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景轩”风波以赵永发被扫地出门、棒梗声名狼藉而告终,香港餐饮界对何雨柱这位“硬骨头”老板更多了几分敬畏。“何记”的声誉不降反升,生意愈发稳固。但何雨柱并未沉溺于这场胜利,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与新加坡“亚洲美食文化中心”(简称Amcc)的合作。
经过数轮细致的越洋电话和邮件沟通,Amcc的林淑仪博士亲自飞抵香港,与何雨柱进行最后的合作细节敲定。会面地点就设在“何记”旗舰店那间可以俯瞰铜锣湾街景的雅致包房。
“何主厨,上次在新加坡的演示非常成功!”林博士一见面就热情地握手,“您的‘解构’理念和对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表达,在我们中心的专家团中引起了很大共鸣。我们非常期待与‘何记’的深度合作。”
何雨柱微笑着请林博士入座,娄晓娥亲自奉上精心准备的茶点。会谈在友好而务实的气氛中进行。双方最终敲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中餐技艺与文化推广合作计划”。核心内容包括:
1. “何记”成为Amcc“亚洲青年厨师孵化计划”的中餐首席合作伙伴。何雨柱将作为特邀首席导师,每年定期前往新加坡,为来自东南亚各国的优秀年轻厨师开设为期两周的“中式融合菜技艺与理念”高级研修班。
2. 联合开发“中式酱汁与火候艺术”标准化教学模块。由“何记”提供核心技艺和配方,Amcc负责教学设计和国际化包装,旨在将中餐烹饪中最精髓但又最难以量化的“酱汁”和“火候”知识,转化为可被国际餐饮教育体系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3. 在新加坡Amcc总部设立“何记工作室”。一个常设的展示和交流空间,用于举办小型品鉴会、大师讲座和公众开放日,持续推广“何记”品牌和理念。
4. 合作出版《何雨柱的中式融合之道》图文专着。由Amcc牵头,联合国际知名美食出版社,系统梳理和出版何雨柱的烹饪哲学、经典案例和创新心得。
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合作!它意味着“何记”不再仅仅是一家餐厅,而是开始向餐饮教育、文化输出和品牌标准制定的更高层次迈进。合作的收益并非直接的经济回报,而是无法估量的行业影响力、品牌价值和人才储备。
“何主厨,我们希望,‘何记’能成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中华美食深厚传统与现代国际餐饮语言的桥梁。”林博士最后诚挚地说。
何雨柱郑重地点头:“林博士,感谢Amcc的信任。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美食无国界,但技艺和文化的根,需要传承和发扬。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送走林博士,何雨柱和娄晓娥激动地相视而笑。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意味着“何记”真正踏上了国际化的舞台,而且是以一种极具尊严和影响力的方式。
“柱子,太好了!这样发展下去,‘何记’的路就越走越宽了!”娄晓娥眼中闪着光。
“是啊,”何雨柱感慨道,“以前总想着开分店,扩规模。现在看,能把我们的手艺和想法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也许意义更大。”
合作的落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何雨柱亲自牵头,组建了一个由阿强、墩子师傅和几位学堂优秀毕业生组成的“教案研发小组”,开始系统整理“何记”的核心技艺,将其分解成可教学、可演示的标准化流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何记”自身知识体系的一次深刻梳理和提升。
就在何雨柱全身心投入新加坡合作项目时,欧阳文山带来了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柱子,关于棒梗那小子,有后续了。”欧阳文山表情有些古怪,“那件事后,他在香港待不下去了,好像跑路去了东南亚,具体是泰国还是马来西亚还不清楚。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听到些风声,说这小子……好像没学乖,在那边又跟一些不太正经的人混在一起,似乎想捣鼓什么‘进出口贸易’,具体搞什么名堂,就不得而知了。”
何雨柱皱了皱眉。棒梗这个祸害,真是阴魂不散。跑到东南亚,又能掀起什么风浪?他本能地觉得,这背后可能还有秦淮茹的影子,但眼下信息太少,无从判断。
“知道了,欧阳主编。麻烦你继续留意一下,有什么消息及时告诉我。”何雨柱吩咐道,但并未太过放在心上。眼下,新加坡的合作才是重中之重。
几个月后,万事俱备。何雨柱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和助手阿杰,再次飞抵新加坡。Amcc为“中式融合菜高级研修班”配备了最好的翻译和教学设施,首批学员二十人,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地,都是有一定经验、渴望提升的年轻厨师。
第一堂课,何雨柱没有直接讲菜,而是从“锅气”讲起。他通过翻译,向这些背景各异的学员解释这个无法直译的中文词汇所蕴含的意境——火候、镬具、食材、酱汁在瞬间碰撞产生的、代表中餐灵魂的独特风味。他现场演示了不同火候下炒出的青菜,让学员们直观感受“锅气”的差异。
接下来的课程,他围绕“清、鲜、嫩、滑、爽”等中餐核心口感,结合“何记”的招牌菜,深入浅出地讲解选料、刀工、上浆、勾芡、火候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他不仅教技法,更强调“心法”——对食材的尊重、对味道平衡的把握、对食客需求的洞察。
学员们被何雨柱扎实的功底、清晰的思路和毫无保留的分享深深折服。课堂气氛热烈,互动频繁。课余时间,何雨柱还带着学员们走访了新加坡的湿巴刹(菜市场),讲解如何挑选东南亚本地食材并应用于中餐烹饪。
研修班大获成功。结业时,学员们依依不舍,纷纷与何雨柱合影,称他为“导师”(mentor)。当地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将何雨柱誉为“中餐文化传播的使者”。Amcc方面对成果非常满意,立即提出了续签和扩大合作规模的意向。
载誉归国,何雨柱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种通过技艺交流获得尊重和影响力的感觉,远比赚取利润更让他满足。他更加坚定了“教育传播”与“餐厅经营”并重的发展战略。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在新加坡潜心教学的同时,一场针对“何记”南洋拓展计划的阴谋,正在暗处悄然酝酿。棒梗的身影,如同鬼魅,再次与“何记”的前路交织在一起……欧阳文山的一通越洋电话,带来了不祥的预兆。
“柱子,情况有点不对。我们在马来西亚的一个潜在食材供应商,突然单方面中断了谈判,语气闪烁。我托人打听了一下,好像……有另一家公司在暗中抬价搅局,那家公司的背景……似乎和棒梗在东南亚接触的那些人有牵连!”
何雨柱的心猛地一沉。看来,他低估了秦淮茹母子的怨毒和纠缠不休的决心。北方的阴影,竟然如此顽强地,再次投射到了南洋的土地上。
新的战场,已然开辟。前方的路,注定不会平坦。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