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敬两人离了饭店,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酒肆茶楼间奔波辗转,兜兜转转了一整个下午。
刘惑初时还凭着胸中一股锐气,逢人便问邙山宝藏,或旁敲侧击漕帮与海沙帮之争。奈何此等事情,岂是寻常市井小民所能知晓?所遇之人,或茫然摇头,或讳莫如深,或顾左右而言他。纵有零星语焉不详的传闻,答案也是飘忽不定,难以捕捉。
待到金乌西坠,暮色四合,两人竟是一无所获,连半分可靠的蛛丝马迹也未能寻得。无奈之下,只得在临近洛水的一间不甚起眼的客栈暂且落脚栖身。
翌日清晨,薄雾未散,洛水之上烟波渺渺。不敬在客房中做完早课,诵经声方歇,便缓步下楼。刚至堂前,便见那店小二步履匆匆,一脸急切地迎了上来,手中还攥着一小块碎银。
“哎哟,大师您可算下来了。您那位同行的公子爷,天刚蒙蒙亮就收拾利落,说是有紧要事需独自去办,特意嘱咐小的转告大师,让您不必挂怀,安心在此等候便是。”
店小二说着,将碎银递上给不敬看。
“喏,公子爷连您这一旬的房钱都付清了,说是让您安心住着。”
不敬闻言,心中微微一沉。
他昨日便已察觉刘惑对自己那番话心存芥蒂,眉宇间的复杂与沉默便是明证。然而,他却未曾料到,这份芥蒂竟会化作如此决绝的决断。他竟选择独自一人,去闯那毫无头绪,吉凶难料的浑水。
刘惑此刻的心思,不敬多多少少也能猜到几分。无非是少年傲气受挫,急于证明自己并非,欲以孤身犯险,寻得关键线索的行动。只是此等意气用事,在这深不可测的洛阳城中,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唉……”
不敬叹了口气,虽说重病尚需猛药医,可是他昨日那剂猛药,如今看来,药性似乎过于酷烈,非但未能让其沉心静气,反似火上浇油,催生了一股不顾一切的蛮勇。
“刘施主啊……刘施主……道路千万条,你却偏偏选了那最难走,最莫测的一条险径。”
然而,不敬毕竟是心思缜密之人。他迅速压下杂念,想到刘惑此时可能的去处,大抵不过三处:或是再探洛水画舫,寻玉簟秋逼问;或是潜入白马寺周遭,试图探查与“慈庵”法号相关的蛛丝马迹;抑或是依着昨日听闻的只言片语,冒险往邙山方向查探韩霸旧事。以其一身精妙绝伦的剑法修为,加之天赋的机变,纵然遭遇寻常麻烦,脱身自保应是无虞,性命当无大碍。此节,倒还无需过分忧心。
念及此处,不敬心中稍定。他目光微凝,瞬间便有了决断。既然刘惑已一意孤行,自己再寻他亦是徒劳,且易错失良机。此刻,与其盲目追寻,不如去找这洛阳城的主事之人问个清楚,大不了就吃一个闭门羹吗。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立于白马寺山门之前,不敬不由自主地吟诵起刘惑得知自己要去白马寺拜会之时念的一首诗。
彼时,不敬曾立时点破:此际非属清秋,昨夜更见星河璀璨;眼前白马寺香火鼎盛,梵呗悠扬,除却特意存留的前朝遗址,何来甚么断碑残刹?此诗于此情此景,殊为不妥。
然则此刻,这诗句涌上心头,不敬竟觉胸臆之间,再无比此诗更能道尽此间况味者。万法皆空,遗迹徒存,纵使宝刹庄严,亦难掩那穿透时光的苍茫与羁旅深愁,丝丝缕缕,萦绕不去。
“师弟好文采,只是此际非属清秋,昨夜更见星河璀璨;眼前白马寺香火鼎盛,梵呗悠扬,除却特意存留的前朝遗址,何来甚么断碑残刹?此诗于此情此景,殊为不妥。”
那和尚话音甫落,不敬便是一怔。此情此景,此语此评,竟与当日自己对刘惑所言分毫不差,如出一辙。这“殊为不妥”四字,此刻听来,竟似时光倒流,昨日之语今日回响,兜兜转转,落在了自己头上。
念及此节,不敬心头那点因刘惑独自去调查事情而生的苍茫愁绪,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诞冲散。他不由拊掌,低低笑了起来,笑声清朗,在晨钟梵呗间漾开,带着几分自嘲。
这一笑,倒把身旁那出言点评的师兄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疑惑地看向不敬,合十问道:“阿弥陀佛。师弟何故忽而发笑?莫非为兄方才所言,有何谬误不当之处?”
不敬闻言,笑意更浓,一边摇头一边摆手道:“非也,非也!师兄慧眼如炬,评点精当,句句在理,绝无半分问题。”
他稍稍收敛笑意,眼中却仍带着未散的光彩。
“是小僧……忽而想起一桩旧事,颇觉有趣,是以一时失态,唐突了。”
过了片刻,他才彻底止住笑声,整了整僧袍,对着师兄合十躬身,正色道:“师兄恕罪,小僧方才失仪了。”
随即,他抬手指了指那依旧香火缭绕的白马寺山门,又指了指自己,眼中闪过一丝奇妙的意味,解释道:“至于发笑之由……说来也巧。方才师弟所吟之诗,并非古贤之作,乃是小僧一位好友,江湖人称‘诗剑双绝’的刘惑刘施主,前些时日在来洛阳的路途之上即兴所作。”
他顿了顿,想起刘惑当时吟诗的模样,嘴角又忍不住微微上扬。
“彼时情景,恰如此刻。刘施主吟罢,小僧观其景、察其时,立时便予以点评,而师兄方才所言,与小僧当日之语,竟毫厘不差。此等巧合,岂非天意弄人?小僧念及此节,故而忍俊不禁,失态之处,还望师兄海涵。”
这一番解释,倒让那师兄也面露恍然,摇头失笑,连道:“缘法奇妙,缘法奇妙!”
那僧人闻言,在不敬周身上下又细细打量了一番,而后双手合十,试探地问道:“阿弥陀佛。观师弟方才论诗之语,机锋暗藏,直指本源,颇有‘见山仍是山’之禅意。莫非师弟乃是禅宗门下高足?”
不敬微微摇头道:“小僧并非禅宗弟子。不知师以何以有此一问?”
喜欢三千一念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千一念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