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烈此时沉声道:“蒙元已是困兽之斗,即便倾尽兵力亦不足三十万。此等残兵,岂能挡朕铁骑?当速战速决!”
……
纵使大宋出兵,朱厚烈亦无所惧。真正棘手的,是大汉若从后方截断粮道形成夹击之势。届时援军粮草皆断,战事拖延愈久,于己愈不利。
当务之急,唯有雷霆之势攻破元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今日召集众臣,正是要议定这闪电战法。
要速战速决,必须阻止宋汉两国出兵。朱厚烈目光转向邀月和怜星:你们即刻启程前往大宋都城,若遇蒙元使节,立即诛杀,绝不给谈判机会!
遵命!二女领命而去,毫不迟疑。
朱厚烈继续部署:命成是非前往大汉都城执行相同任务。
明白!陆小凤应声告退。
成是非对朱厚烈忠心耿耿,因其治愈了母亲素心。原本昏迷不醒的素心,在朱厚烈妙手回春下重获新生。自此,成是非誓死效忠。
如今成是非武功精进,已突破宗师境界。这位武学奇才先前所学驳杂,经朱厚烈指点专修一门后突飞猛进。闭关期间,他完全吸收了古三通传承的深厚内力。
兼具金刚不坏神功的宗师级成是非,即便直面朱无视也有一战之力。以邀月姐妹和成是非的身手,潜入他国都城易如反掌,刺杀使节更非难事。
部署完毕,朱厚烈当即挥师出征。虽仅率十万精兵,却个个骁勇善战:两万江湖豪杰整编的精锐,一万大雪龙骑,两万北疆铁骑,另有五万明教精英。这支劲旅足以抗衡五十万大军。
半月间,朱厚烈势如破竹,直抵蒙元都城。
蒙元皇城内仅存四十万兵马,这是他们最后的家底。
朱厚烈率军兵临城下,蒙元皇帝急得直跺脚,忙向汝阳王讨主意:皇弟,眼下该如何是好?
汝阳王面色铁青。半月前派出的使节至今杳无音信,他沉声道:按说早该有回信。既然音讯全无,定是计划泄露。那些使臣恐怕连宋汉两国皇帝的影子都没见着,就命丧黄泉了。
希望的火苗被现实无情掐灭。面对即将到来的攻势,君臣二人束手无策。
翌日拂晓,休整完毕的明军发起总攻。朱厚烈亲率两万精锐冲锋在前,麾下猛将势如破竹,转眼便杀上城头。这位大明皇帝在敌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杀得元军溃不成军。
城门洞开之际,铁骑洪流与明教教众蜂拥而入。短短三刻钟,外城易主。朱厚烈马不停蹄直扑内城,根本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皇宫里的蒙元皇帝接连收到战报,却尽是败讯。又过半个时辰,侍卫仓皇来报:内城已破,明军正攻打宫门!
未几,又有人跌跌撞撞冲进来:崇天门失守,敌军正向大明殿杀来!
话音未落,殿门处已现出一道身影——正是大明皇帝朱厚烈!
身披铠甲的朱厚烈出现在殿门前,步伐沉稳地向前迈进。
殿内侍卫纷纷抽刀出鞘,寒光闪烁的刀刃齐齐指向这位不速之客。
朱厚烈对四周的刀锋视若无睹,继续向前走去。
侍卫们步步后退,满朝文武也随着后退。
来者可是大明国君朱厚烈?蒙元皇帝沉声问道。
正是。朱厚烈直视对方答道。
朱厚烈不再多言,直截了当地说:你我皆为天子,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如今朕已攻入你的皇宫,你是自行了断,还是要朕送你一程?
国已亡,朕这个天子理当殉国。
说罢,蒙元皇帝起身下令:取白绫来。
内侍立即奉上白绫,为皇帝系好后默默退下。
蒙元皇帝踏上木凳,目光坚定。
他握住白绫,将脖颈置于其中,最后说道:朕已无路可退,此战是蒙元败了。继续抵抗毫无意义,传朕旨意,全军投降。
交代完毕,蒙元皇帝用力蹬开脚下木凳,身躯悬空,脖颈被白绫紧紧勒住。
不多时,蒙元皇帝停止了挣扎,气绝身亡。
这般结局,对这位 ** 之君而言已是最好的归宿。
蒙元皇帝自缢,大军投降,标志着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朱厚烈赢得了胜利,成功将蒙元疆域纳入大明版图。
这场战争从爆发到结束,仅仅历时两个月。
攻城略地易,治理江山难。
如何处置新得的蒙元疆土,朱厚烈尚未拿定主意。
此刻他暂居蒙元皇宫,沉思着未来的治国方略。
治理国家,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朱厚烈暂居蒙元皇宫期间,次日便在大明殿召开朝议。
当前最稳妥的做法是维持现状,选任一位主事者代为管辖蒙元疆域。然而合适人选并不易得,斟酌再三,朱厚烈最终锁定霍都与汝阳王二人——前者主动归降,后者则被他生擒。
朝堂之上,朱厚烈对二人宣告:朕拟将蒙元设为大明行省,定名元州。依大明官制,行省当设左右布政使各一职。现命察罕特穆尔任左布政使执掌兵权,霍都任右布政使总理政务,二位可愿受命?
