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
愿你如我的同胞兄弟
曾在我母亲怀中哺育
我便能在街市坦然吻你
无人会轻视这份亲密
我要引你到母亲内室
她曾在那里将我教导
以石榴佳酿将你杯盏注满
你的左手托在我首
右手将我紧紧环抱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请勿惊动爱情,别将它唤醒
待它自发如晨光苏醒
【众女子】
那从旷野上来,依偎良人的
是谁呢?
【新娘】
在苹果树下我将你唤醒
那曾是你母亲孕育你的圣地
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
戴在臂上如戳记
因爱情如死之坚强
嫉妒如阴间之残忍
所发的电光,是火焰
是耶和华的烈焰
洪涛不能熄灭
众水不能淹没
若有人倾尽家财换爱情
必被全然藐视
【兄弟】
我们有小妹
两乳尚未长成
待她谈婚论嫁之日
我们当如何待她?
她若是墙
我们便为她建造银塔
她若是门
就用香柏木板护卫她
【新娘】
我已是坚固的墙
两乳如城楼高耸
在他眼中,我成了
使他欢然的泉源
所罗门啊,巴力哈蒙有你的葡萄园
租给人耕植,值银一千
但我的园子属我自己
我将它全然献给你
愿守园人也得二百
【新郎】
园中居住的爱人啊
同伴都渴慕听你声音
但求你让我独自聆听
【新娘】
我的良人,快来吧
如羚羊,如小鹿
跃过那香料漫溢的山岗
——————
此章作为全卷的终章,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巅峰,将爱情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如同一个精巧的乐章,将全书的主题——爱情的渴望、力量、成长与合一——以更深刻、更成熟的方式重现并升华,最终指向其永恒与神圣的维度。
一、 核心脉络:爱的成熟与超越
1. 爱的渴慕:超越规训的自然之情
* 新娘开篇的愿望——“愿你如我的兄弟”——并非退回血缘亲情,而是一种对社会规训的超越性渴求。她渴望一种能同时在“街市”(公共领域)坦然无惧、在“母亲内室”(私人领域)温柔教导的爱。这表达了爱情理想的状态:既是炽热的男女之爱,又能如骨肉之亲般被社会接纳和祝福。
2. 爱的宣言:不可征服的永恒之力
* “爱情如死之坚强”是全书的神学与哲学核心。这里将人间最强大的情感(爱情)与人类最终极的权势(死亡)和最深沉的恐惧(阴间)相提并论,并宣告爱情同样强大,甚至更强。因为它是一种“耶和华的烈焰”,源自神圣,故“洪涛不能熄灭,众水不能淹没”。这揭示了真爱的本质:它不是脆弱的感觉,而是一种具有永恒性、征服性的强大生命力量,无法用物质(财富)衡量。
3. 爱的成长:从被守护到自主奉献
* “兄弟与小妹”的对话,是全书的一条暗线在此收束。兄弟曾因妹妹“年幼”而试图守护(甚至监管),但此刻,新娘以成熟女性的身份宣告:“我已是坚固的墙。” 这表明她在爱情中已完成了人格的独立与成熟,从需要被定义的“小妹”,成长为可以自我定义、自我守护并主动奉献的成熟个体。
4. 爱的真谛:在自由中的完全合一
* 关于“葡萄园”的对话是这一成长的最佳证明。所罗门的园子是产业,可以出租、标价(一千银子)。但新娘宣称:“我的园子属我自己,我将它全然献给你。” 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奉献,源于完全的自由。她不是被拥有的财产,而是自由意志的主体,她的给予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和尊严。
5. 爱的永恒:动态的邀约
* 全书以一句开放的、动态的邀约作结——“我的良人,快来吧!如羚羊,如小鹿,跃过那香料漫溢的山岗。” 这暗示完美的爱情不是一次达到的静止状态,而是一场在美好中永不停息的、充满活力的奔赴与追逐。它指向未来,永远向更深的合一敞开。
二、 终极启示
《雅歌》第八章,乃至整卷书,向我们启示了成熟之爱的三重维度:
1. 它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能超越社会规训,战胜孤独与隔阂,其力量堪比死亡与永恒,赋予人生以终极的意义和韧性。
2. 它催生人格的完全成长:真正的爱不使人依赖,而是使人成长为独立、坚固的个体,从而能进行平等、尊严的对话与奉献。
3. 它是在自由中达成的神圣盟约:当“我属我的良人”与“我的园子属我自己”同时成立时,爱才实现了其最深刻的悖论——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实现灵魂的完全合一。
最终,这卷古老的歌谣告诉我们:爱,是凡人所能触碰的最接近永恒的经历。它起于本能欲望,却最终通往灵魂的自由、人格的完整与生命的神圣。它是一场需要勇气、耐心与成长的朝圣之旅,其终点不是占有,而是在永恒的奔赴中,不断体验那“如耶和华烈焰”般燃烧不尽的、既坚强又温柔的合一。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圣经21世纪GQ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