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的眼珠子像探照灯似地,扫视着这个简陋却异常“整洁”的堂屋。
目光最后死死定在小石头死死盯住的那碟腌笋丝上,又使劲嗅了嗅空气里那股挥之不去的清甜草木异香。
她鼻子一耸,厉声道:“我说最近家里养的几只鸡下蛋都不上心了,整天对着你家这边叫!连小石头都跟丢了魂似的总惦记往你们家跑!”
“是不是你家用啥旁门左道的药腌菜了?红子呢?让她出来,跟我回家!”
她越说越激动,认定是这碟“加了药”的腌笋丝勾引了她家儿子和鸡,伸手就要去抓那碟子!
“二婶!”
一直坐在桌边没动的姜闰坤冷声道,一只手拿着筷子,动作快得不像话。
后发先至,挡在了二婶和桌子中间,筷子看似随意地一搭一挡,一股柔和却异常坚韧的力量,恰到好处地止住了二婶前冲的势头,硬生生将她推开了半步!
二婶一个趔趄,感觉自己像是撞在了一堵弹性十足的肉墙上,又惊又怒。
“你…你…坤娃?”
她这才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姜闰坤身上,眼珠子几乎瞪出眶!
眼前这年轻人,哪里还有半分之前瘫痪在床、形容枯槁的样子?
眼神锐利逼人,整个人气场都不一样了,让她莫名地感到一种被猛兽盯上的心悸感,后面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
姜闰坤深吸一口气,压下刚才那一瞬想把这泼妇直接拎起来丢出去的冲动。
他控制着语气,声音低沉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
“二婶,小红是懂事的姑娘,她是看我爹娘年纪大,我又不中用,才常来搭把手的,情分我记在心里。”
“至于吃的…咱家锅里碗里什么样子您自己看看?都是山里土货,顶多加点祖传的山椒盐巴,能有什么毒?”
“至于您家的鸡下不蛋…”
他顿了顿,目光掠过门外自家那个收拾得格外干净的灶房棚子,又扫过外面二婶家方向那个远远就能闻到异味的猪圈,语气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嘲讽。
“兴许是您家棚子挨着猪圈太近,味儿太大鸡不乐意待呢?要不您先回去把家里的卫生搞搞?”
“我…我…”
二婶被噎得说不出话,尤其是那句“卫生搞搞”戳到了痛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石头!”
二婶不敢对气场大变的姜闰坤发飙,转头把火撒到小儿子身上。
“还不回家?别在这儿丢人现眼,红子、姜红,死丫头你给我滚出来!”
后院洗菜的姜红闻声小跑着出来,手里还拿着湿漉漉的抹布,一看这阵仗,眼圈立刻就红了。
她咬着嘴唇,怯生生地看自家凶神恶煞的亲娘和面无表情的堂哥一眼,又看向躲在娘身后探头探脑看笋丝的弟弟石头,最终还是低着头,默默摘掉围裙,快步走到二婶身边。
“娘……”
“走,回家!”
二婶一把扯过姜红的手腕,又狠狠瞪了姜闰坤一眼,仿佛要把这张脱胎换骨的脸盯出洞来,终究什么也没说,拉着女儿和还在频频回头的儿子,旋风般地冲出了院门。
院子里恢复了寂静,只剩下几只被惊飞的麻雀扑棱棱的声音。
老爹姜四重重叹了口气,疲惫地靠在了门框上,那点刚因身体好转升起的精神头似乎被抽干了。
老娘许秋更是靠着墙根,捂着心口,半天缓不过气。
姜闰坤默默收拾起那碟被当成“毒源”的腌笋丝。
指尖捏起一根放入口中,咸鲜爽脆中,属于培元丹的微弱清甜确实存在。
他看着二婶一家消失的方向,院门外那条蜿蜒崎岖、伸向不同人家、同时也刻满不同命运沟壑的土路。
远处,二婶家飘来几声猪叫和鸡群躁动扑棱的杂音。
他那双比夜空明星还要明亮的眼眸里,映着窗外起伏连绵、亘古不变的伏牛山,以及山脊之上那条凡人不可见、却因他修炼《中天紫微功》而仿佛能隐隐捕捉到的、璀璨却冰冷的亘古星轨。
星轨恒在,光年流转,俯瞰着人间烟火。
山坳深处的悲欢、穷困、愚昧与刚刚掀起的这点小小浪花,在这片星空之下,渺小得不值一提。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分割线——————
伏牛山涧的知了,叫得一天比一天卖力,声浪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热网,宣告着六月最后一丝清凉的彻底败退。
日子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绿海中,如门前那条日夜奔流却永无变化的小溪,平静地淌过没有丝毫多余的涟漪。
姜闰坤双腿彻底复原的消息,像是投入深潭的小石子,在姜家小院里闷声闷响地砸了一下,便沉了底。
除了爹娘和偶尔偷偷溜来送些新鲜野菜、眉眼间藏不住喜气的堂妹姜红外,整个姜家村对此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
村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忙着和老天爷、土地爷讨口粮,谁会去在意那个曾经差点回炉重造、现在据说“好利索”了也只能窝在家里的“废人”到底恢复得怎么样?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能从躺着变成坐着,大约就是“好利索”的极限了。
月初的时候,那张承载着保险公司和社保最终判决的银行卡,无声无息地多了五十多万的余额。
这数字在山外或许只够付个首付,但落在姜家小院,却像是一根无形的定海神针,牢牢镇住了因儿子重伤带来的滔天巨浪。
压在爹娘心头那座名为“长期药费和未来照料”的沉重山丘,终于轰然崩塌、烟消云散。
压在头顶的生存巨石一卸,姜闰坤紧绷数月的心弦也随之松弛下来。
身体已经复原如初,甚至淬炼得比大学时代,那具熬夜通宵的“亚健康躯壳”要强韧百倍。
《中天紫微功》的运转也步入正轨,丹田气海那团稀薄的“璇玑玉衡”星力旋涡,如呼吸般随着月升星现而自然流转,无声无息地壮大着。
每晚雷打不动的吐纳采星,已成了融入骨髓的本能。
那么,突然空下来的漫漫长日,该做什么?