将辽阔的蒙元疆域整体划为单一行省确属权宜之计。朱厚烈深知若细分州县将导致建制繁杂,不如暂作整体管辖,委派官员自治。选择启用蒙元旧臣实属无奈——新朝初立,尚缺足够官员全面接管。唯有先倚重二人稳定局势,待日后逐步更替官吏。但律法体系必须全面推行大明制度,重建工作可谓千头万绪。
此后数月间,朱厚烈专注整顿元州事务。霍都展现出非凡才干,处理政务井井有条,且对朱厚烈忠心不二。这位新任布政使虽名义上降级任用,实际权柄与昔日蒙元君主相差无几,倒也乐在其中。
元州政务如今全由霍都掌控,朱厚烈极少过问,仅需执行部分民生政策即可。
这位布政使虽仅为正二品官员,实际权柄却近乎 ** 。蒙元皇族中,除霍都与前任汝阳王察罕特穆尔外,男性成员尽数被朱厚烈诛灭,女眷则充入教坊司为官妓。局势正逐步向好发展。
此刻朱厚烈选择闭关修炼。他停留在大宗师中期已久,境界已然稳固,正待突破契机。对其而言,修为精进并非难事——体内尚存大量未炼化的龙元之力。此次闭关,他成功炼化部分龙元,顺利晋升至大宗师巅峰,距天人合一仅半步之遥。
然而突破最后关卡绝非易事。朱厚烈清晰感知到瓶颈所在,需参悟天地法则方能突破。正因如此,当世天人合一强者凤毛麟角,除武当张三丰外,几成传说。
禀皇上,杨首辅急奏,恳请陛下回宫。侍从呈上书信。朱厚烈阅后略显无奈——因长期离宫已引发朝野非议。此前他将锦衣卫、东厂及护龙山庄等精锐调入军中,导致监国的杨首辅难以震慑群臣。此番不得不亲自回朝坐镇。
**捷报传遍四方,朕已荡平蒙元全境,今日起大军凯旋!**
自朱厚烈攻占蒙元以来,已过去不少时日。这段日子他始终驻留蒙元,终究不妥。
更何况此番征战大获全胜,正该风风光光回朝,扬威天下。
朱厚烈毫不犹豫,当即下令班师。
沿途百姓纷纷涌 ** ,欢呼相迎。
此次凯旋,彻底奠定了朱厚烈的 ** 威望。
新君初登大位,仅率十万兵马便灭一国,如此功绩,远超昔年封狼居胥!
毕竟,他可是将整个蒙元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如今大明子民对这位骁勇善战的皇帝,无不敬若神明。
不多时,朱厚烈率军抵达皇城,文武百官早已在宫门外列队恭候。
他身披战甲,胯下骏马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
太和殿内,朱厚烈端坐于久违的龙椅之上,俯视群臣。
众臣齐声跪拜:“吾皇 ** ** 万 ** !”
“众爱卿平身。”
礼毕,朱厚烈朗声道:“此番远征蒙元,如今疆土尽归大明。自今日起,世间再无蒙元,唯有大明元州!”
听闻此言,群臣纷纷歌功颂德。
“陛下功业震古烁今,臣等叹服!”
“圣上文治武功冠绝天下,一统江山指日可待!”
“两月荡平蒙元,陛下真乃千古第一雄主!”
“短短六十日收服北疆,陛下神威,臣等五体投地!”
……
一番溢美之词后,朱厚烈抬手示意众人适可而止。
待朝堂安静,方有人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声音在殿内回响:陛下此次亲率十万大军北征蒙元,仅用两月便大获全胜,开疆拓土之功,旷古烁今!
他话锋一转:然陛下虽立下不世战功,却疏于朝政,臣以为不妥。恳请陛下近期暂留宫中,专心处理政务。
这位礼部大臣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
朱厚烈静默不语,目光扫过群臣。礼部侍郎率先出列:臣附议!
工部尚书紧随其后:臣附议!
工部侍郎也迈步上前:臣附议!
转眼间,满朝文武接连表态,齐声劝谏皇帝驻留皇宫。
群臣各怀心思,朱厚烈心知肚明。这些劝谏绝非出于对君王的爱戴,而是各有盘算。但他无意深究。
统一六国是朱厚烈的宏愿。若困守深宫,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并非不信任将士,而是他亲临战场能极大提升明军战力。
想将他禁锢宫中?绝无可能。
朱厚烈起身踱步,鎏金靴踏在玉阶上发出清脆声响:众卿所言极是。朕身为一国之君,确不该久离宫闱。
他缓步走下丹墀,朝礼部尚书走去:虽军务缠身,终究荒废了朝政...这龙椅,坐着也不轻松啊...
在这片综武大陆上,曾有七国鼎立,如今仅余六国。
自朕收服蒙元以来,蒙元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长期遭受蒙元朝廷的压迫,生活困苦。如今朕以仁政待之,蒙元百姓对大明心悦诚服,深信朕能带来太平盛世,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更坚定了朕一统天下的决心。
朱厚烈踱步至礼部尚书面前,继续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若朕久居深宫,征战之事必受影响。相较之下,朕更适合领兵征战,而非整日端坐金銮殿批阅奏章。思虑再三,朕想到一个两全之策:从即日起改革大明体制,实行军政分治。设两位皇帝,一位主政,一位主军。诸位意下如何?
观礼部尚书勤于政务,定能胜任朝政要务。这第二位皇帝之位,就由刘爱卿担任,诸位可有异议?
听闻此言,礼部尚书立即跪伏在地,高呼:陛下!微臣万死不敢!
陛下三思!
此事万万不可!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朝臣们纷纷叩首劝谏。在众人看来,朱厚烈此言绝非真心,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一朝二帝的先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若当真应允,只怕顷刻间便会人头落地。
望着跪伏的群臣,朱厚烈冷笑一声,转身重回龙椅。
“朕给过你们机会,是你们自己不懂把握,休怪朕无情。”
喜欢综武:废柴皇子庞邀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综武:废柴皇子庞邀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