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永嘉书院的读书声传遍楠溪江时,妫含又启动了新的计划——建工厂、修水泥路。
第一个工厂建在桥下部落的附近,这里有丰富的铁矿和木材,适合建“炼铁厂”。妫含用基建系统设计了“简易高炉”,让岩头的铁匠阿铁负责。阿铁曾经是岩头部落最普通的铁匠,只会打石斧,如今却能操控高达三丈的高炉,看着铁矿石在火里变成铁水,再铸造成铁犁、铁剑,他的眼里总是闪着光。
“首领,今天的铁水比昨天多了两桶!”阿铁拿着铁勺,兴奋地对妫含说,“按照您说的,我们在高炉下面加了通风的风箱,火更旺了,出铁也更快了!”
妫含看着高炉里跳动的火苗,点了点头:“下一步,我们要造‘铁锯’和‘铁钉’。有了铁锯,我们就能更快地锯木头;有了铁钉,我们建房子、造船就不用再用藤蔓捆了。”
除了炼铁厂,妫含还在瓯北建了“纺织厂”。瓯北的族人擅长种麻,以前他们只会把麻织成粗布,如今妫含教他们用“纺车”和“织布机”——这种用木头和铁件做的工具,比手工纺麻快十倍,织出来的布也更细密。部落里的妇人都喜欢来纺织厂干活,她们看着粗麻变成细布,再染成各种颜色,心里满是欢喜。
“你看这布,多软和!”一个妇人拿着刚织好的蓝布,对同伴说,“以前我们只能穿粗麻布,冬天冻得慌,现在有了这细布,冬天再也不用怕冷了!”
工厂建起来后,妫含又开始修水泥路。她选择从指挥中心所在的上塘开始,先修一条通往沙头书院的路,再从沙头修到瓯北,最后连接所有部落。
修水泥路的过程比建工厂难多了。族人从来没见过“水泥”——这种用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混合烧制而成的粉末,加水后能变成坚硬的石头。一开始,大家都不信这东西能比石头还硬,直到妫含让他们把水泥铺在地上,等干了之后,用石斧砍都砍不动,大家才彻底信服。
“首领,这‘水泥’真是神物!”负责修路的虎,踩着刚修好的水泥路,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走的都是泥路,下雨的时候全是泥,走半天才能到沙头,现在这条路又平又硬,半天就能走个来回!”
妫含笑着说:“以后我们还要修更多的水泥路,让所有部落都连起来。到时候,我们的粮食能更快地运到缺粮的部落,受伤的族人能更快地送到医院,大家往来也更方便了。”
水泥路一天天向前延伸,像一条条筋骨,把永嘉的各个部落紧紧连在一起。路上,能看到推着独轮车运送粮食的族人,能看到骑着马传递消息的信使,能看到背着书包去书院上学的孩子。曾经因为部落隔阂而互不往来的人,如今在路上遇见,会笑着打招呼,会互相帮忙推车,会分享自己部落的特产。
夕阳下,妫含站在上塘的指挥中心顶楼,看着远处延伸的水泥路,听着书院传来的读书声,闻着炼铁厂飘来的烟火气,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永嘉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要建水渠让稻田不再缺水,要建医院治好所有的病人,要让永嘉的族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过上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
而这一切,都从她当初那个小小的愿望开始:守护永嘉,守护楠溪江,守护每一个像她前世学生一样,渴望和平与温暖的人。
喜欢我穿越在温州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穿越在温州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