姜闰坤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那套冰冷中二、名字长到能当裹脚布用的“无敌修仙系统”给的基础功法——《紫微斗阙玄章》和《中天紫微功》。
功法是好功法,立竿见影。
但这东西……未免太“干”了!
除了教他怎么吸收星力、怎么在身体里搬运、怎么冲击关窍这些硬核操作指南,关于这套功法的背景底蕴、理论基础,乃至所谓的“道法自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一概欠奉!
系统就像个无情的程序猿,丢给他一个编译好的超强运行包(ExE文件),却连最基础的源代码(.cpp)和开发文档(REAdmE)都懒得给!
这让他有种穿着顶尖宇航服,却不知如何启动推进器的感觉。
“不能这么瞎练!’”
姜闰坤骨子里那份理工男的严谨和求知欲瞬间觉醒。
万一运行包里有bug呢?
万一这系统是个打着修仙旗号的传销陷阱呢?
哪怕不是陷阱,对力量的来源懵然无知,与行尸走肉何异?
他需要一个解释体系!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恩赐,就是知识壁垒的崩塌。
以前被玄门道观视为不传之秘的典籍,如今只要敲敲键盘输入几串字符,就能跃然出现于屏上。
念头一起,行动力超强。
姜闰坤当机立断,从刚捂热的赔付款里划出了一笔“知识投资金”。
几天后,一个骑着破烂小摩托、风尘仆仆的镇上快递员,将一个印着大眼猫Logo的纸箱送到姜家门口。
姜家第一台现代化生产力工具——一台性能足够查阅文档和看网课的普通笔记本,正式落户这间水泥墙面的陋室。
自此姜闰坤的生活,便有了固定节奏。
白天,堂屋角落那张老式木桌成了他的专属“道场”。
桌上摊开着那台散发着现代冷光的笔记本,屏幕被密密麻麻的文字窗口占满。
《正统道藏》。
《云笈七签》。
《紫微斗数全书》。
《星官分野考》。
《抱朴子·内篇》。
各种道教经典、修炼杂谈、丹术秘要,被他疯狂地下载、整理、阅读。
他就像一个饿了太久的人扑向满汉全席,贪婪地、囫囵吞枣地吸收着一切能与“紫微”、“星力”、“修真”、“道法”沾边的知识。
眼睛盯着屏幕,手指在布满茶渍的老式键盘上笨拙地敲击着快捷键(,笔记本散热风扇发出低沉的工作嗡鸣,在安静的山村背景音中显得格外清晰。
桌角堆起了厚厚的笔记本,上面不是工整的课堂笔记,而是各种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图形、摘录和涂鸦。
画满小点的北斗九星方位图。
丹田位置的璇玑玉衡简易结构图。
一条条摘自道藏,却与他体内感受到的“星力真元”隐隐有所冲突、或难以解释的语句。
“紫府孕神?怎么孕?”
“九转成真?转几圈?方向顺逆?”
道藏里描绘的“天地灵气”是混沌弥漫的,可他只能清晰地感受到冰冷的、定位明确的“星力”灌顶,其他的“灵气”稀薄得近乎于无,这是为何?
困扰越积越多,理解却并未豁然开朗。
那些玄之又玄的术语,那些云山雾罩的隐喻,试图用凡间的逻辑去解析,就如同用木匠的斧头去雕刻一粒纳米级的星屑,力不从心,徒增烦扰。
然而,烦扰不止于此。
随着道藏看得越多,记下的笔记越来越厚,姜闰坤发现了一个让他心头微凛的现象——
每当他在阅读那些深奥道藏、尤其是那些关于“感应天地”、“无为法自然”、“沟通寰宇大药”的理论时,体内那本该如臂使指、运转流畅的“紫微真元”,竟隐隐传来一丝凝滞感!
像精密齿轮里卡进了一粒看不见的砂,又像流畅流淌的溪水下面,藏着一块看不见的暗礁。
那种微弱的迟滞、排斥感,让他丹田气海那团温顺的星力旋涡,都似乎出现了极其微小的紊乱频率,仿佛有什么东西无形地干扰着它的稳定运转!
喜欢开局户口本魔改,大佬逼我修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开局户口本魔改,大佬逼我修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