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僧人朗笑一声“好!”
当真在前引路,灰布僧袍飘然,步履从容,俨然一副主人姿态。不敬紧随其后,神色淡然,目光却如静水流深,将周遭景象与这引路人的一言一行,皆纳入心中映照。
两人穿行于这“释源祖庭”之间。僧人并未急于步入香火鼎盛的大雄宝殿,反是引着不敬绕行侧径,于古木虬枝掩映处,指点那残存的汉代台基,言道此乃当年白马驮经初至,暂厝圣典之所,一砖一石,犹带天竺风尘。
行至齐云塔下,他驻足仰观,塔身古朴,直指苍穹,僧人口中轻诵梵呗,言此塔乃为永怀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开山祖师之德,其影曾映洛水,接引十方。
一路行来,僧人言语不多,却每每点中关窍,所述典故信手拈来,于这白马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渊源,无不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所言虽皆是史实,然其语气平静,无半分炫耀,倒像是在借物说法,以景喻法。
不敬静听,时而颔首,间或发问一二,所问亦皆在关节之处,显是深谙佛史,绝非寻常游方僧可比。两人言谈看似平和,实则机锋隐于寻常问答之间,如同高手过招,于无声处听惊雷。
行至一处古柏森森的院落,僧人脚步微顿,指着一株形态奇古的老树道:“此乃寺中‘菩提古树’,虽非佛祖证道时那一株嫡传,然数百年来,荫蔽僧俗,见证法雨,其下顿悟者,亦不乏其人。”
他目光扫过不敬,“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执着名相,何如直指本心?”
不敬合十,目光澄澈地望向古树虬枝,淡然道:“师兄所言极是。‘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树是树,心是心,见树思悟,是心在动,非树能传法。执着于‘树下悟道’之相,岂非又落窠臼?”
僧人闻言,眼中欣赏之色更浓,嘴角噙笑道:“好个‘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师弟果然深有心得。走,带你去一处更清凉之地。”
两人穿廊过户,地势渐高。周遭香客喧声渐远,唯闻鸟鸣深树,风过檐铃,一派幽寂清凉之意。不多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高台拔地而起,台基以古朴青石砌就,四周古木环抱,浓荫蔽日,台上似有殿阁,飞檐隐现。
“此台名为‘清凉台’。”
僧人率先拾级而上,此时寺中游人稀少,声音更显空旷清亮。
“乃是当年汉明帝感梦金人,遣使西行求法,使者归来,最初翻译佛经,讲经说法之圣地。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尊者,便是在此台上,译出《四十二章经》,为我东土释教开山奠基。”
行至高台之上,果然清凉之意更甚。台面宽阔平整,中央一座古朴殿阁,虽不宏大,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气息扑面而来。俯瞰下方,白马寺重重殿宇尽收眼底,远方洛水如带,更觉此台超然物外,遗世独立。
清风徐来,拂动清凉台上古木枝叶,更衬得此地幽寂。那僧人凭栏而立,目光掠过台下白马寺的飞檐斗拱,投向更远处洛水两岸鳞次栉比的市井屋舍,往来如织的人流车马。
他缓缓转过身,面向不敬。此刻,他不再掩饰,开口之间,言语虽平淡,却已隐隐透露出主宰一方的雍容。
“师弟自远方而来,游历数日。观我洛阳城之气象格局、风土人情,不知……作何感想?”
此问已非寻常闲谈,更似一方诸侯询问来访客人其治下疆域。
不敬立于清凉台畔,僧袍在风中微微拂动,目光投向天际流云。
“阿弥陀佛。蝇营狗苟,一如众生。”
这八字虽平淡,却似将这煌煌千年帝都,百万生民,尽数囊括于一句之中。众生百态,为利来,为利往,营营役役,何地不然?洛阳之盛,亦不过是这无边苦海,滚滚红尘中,一片稍显繁华的浪花罢了。
僧人闻言,身形竟是微微一滞,显然未曾料到,竟会给出近乎冷酷的评语。这话非是赞颂,亦非贬斥,而是站在云端俯瞰尘寰的大悲悯与大透彻。
他沉默数息,方又开口。
“哦?‘蝇营狗苟,一如众生’……好一个众生平等观。然师弟一路行来,想必也途经不少州府城镇。以你观之,那些地方比之这洛阳,其苦乐忧欢,又有何异同?”
不敬依旧望着天际,那流云变幻仿佛便是这世间万象的缩影。
“自有其乐,亦有其苦。乡野村夫,或得耕读之闲趣,却难免饥馑冻馁之忧;边城戍卒,或有保境安民之豪情,亦常伴骨肉分离之苦楚;江南富庶,商贾云集,珠玉满堂之乐下,亦有倾轧算计之煎熬。”
他终于收回目光,终于落在那僧人的脸上。
“洛阳之盛,集天下菁华,汇四方奇珍,其乐自是非凡。然则朱门酒肉之香浓,难掩陋巷饥寒之悲切;王侯冠盖之煊赫,亦难逃宦海浮沉之倾轧。众生皆苦,乐非真乐,苦是真苦。所异者,不过苦乐之相,因缘各异;其同者,终是轮回之苦海,无人能渡。洛阳与他处,于此又有何本质之别?”
僧人忽然诘问道:“师弟既已勘破世情如幻,洞悉苦海无边,视这洛阳繁华、他处忧欢,不过皆是镜花水月,众生颠倒之相。既知此身如梦幻泡影,此心本自清净无染,又何必投身于这十丈软红、滚滚浊流之中?岂非是自惹尘埃,徒增挂碍?何不效仿古德,觅一清幽山林,结庐静修,澄心滤虑,直趋菩提彼岸?如此,岂非更契合解脱之道?”
不敬脸上露出一丝坦荡的微笑。
“阿弥陀佛。师兄所言极是,清净山林,本是修行胜地。 只是小僧首先是一个人。是人,便有血肉之躯,便有那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贪嗔痴慢,此乃众生之常情,亦是修行之起点。小僧做不到道济禅师那样割断红尘,便只有用笨办法了。”
喜欢三千一念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千一念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