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歌
(新娘)
彻夜卧于榻,辗转寻吾爱;
寻他终不见,我心何怅然。
我当披衣起,穿行城街间,
遍访诸巷陌,寻觅心所恋。
我虽殷勤寻,终未得相见,
城中巡守者,遇我正逡巡。
“可曾见我心爱之人?”我追问,
方别巡守去,竟遇我良人!
我急展双臂,紧拥不分离,
直至引他入我母家中,
至我出生处,那内室幽静。
(新娘)
耶路撒冷的女子啊,请与我立约,
再指羚羊与母鹿为证:
不可惊动爱情,
莫将它唤醒,等它自发声。
(歌队)
那从旷野而来,炊烟柱般上升的是谁?
他散发着没药与乳香之气,
弥漫着商贾的诸般芬芳。
看啊!所罗门的步舆来临——
六十勇士环绕,皆以色列精锐,
腰佩刀剑,善战骁勇,
为防夜间的惊恐。
所罗门王以黎巴嫩木造舆,
银为柱,金为底,
朱紫锦缎铺华座,
内里绣满爱的装饰。
(歌队)
锡安的女子啊,举目瞻望!
看那头戴冠冕的所罗门王:
在他婚庆之日,他母亲为他加冕,
他心中满怀欢畅。
——————
第四歌
(新郎)
我佳偶,你全然美丽,如鸽眼隐于纱幔后;
你秀发如基列山麓奔下的黑山羊群,
你牙齿如新剪毛、刚沐浴的双生羊羔,
无一只残缺不全。
你朱唇似鲜红的丝带,巧笑嫣然,
你纱巾下的双颊如初绽的石榴瓣,
你粉颈似大卫城楼,悬千盾耀勇士荣光。
你双乳似一对孪生小鹿,
嬉游于百合花丛。
我必往没药山,登乳香岗,
直待到破晓时分、暗影消散。
我佳偶,你全然完美,毫无瑕隙。
(新郎)
与我同离黎巴嫩吧,我的新娘!
从亚玛拿顶、示尼珥峰、黑门巅,
从豹豹盘踞的洞穴,转身来吧。
我妹子,我新妇,你眼波一转便夺我心,
你项上一珠即攫我魂。
你的爱情比酒甘醇,你气息胜似香料;
你舌下有蜜有奶,你衣襟漫黎巴嫩柏香。
(新郎)
你是禁闭的园,幽锁的泉,封藏的井——
你枝头垂石榴与佳果,有凤仙与哪达,
有番红与肉桂,有乳香、没药、沉香,
一切珍木芳萃。
你是园中泉,是活水井,是涌自黎巴嫩的溪!
(新娘)
北风啊,兴起!南风啊,吹拂!
拂过我园中,散尽香气。
愿我良人步入他的园,享尽佳美果实。
——————
第三章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叙事段落,它描绘了爱情中的“失去-寻找-寻见-升华”这一完整循环。
1. 暗夜的焦虑与主动的追寻:
* “彻夜卧于榻,辗转寻吾爱”——画面从白日的田园转入深夜的内室。这种“失去”的体验是爱情中深刻的焦虑和试炼。新娘不再被动等待,而是毅然起身,冒风险“穿行城街间”,这体现了她极大的勇气和决心。这种“寻不见”的痛楚,反而强化了爱的价值。
2. 戏剧性的寻见与圆满的安息:
* 寻见的过程充满戏剧性:刚离开巡守的人,就“竟遇我良人!” 这暗示真爱在坚持追寻后,总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
* 她的反应激烈而充满占有欲:“我急展双臂,紧拥不分离”。更为关键的是,她将爱人带到了“我母家中”、“我出生处”。这象征着爱情不仅得到了家庭的认可,更意味着一种回归终极安息之所的圆满。爱情在这里找到了它的归宿和保障。
3. 叠句的深化与视角的切换:
* 在幸福的顶点,她再次呼吁“不可惊动爱情”。此时重复这句警语,意义更深:一是提醒自己,此刻的圆满正是等待和尊重的结果;二是告诫他人,勿要打扰这来之不易的甜蜜。这表明真正的爱需要持续的敬畏与呵护。
