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空气还带着周末残留的慵懒气息,操场上站满了学生。
詹晓阳站在班级队列里,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不远处女生队列中的刘小惠。
一周的开始,也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暂时告别小屋的二人世界,回归集体宿舍的生活。
刘小惠显然也没有睡好,白皙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容,在朝阳下显得有些脆弱。
当两人的目光在攒动的人头中偶然相遇时,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同样的思念和一丝因分离而产生的不适应。
整整一周的夜晚,没有了彼此熟悉的体温和令人安心的拥抱,无论是詹晓阳还是刘小惠,都仿佛缺了点什么,睡眠变得浅而多梦。
詹晓阳在硬板床上辗转时,总会想起拥她入怀时的温软馨香;而刘小惠在宿舍的架子床上,更是半梦半醒,总觉得身边空落落的,少了那个可以依偎的坚实胸膛。
这种精神上的丝丝疲惫,成了小别后重逢前最甜蜜的折磨。
升旗仪式结束后,各自回到教室上课。
中午放学,詹晓阳和刘小惠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在食堂吃了午饭。
饭后,詹晓阳没有像往常那样陪刘小惠回宿舍休息,而是匆匆对她说:“惠儿,我出去办点事,你自己回宿舍睡个午觉,下午上课见。”
刘小惠乖巧地点点头,她知道他最近为了五一开业的事情忙得脚不沾地。
詹晓阳快步走出校门,先去了那家熟悉的打印店。
打印店老板一看到他,就笑着招呼:“晓阳同学,来得正好!宣传单和海报的小样出来了,你看看效果怎么样?”
詹晓阳接过老板递过来的样张,仔细审阅。海报设计得很大气醒目,“五一狂欢购 三人行 一人免单”的主题非常突出,配上了爆款鞋和背包的清晰图片,价格标识明确。宣传单的内容更详细些,除了活动信息,还印上了两家店的地址和电话。色彩、排版、文字都符合他的预期。
“不错,老板,就按这个样式,尽快印刷出来。特别是那五万份用于夹报的,一定要保证25号早上之前出来,不能耽误,我那天中午来取。”詹晓阳叮嘱道。
“放心!我亲自盯着,绝对误不了事!”老板拍着胸脯保证。詹晓阳当场支付了印刷款项。
接着打印店又给福建的刘厂长发了订单的传真,又到附近的银行办理了下一批订单鞋的货款转账。
一切办妥,看看手表,已经快下午两点了,午休时间所剩无几。他无奈地摇摇头,这个中午又没能休息。
他在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了瓶冰镇可乐,坐在门口的塑料凳上,一口气喝了小半瓶,冰凉的液体刺激着喉咙,稍微驱散了些许疲惫。
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直到上课预备铃响起,才起身走向教室。
周二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詹晓阳就和汪胖子会合,一起赶往长途汽车站,提取从福建托运过来的新一批运动鞋和背包。
货物不少,两人雇了一辆三轮车,才把几个纸箱运回南春桥的小屋暂时存放。
等着中午放学后,再根据订单分别送到各学校代理人手中。又是一阵的奔波。
接下来的周三、周四,詹晓阳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待在学校上课、自习,仿佛一个最普通的学生。
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所有的筹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只等最后时刻的到来。
4月25日,周四中午放学铃声一响,詹晓阳第一个冲出教室。他径直前往打印店,老板已经将印制好的厚厚几大捆宣传单和海报准备妥当。
詹晓阳仔细清点了数量,确认无误后,立刻雇车,带着这重要的“弹药”,直奔姑父的养殖场。
“姑父,宣传单都印好了!”詹晓阳指着车上的纸箱说,“这里是四万份。麻烦您今天这两天就联系《潮城日报》发行站的人,把这四万份宣传单分别送到他们市区几个主要的发行点,务必确保在28号、29号这两天,随着《潮城日报》一起,派送到千家万户。”
姑父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宣传单,感慨道:“好家伙,这么多!晓阳,你这手笔是越来越大了!放心,我下午就亲自去跑一趟,保证安排得明明白白!”
