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耶和华对约书亚说: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说:‘按照我借摩西给你们的指示,你们要设定一些庇护城。
这样,无论谁在无意中、意外地杀了人,都可以逃到那里,躲避寻求报仇的死者亲属(血亲复仇者)。
当这人逃到其中一座城,要站在城门口,向城里的长老们说明他的情况。然后城中的长老要接纳他进城,给他们地方,让他们住在城里人中间。
如果寻仇的亲属追来了,长老们不可把这个人交出去。因为这人是在无意中、并非出于预谋杀死了邻居。
这个人可以住在城里,直到在全体会众面前接受审判,也直到当时任职的大祭司去世为止。之后,他才能返回自己原来逃离的城镇,回到自己的家。’”
于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部落在加利利的山地中,设定了基低斯;在以法莲部落在山地中,设定了示剑;在犹大部落在山地中,设定了基列·亚巴(即希伯仑)。
在约旦河东岸,耶利哥对面,他们在流便部落在旷野的高原上,设定了比悉;在迦得部落在基列地,设定了拉末;在玛拿西部落在巴珊地,设定了哥兰。
这些被指定的城,是为所有以色列人以及他们中间寄居的外邦人设定的。无论是谁,如果在无意中、意外地杀了人,都可以逃到这些城中。这样,在到全体会众面前接受审判之前,他们就不会被寻仇的亲属杀死了。
章节总结:
本章记录了耶和华命令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依照之前通过摩西的指示,设立六座庇护城(或称逃城)。这些城分别位于迦南地的东部和西部,战略性分布,方便逃亡者到达。它们的设立是为了给那些在无意中、意外致人死亡(误杀)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使他们免受死者亲属寻仇(血亲复仇者)的报复。逃到庇护城的人需要向该城长老陈明实情,经接纳后可以在城内居住。长老有责任保护他们不被寻仇者抓走。误杀者必须留在该城,直到接受公众审判(全体会众面前),并且一直要住到当时在任的大祭司去世,之后才能安全返回家乡。
得出的启示:
1. 神的公义与怜悯并存: 这制度体现了神既公义又怜悯的属性。一方面,神看重人的生命,血债需要负责(即使是无意的)。设立庇护城是为了阻止私人报复,将案件纳入公共审判程序,避免更多无辜流血(私刑)。另一方面,神怜悯无心之过者,提供庇护之所,给他们活命的机会和公正审判的保障。这不是对过失的放纵,而是对无故意犯罪者的保护。
2. 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庇护城制度强调了法律程序和公义裁决的重要性。它禁止私自报仇或“以命偿命”的盲目规则,要求将案件带到公众(代表全体社群)面前进行审理和判断(意图),避免冤屈和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
3. 社会秩序的基石: 此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秩序。它提供了一个合法的缓冲机制,防止血亲复仇的循环导致更大规模的家族或部族仇杀,破坏社区稳定。
4. 公平对待所有人: 制度明确指出,它不仅适用于以色列人,也适用于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邦人。这体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法律平等和普适性。
5. 属灵预表(更深层启示): 在基督教神学中,庇护城常被视作耶稣基督救恩的一个预表。耶稣就像是我们最终的大祭司和永远的庇护。我们这些因罪该当灭亡的人(即使并非出于最恶毒的意图),可以逃向基督这避难所,躲避神公义的审判(那真正的“血亲复仇者”是罪的后果)。在基督里,我们得享庇护和赦免,直等到那“大祭司”(基督自己完成了救赎)的“死”为我们开启了最终的自由之路(归回天家)。大祭司的去世象征着替代性赎罪的完成。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圣经21世纪GQ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