合乎古礼精神,而非拘泥于某一朝某一地之定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镜头,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那位提问者,“至于古物鉴定,依赖仪器固然精准,然铸造之‘气’,岁月之‘痕’,非亲手摩挲,细察入微而不能得。阁下若心存疑虑,不妨……”
他话未说完,周胖子为了缓和气氛,赶紧拿出几枚准备好的古钱币(包括那枚“安阳”方足布)放在案上,打圆场道:“墨老师学识渊博,大家有目共睹。正好借此机会,请墨老师为我们简单看看这几枚钱币如何?”
墨千秋的目光落在那些钱币上,依言拿起,一一评点,所言皆切中要害。当他最后拿起那枚“安阳”方足布时,刚欲开口,指尖触碰到币身的一刹那,身体却猛地一僵!
他感到怀中那枚从未有过动静的家传玉佩,竟在此刻毫无征兆地传来一阵轻微的灼热!与此同时,他眼中的那枚布币周围,似乎泛起了一层极淡、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光,一些模糊的、不属于他记忆的画面碎片——熊熊炉火、叮当的铸币声、工匠忙碌的身影——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
墨千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一抖,布币“哐当”一声掉落在书案上。
他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与困惑,望向镜头(或者说,是望向镜头后无尽的虚空),脱口而出:
“此币……非仅是真品。它……它曾沾染过……人命?!”
直播间,瞬间炸锅。
喜欢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