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使者从基耳加耳上到波金,说:“是我把你们从埃及领出来,带进了我曾向你们祖先起誓应许的地方。我说过:‘我绝不废弃我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不可与当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但你们竟违抗了我的命令!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因此,我也要说:‘我不再为你们把他们赶出去。他们将成为你们身边的陷阱,他们的神明将成为害你们的罗网。’”
当主的使者向全体以色列人说完了这些话,民众都放声大哭。于是他们把那个地方叫做波金(意为“哭号者”)。在那里,他们向主献上了祭物。
约书亚遣散了民众之后,各人都去占领天主分给他们的产业地业了。民众在约书亚在世的日子,以及那些比他更长寿、亲眼见过主为以色列所做一切大事的长老还在世的日子,都一直事奉主。
约书亚——主的仆人——活了一百一十岁就死了。他被埋葬在自己的产业地业之内,就是厄弗辣因山地,哈厄辣斯山北面的提默纳黑勒斯。
那个时代的人全被聚集归到祖先那里以后,后来兴起的另一代人却既不认得天主,也不认得他为以色列所行的大事。
于是,以色列人行了天主眼中视为恶的事,去事奉巴耳神明。他们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的祖先的主,转而去跟随、跪拜周围各民族的诸神明,结果惹天主发怒。他们离弃了主,去事奉巴耳和亚舍辣诸女神。因此,天主的怒气向以色列发作,就把他们交在抢掠他们的人手里;他把他们卖给了四周的仇敌,使他们无法抵抗那些敌人。每当以色列人出征,天主的手就与他们作对,使他们照他所警告的那样遭遇失败。他们陷入了极大的困苦中。
于是,主兴起了审判者,从抢掠者手中救出他们。然而,他们不肯听从审判者的劝诫,竟然背叛主去跪拜别的神明。他们很快就偏离了祖先顺从天主诫命的道路,行为完全相反。
每当主为以色列兴起了审判者,审判者活着的时候,主就与他同在,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因为主听见他们在欺压虐待他们的人手中哭号,就怜悯他们。但是审判者一死,民众又堕落变坏,变得比祖先更败坏,去追随别的神明,跪拜事奉他们,毫无回转之意,拒绝放弃他们的恶行和顽劣的行径。
因此,主极其愤怒以色列人,他说:“因为这民族背弃了我与他们祖先所立的约,不听从我的话,所以约书亚死后留下的那些民族,我决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去。我要用他们来考验以色列人,看他们是否愿意谨守、行在天主的道路上,像他们的祖先那样。”
主留下这些民族,没有立刻把他们赶走,也没有在约书亚在世的日子把他们交出来。
启示总结
这段经文揭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恶性循环:
1. 信实的神与悖逆的子民: 主始终信守祂的承诺(领出埃及、赐土地),但以色列人却反复违背盟约(与当地人妥协、拜偶像)。
2. 遗忘导致堕落: 当亲眼见证神作为(神迹、审判)的那代人逝去,下一代遗忘了历史,因不“认得”神和祂的作为而轻易堕入拜偶像的罪恶。
3. 罪恶引发审判: 偶像崇拜(尤其是巴耳和亚舍辣)激怒主。祂的审判方式是允许仇敌(抢劫者、周边民族)压制、打败以色列人,使他们遭受极大的痛苦。
4. 怜悯带来审判者: 当以色列人在痛苦中呼求时,天主出于怜悯,兴起审判者(领袖兼拯救者)拯救他们。
5. 循环的顽固: 然而,审判者去世后,民众往往迅速回归更严重的悖逆和拜偶像状态,显示内心并未真正归向主。
6. 管教与考验: 主决定留下迦南地各族作为对以色列人的长期考验,以此暴露他们的内心是否真实顺服,也作为他们犯罪的后果(陷阱、罗网)。
核心教训: 信仰并非理所当然,需要代代相传,铭记神的恩典与作为。忘却神的恩惠和对祂的敬畏,必然导致属灵的堕落和灾难性的后果。真正的悔改需要从内心转向神,而不仅仅是暂时的痛苦缓解。天主的管教既显公义(惩罚罪恶),也显怜悯(提供拯救与考验的机会)。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圣经21世纪GQ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