“谢谢姑父!”詹晓阳松了口气,最关键的一步宣传渠道总算落实了。
从养殖场出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南郊路的“双兴运动鞋专卖店”。大姐和霞姐看到这么多宣传单,又惊又喜。
“大姐,霞姐,这里是五千份宣传单。”詹晓阳交代任务,“从28号开始,连续三天,组织人手,在南郊路、西湖公园附近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派发。注意,尽量派发给看起来像学生、年轻人或者带着孩子的家长,别浪费了。”
“好的,小弟!我们知道了!”大姐郑重地接过宣传单,立刻开始和霞姐商量派发路线和人手安排。
回到卫校,詹晓阳又拿出准备好的两千份宣传单,交给汪胖子:“胖子,这两千份,你负责分发给各学校的代理人,让他们在自己学校内部和周边进行宣传,重点还是学生群体。”
“没问题,阳哥!包在我身上!”汪胖子干劲十足。
最后,詹晓阳自己留下了三千份宣传单,这是为城南新店准备的。所有的宣传物料,都将在4月28日统一启动,为五一开业造势。
就在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时,周五中午,林珊珊悄悄递给詹晓阳一张纸条,是小姨托她带来的。
纸条上写着,新店招聘的店员和财务人员已经到位,让詹晓阳放学后如果有空,最好能去一趟城南新店,跟新员工见个面,熟悉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起,詹晓阳立刻收拾好书包,找到刘小惠,又叫上林珊珊,三人一起坐车前往城南的城新路。
到达新店时,店铺的装修已经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洁。小姨和小姨夫已经到了,店里还站着三个陌生的年轻面孔,两女一男,看起来都挺精神。小姨看到他们,笑着迎了上来。
“晓阳,小惠,珊珊,你们来啦!”小姨热情地招呼,然后转向那三位年轻人,“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詹晓阳,也是我们鞋店的重要合伙人之一。这两位是刘小惠、林珊珊,是晓阳的同学。”
那三位年轻人连忙恭敬地打招呼问好。
小姨接着向詹晓阳介绍:“晓阳,这三位就是我帮你物色的新员工。这位是王丽,”她指着一位看起来二十出头、模样清秀、戴着眼镜、显得很文静的女孩说,“她中专学财会的,毕业后在亲戚家的厂里做过一段时间出纳,做事细心,以后就负责两家店的财务工作,平时在南郊路店办公,忙时也在店里帮忙照看。”
“晓阳好!”王丽微微鞠躬,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这位是李娟,”小姨又介绍另一位年纪稍轻、个子高挑、笑容爽朗的女孩,“她以前在商场卖过服装,嘴皮子利索,也机灵,以后就在城南新店做销售。”
“晓阳好!我一定好好干!”李娟声音响亮,充满活力。
“这个是张海,”最后小姨指着那个身材结实、面相憨厚的年轻小伙子,“他是我一个远房侄子,人实在,有力气,以后主要负责新店的搬运、理货这些力气活,也跟着学学销售。”
“你好!”张海有些腼腆地挠挠头。
詹晓阳目光扫过三人,从小姨的介绍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看,应该都是踏实可靠的人。
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小姨说:“小姨,您找来的人,肯定没错!欢迎你们加入‘双兴’!以后大家就是一起做事的伙伴了,别太拘束。”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了些:“五一新店开业,是我们打响城南市场的第一炮,非常关键。接下来几天会非常忙,希望大家能尽快熟悉环境和商品,打起精神来,我们一起把开业活动做好!”
“是,晓阳哥!我们一定努力!”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显得很有干劲。
詹晓阳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把带来的三千份宣传单交给小姨:“小姨,这是新店这边用的宣传单。从28号开始,连续三天,每天派发一千张。派发地点要选好,就在城新路附近新建的小区门口、学校周边、还有菜市场入口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派发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多发给年轻人、带孩子的家庭主妇,简单介绍下我们的开业优惠活动。”
小姨接过宣传单,利落地安排道:“行!王丽对这边熟一点,到时她带路。李娟、张海,你们俩主要负责派发。注意态度要好,耐心点。”
“知道了,小姨!”李娟和张海齐声应道。
看着小姨安排得井井有条,詹晓阳心里更加踏实。
他又和小姨简单沟通了一下新店货品陈列、开业当天人员分工等细节,小姨都给出了很专业的建议,两人相谈甚欢。
林珊珊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看着詹晓阳和小姨熟练地讨论着生意经,眼神里流露出些许复杂的情愫,有羡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看看时间不早了,小姨夫还要送林珊珊回饶北老家,詹晓阳便提出告辞。
小姨把他们送到店外,叮嘱道:“放心吧晓阳,这边有我盯着,准保五一顺顺利利开业!你们路上小心。”
“辛苦小姨了!那我们走了。”
从新店出来,林珊珊跟着小姨夫的车回家了。詹晓阳和刘小惠没有立刻坐车,而是选择沿着城新路慢慢往南春桥方向走。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忙碌了一周,终于能这样悠闲地并肩散步,两人都感到很放松。
“老伙,小姨真能干,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刘小惠挽着詹晓阳的胳膊,轻声说。
“嗯,有小姨在,确实省心不少。”詹晓阳点点头,感受到一丝难得的惬意。
他们在路边一家干净的小店随意吃了顿简单的快餐当作晚餐,然后拐了个弯,走进西湖公园,沿着湖边漫步。
夜晚的西湖,凉风习习,灯光璀璨,有不少市民在散步、锻炼。他们找了一处安静的长椅坐下,看着湖光月色,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享受着忙碌间隙中难得的宁静和二人世界。
直到晚上九点多,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离开西湖,返回他们南春桥头的小屋。
推开小屋的门,熟悉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整整一周的分离,让这个小小的空间充满了令人怀念的味道。
洗漱完毕,换上舒适的睡衣,两人相拥着倒在床上。这一周积累的思念,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没有过多言语,只有急促的呼吸、灼热的体温和紧密的拥抱。
指尖划过肌肤,带来阵阵战栗;唇舌交缠,诉说着无声的渴望,感受着要固守底线的特别的浪漫。
这一晚的亲密,带着小别重逢的急切和深入骨髓的眷恋,直到精疲力尽,两人才相拥着沉沉睡去。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