4. 盛大的凯旋:从私人爱情到君王婚典
* 画面突然切换,从私密的相拥转向宏大的公共场景。歌队以赞叹的语气描述“所罗门的步舆”在仪仗护卫下,从旷野带着香气而来。这既是写实(描绘婚礼队伍),更是隐喻:他们的爱情本身,就如同一位得胜荣归的君王。
* 对步舆(花轿)的极致奢华描写(黎巴嫩木、金银、紫色织物),是在用物质的华美来映衬爱情本身的无上荣耀与价值。“内里绣满爱的装饰”点明核心:这一切的辉煌,其内核是“爱”。
5. 婚礼的顶峰:
* 歌队最终邀请锡安的女子瞻仰头戴冠冕的所罗门。特别指出“他母亲为他加冕”,赋予了这场婚礼无与伦比的合法性与庄重感。私人情感在此刻达到了公共庆典的顶峰,爱情被赋予了王国性的意义。
第四章是整卷《雅歌》的一个情感高峰,是新郎对新娘一首完整、细腻且充满神圣感的赞美诗。
1. “全然美丽”的宣告:
* 开篇即定调:“你全然美丽,…毫无瑕隙。” 这不是局部的赞美,而是对爱人整个存在的全然接纳与激赏。这种“全然美丽”的眼光,是爱情最伟大的魔力之一。
2. 身体赞歌:从自然之美到城邦之坚:
* 新郎的赞美从头部开始(眼、发、牙、唇、颊),充满生动的自然比喻(山羊群、羊羔、石榴)。但到了“颈项”,比喻变为“大卫的城楼”,挂满勇士的盾牌。这是一个精妙的转折:在他眼中,她不仅具有自然的生命力,更拥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值得敬畏的荣耀与尊严。 她的美是柔美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3. 爱情的圣所:“没药山”与“乳香岗”
* “我必往没药山,登乳香岗”——这既是地理上的指向(暗示一个充满馨香之地),更是隐喻性的表达:他渴望进入并永远居住在与她结合的、圣洁而芬芳的爱之境界中。“直到破晓”暗示这是一段完整、不受打扰的亲密时光。
4. 终极的隐喻:“关锁的园”与“活水井”
* 这是全章的点睛之笔,也是《雅歌》最核心的意象之一。
* “关锁的园、幽锁的泉、封藏的井”——这三个比喻层层递进,强调新娘的珍贵、圣洁与专属。她的生命和爱情不是随意开放的公共领域,而是为那一位良人存留的、结果累累的宝藏。
* 园中盛产的一切珍稀香料和果实,象征着她内在生命的丰盛、美好与多样性。而最终,这个“关锁的园”本身又是“活水井”,是涌流不息的生命源泉。这表明真正的爱情,是在神圣的界限内,产生出无限丰盈的生命力。
5. 新娘的回应:完全的邀请
* 面对这首极致的情歌,新娘的回应热情而顺服:“吹拂我的园,散尽香气…愿我良人步入他的园”。她欣然接受自己作为“他的园”的身份,并主动邀请他来享受一切佳美的果实。这是爱情的终极合一:在毫无保留的赞美之后,是毫无保留的奉献。
总结:三、四章的递进
* 空间上:从第三章的“城街”、“内室”到第四章的“群山”、“花园”,爱情的空间不断扩展并内在化。
* 关系上:从第三章的“寻见-结合”到第四章的“赞美-奉献”,关系从确立走向深化。
* 性质上:从第三章的“戏剧性事件”(婚礼)到第四章的“抒情性状态”(相属),爱情从外部庆典内化为永恒的生命交融。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圣经21世纪GQ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