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寒门出身,追随萧衍】
陈庆之,字子云,生于公元484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二年),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在那个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陈庆之出身寒门,并非世家大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早期的仕途发展。义兴陈氏虽非当时顶尖门阀,但在地方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力,这为陈庆之后来接触梁武帝萧衍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萧衍时任雍州刺史期间广纳寒士,陈庆之因 “性谨肃” 被选中,成为其身边少年侍从。
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萧衍有一个特别的爱好——下棋,而且常常彻夜不眠地对弈。据《梁书》记载: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当其他随从都因疲惫而打盹时,唯独陈庆之始终保持清醒,随时听候萧衍的召唤。这种忠诚和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萧衍,使他在众多随从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特别的亲近和赏识。这段早年的经历,不仅培养了陈庆之与萧衍之间的君臣情谊,也磨练了陈庆之的意志品质。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是为梁武帝。陈庆之跟随萧衍东下平定建邺(今南京),在萧衍登基后,直接任命 18 岁的陈庆之为主书、 “奉朝请”。南朝士族垄断仕途,陈庆之凭借 “幼年亲信” 身份,打破 “非士族不得为近臣” 的惯例,朝请则是一种闲散官职,多用于安置闲散官员,虽有参加朝会的资格,但并无实权,却获得接触核心政务的机会。
尽管获得信任,陈庆之仍因寒门出身被限制于文官系统,长达 20 余年担任 “主书” 闲职。一职位安排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对寒门士人的限制。在担任主书期间,陈庆之散财聚士,常思效用,表现出广交豪杰、渴望为国家效力的志向。他慷慨解囊,聚集有志之士,不断积累知识和人脉,为日后领兵作战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陈庆之虽然身处文职,但他始终关注军事形势,研究兵法战略,等待着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由于门第观念的束缚,陈庆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获得军事重任。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严格,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即便有皇帝恩宠,也很难打破士族对军政要职的垄断。陈庆之在四十岁之前,一直担任文职,未能一展其军事才华。值得注意的是,陈庆之虽然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军事的研究。相反,他更加注重战略谋划和带兵之道,形成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这种的形象与他日后惊人的军事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使得他的成功更加令人惊叹。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历史奇人传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