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点齐跟随他的人,派立千夫长、百夫长管理他们。大卫将军队分成三队:一队交给约押,一队交给约押的兄弟亚比筛——洗鲁雅的儿子,一队交给迦特人以太。王对士兵说:“我也必和你们一同出战。”
士兵说:“你不可出去!如果我们逃跑,他们不会在意;我们死一半,他们也不会在意;但你对他们来说,抵得过我们万人。现在你最好在城里支援我们。”
王回答:“我就照你们看为好的去做。”于是王站在城门旁,军队列队出发,分百人、千人出城。王吩咐约押、亚比筛、以太说:“为了我的缘故,要宽待那年轻人押沙龙。”全军都听见王为押沙龙所吩咐的命令。
军队出城迎战以色列人,战事在以法莲的树林里展开。以色列人在那里被大卫的仆人打败,那日阵亡的人极多,共两万人。战事遍布全地,那天树林吞灭的人比刀剑杀死的还多。
押沙龙正好遇见大卫的仆人。他骑着骡子,骡子经过大橡树茂密的枝条下,他的头发挂在树上,就悬在半空,骡子跑开了。有人看见,告诉约押说:“我看见押沙龙挂在橡树上。”
约押对那人说:“你看见了,为什么不当场打死他?那样我就给你十块银子和一条勇士的带子。”那人回答:“就是把一千块银子放在我手上,我也不敢下手害王的儿子,因为我们都听见王吩咐你、亚比筛、以太,说:‘为了我,要保护那年轻人押沙龙。’如果我冒险害他,这事必不瞒王,你还会袖手不管。”
约押说:“我不能在你面前耽搁。”他拿三根枪,当押沙龙还活着挂在橡树上的时候,刺入他的心。随后约押的十个拿兵器的人围住押沙龙,将他打死。
约押吹号,军队停止追赶以色列人,因为约押拦住他们。他们把押沙龙扔进树林里一个大坑,用一大堆石头堆在上面。以色列人都逃回家去。
押沙龙活着的时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为他说:“我没有儿子可以留我的名。”他给石柱起名叫押沙龙的纪念柱,直到今天还叫这名。
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对约押说:“让我跑去报信给王,耶和华已伸冤,救他脱离仇敌之手。”约押对他说:“今天你不可报信,可以另一天报,但今天不可报,因为王的儿子死了。”约押吩咐古实人说:“去,把你所看见的告诉王。”古实人向约押叩拜,就跑去。
亚希玛斯又对约押说:“无论怎样,请让我跟在古实人后面跑。”约押说:“我儿,你跑去有什么好处?这消息得不到赏赐。”亚希玛斯说:“无论怎样,我要跑。”约押说:“跑吧。”亚希玛斯就跑平原的路,跑在古实人前面。
大卫正坐在城门的两门之间,守望的人上到城门楼顶,举目观看,看见一个人独自跑来。守望的人喊着告诉王。王说:“他若独自来,必是报好消息。”那人越跑越近。守望的人又看见另一个人跑来,就对守门的说:“看,又有一个人独自跑来。”王说:“这也必是报好消息。”守望的人说:“我看第一个跑的样子像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王说:“他是好人,必带好消息。”
亚希玛斯大声对王说:“平安!”他脸伏于地,叩拜王,说:“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交出举手攻击我主我王的人。”王问:“年轻人押沙龙平安吗?”亚希玛斯回答:“约押打发王的仆人、我仆人时,我看见有极大的混乱,但不知道是什么事。”王说:“退到旁边站着。”他就退到旁边站着。
古实人来了,说:“我主我王,请听好消息!今日耶和华伸冤,救你脱离一切起来攻击你的人。”王问古实人:“年轻人押沙龙平安吗?”古实人说:“愿我主我王的仇敌,和一切起来要害你的人,都像那年轻人一样。”
王心里震动,上城门楼的房间去,哭着走,一面走一面说:“我儿押沙龙!我儿,我儿押沙龙!但愿我替你死,押沙龙我儿,我儿!”
总结与启示:
这章的张力撕裂人心:一边是王的公义与国家安全,一边是父亲的深情与失落。三个重点:
1. 领导与风险:士兵不让大卫上阵,是因为核心领导的安全比局部胜负更重要。这提醒现代管理中,领导不能任性冒险,要顾全大局。
2. 忠诚与悖逆:那名士兵拒绝杀押沙龙,即使巨额赏赐也不动手,因他敬畏王命。这是原则大于利益的写照。
3. 亲情的矛盾:大卫战胜仇敌,却在儿子死讯中崩溃,胜利成了刺心的痛。权力与亲情,终难兼得,这是真实的人性悲剧。
现实意义:
在职场或社会中,理智常与情感冲突,决策者必须权衡利害。
原则比短期利益更能保守人心和声誉。
家庭关系和事业成就,无法互相替代。我们需要在追求目标时,不忽略亲情,避免“胜利的代价”成为无法承受的痛。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圣经21世纪GQ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