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训的成效,在一个月明星稀的秋夜,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新定的巡防制度要求,夜哨需双人一组,定时轮换,沿固定路线巡逻,并在几个关键节点以特定节奏敲击竹梆,以示平安。这晚轮到两个刚完成基础整训的年轻乡勇——大牛和二狗——值守屯子西面的山坡。这里视野开阔,能俯瞰大片山道,是新划定的重点警戒区。
夜渐深,秋虫唧鸣。两人起初还精神抖擞,严格按照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按时敲梆。但到了后半夜,疲惫和困意阵阵袭来。二狗靠着树干,眼皮开始打架。大牛强打精神,推了他一把:“二狗,精神点!杨把总说了,夜哨打盹,按军法要挨鞭子的!”
二狗嘟囔着站直:“知道知道……这黑灯瞎火的,能有啥事……”
就在这时,大牛耳廓微动,似乎听到山下灌木丛中传来一声极轻微的、不同于虫鸣鸟叫的窸窣声。他立刻警觉,压低身子,示意二狗噤声。两人屏住呼吸,紧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月光下,几个模糊的黑影正借着地形掩护,悄无声息地向屯子方向摸来!看那鬼鬼祟祟的样子,绝非善类!
大牛心头一紧,手心瞬间冒汗。他想起了整训时反复强调的预案:遇敌情,首要示警,不可贸然接敌!他猛地举起手中的竹梆,用尽力气,按照规定的紧急信号——“梆!梆梆!梆!梆梆!”——急促地敲击起来!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梆声,瞬间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几乎在梆声响起的同一时刻,屯子中心了望塔上当值的乡勇立刻捕捉到了信号,塔顶悬挂的铜钟被“当当当”地猛烈敲响!紧接着,各片区负责的哨位也接力般敲响了竹梆。整个流民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层层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敌袭!西面!”赵铁柱的怒吼声在屯内响起。
刚刚入睡不久的乡勇们,在经历了整训的“折磨”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从床铺上弹起,按照平日演练的程序,迅速披甲、持械,在各自小队长的带领下,冲向预定的防御位置。整个过程虽然还带着些许慌乱,但比起以往的不知所措,已显露出惊人的效率。连杨把总和他手下的老兵们,也被这迅速而有序的反应惊动了,纷纷拿起武器,在指定区域集结待命。
林川快步登上中心了望塔,向西面望去。那几个黑影在梆声响起时明显顿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对方的反应如此迅速统一。他们犹豫片刻,见屯内火把纷纷亮起,人影绰绰,防御体系俨然,知道偷袭无望,最终悻悻地退入了黑暗之中。
一场潜在的危机,消弭于无形。
事后清点,屯子毫发无伤。大牛和二狗因为警惕性高、示警及时,得到了公开嘉奖,每人多分了半斤薯干。两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在同伴羡慕的目光中,腰杆挺得笔直。
这次“夜警”事件,虽未发生真正的战斗,但其意义远超一场胜利。它像一次实战检验,证明了整训的价值。乡勇们亲眼看到了纪律和制度如何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保护了家园。那种依靠集体力量、按规程行事带来的安全感,开始取代以往单纯依靠个人勇武的模糊认知。
杨把总找到林川,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林当家,贵乡勇今夜之表现,已初具强军雏形。令行禁止,反应迅捷,杨某佩服。” 这是他第一次用“佩服”二字,标志着他对流民屯武装力量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林川心中也松了口气,但他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来的只是小股窥探者,若是大队人马,或是更狡猾的敌人,情况又会如何?夜警的梆声,不仅惊退了敌人,也敲响了他心中的警钟。乱世之中,一时的安稳只是假象,唯有不断磨砺自身,才能在这漫长的黑夜里,守护住那一丝微弱的灯火。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