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被灰黄雾霾笼罩,天空浑浊如蒙尘的旧画,透着一股压抑的衰败感。
沙尘暴骤起,狂风卷起黄沙,如黄龙般在街巷间翻滚。
行人掩面眯眼,步履蹒跚,枯叶在风中簌簌飘落,更添几分凄凉。
孙继业拉着洋车出了使馆街,风沙大的让他睁不开眼。
后座上的和尚,看着用毛巾裹住嘴鼻的人们,他吆喝一声。
“找个地,歇会~”
“讹呸~”
和尚嘴一张,一口风沙灌进嘴里。
呸了一口唾沫的和尚,看着停下脚步,回头看他的孙继业。
他用手挡住嘴,走下洋车再次大喊。
“前面有家小馆子,去那~”
拉车的孙继业听明白后,左手遮挡眼睛,右手拉车。
他透过手指缝,看着灰蒙蒙的前路。
路上的行人全都一个模样,用手遮挡嘴鼻,低着头,迎着风,或者背着风走路。
别处的城市,秋风那是诗情画意夹杂凄凉感。
北平的秋风,永远都是带着自己的伙伴沙石结伴而行。
说来就来的沙尘暴,就跟少女的心思一般,永远让人捉摸不透。
两人来到一处豆面馆。
小饭馆子,门前铺子搭了一个棚子,四周挂着竹帘。
和尚掀开竹帘,跨过横梁,走进棚子里。
此时棚子里三张四方桌,已经坐了两桌客人。
由于和尚掀开竹帘,导致风沙吹进棚。
一群吃豆面的主,用身体护着碗,防止泥沙吹进碗里。
其中一位脾气不好的主,看到不走门进来的和尚。
“嘿,我说你这人,放着好好的门不走,你当哪门子梁上君子。”
站在棚子边的和尚,双手拍着身上的沙土。
“不好意思了您。”
“风沙太大,一着急,也就省了那几步。”
两桌三个客人,看着坐在空位上的和尚。
“您呐,别为了省那几步,麻烦了别人。”
此人说完话,拿着筷子吸溜一口碗中的粉条。
“额呸~”
说话之人,刚吃一口粉条,就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他指着自己的碗,向和尚说道。
“您瞧瞧,一口下去,牙都被砂籽磕掉。”
和尚抱拳拱手,对着三个客人道歉。
“多担待~”
伙计这会走到和尚身边。
“您吃点啥?”
停好洋车的孙继业,掀开门口竹帘,走到和尚身边。
和尚看着伙计说道。
“两碗豆面丸子汤。”
“韭菜花跟麻酱多放一勺子。”
孙继业坐到和尚旁边,小声说道。
“东家,我这肚子还撑着呢~”
和尚看着身边的人回道。
“有说给你点了吗?”
“你是撑着呢,可我的肚子已经前胸贴后背。”
会意错的孙继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老北平豆面丸子汤,属于体力劳动者的廉价快餐。
和尚拉车时,经常拿这种伙食,打发自己的五脏庙。
豆面丸子汤用料廉价,顶饿,味道也不错,深受体力劳动者喜欢。
脚夫,歪脖子,苦大力,车夫,铁匠都爱吃口。
丸子主要以黑豆粉,绿豆粉杂粮面,搓成的。
丸子做好放油锅里那么一炸,再放鸡骨架汤这么一炖,甭提有多香。
鸡架汤,丸子搭配粉条,芝麻酱、韭菜花、醋,香菜,葱花,味道棒极了。
一碗十五个大子,能吃个肚圆。
没过一会,伙计端来两碗豆面丸子汤过来。
和尚拿着筷子在面前的碗里搅和。
他侧着头看了一眼,咽口水的孙继业。
“装什么呢,赶紧动筷子~”
旁边的孙继业,露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连忙从筷桶里抽出筷子。
和尚左手勺子,右手筷子,一口老汤下肚,满脸满足的表情。
“没错,就是这个味~”
俩人一口丸子一口汤,吃的全身暖洋洋。
二十分钟过后,和尚放下勺子,松了松皮带,仰着头打了个饱嗝。
“舒坦~”
他从桌子上的公文包,掏出两毛银圆券。
“伙计买单~”
戴着围裙的伙计,半弓着腰,满脸笑容的走到棚子里
他接过和尚递过来的两毛钱笑着回道。
“这位爷,多了~”
正准备拿包走的和尚,闻言此话,站起身看着伙计。
“不是一直这个价?”
伙计从裤腰兜里,掏出五个大子找给他。
“您不知道?
“世面上,物价跌了。”
和尚接过五个大子,眉头微皱,看着收拾碗筷的伙计。
外面风沙依旧肆虐,好似脱缰的野马。
和尚提着公文包,拿手挡住脸前,顶着风顺着街道走。
满怀心事的和尚,走进一家成衣店。
由于沙尘暴原因,沿街的铺子,门前窗口都放下竹帘挡风沙。
进入铺子的和尚,假装挑选衣服。
他看着墙上,挂着一排长袍马褂,寸衫。
一旁的掌柜的,见到来人赶忙过来招待。
停好车的孙继业,一脸疑惑的表情走到铺子里。
他心想着,自己东家的估衣铺里,什么样式的衣服没有,和尚怎么还来成衣铺。
和尚指着墙上一套布衫问道。
“那套衣服什么价?”
身穿长袍,头戴瓜皮帽的中年掌柜子,双手插在袖筒里,笑着回话。
“一块三。”
和尚看着墙上的衣服,好奇问道。
“降价了?”
“前些天不是还一块五吗?”
双手插袖的掌柜,看着墙上衣服回话。
“鬼子投降了,政府回来是早晚的事。”
“以前扯鬼子虎皮的商家,现在大批量出货,市面上甭管什么物件,价格全部跌了。”
闻言此话的和尚,在铺子里边逛边说话。
“这样也好,至少咱们老百姓,日子过得稍微轻松些。”
掌柜露出一个苦笑的模样回话。
“可咱们呢?”
“兄弟铺子里,一尺三毛五屯的布料,现如今每尺亏了五分。”
和尚闻言此话,已经心里有了主意。
他指着墙上一件女式长款呢绒大衣。
“那件怎么卖?”
掌柜拿着撑衣杆,取下挂在墙上,骆驼色呢绒大衣。
“上等的绵羊绒,款式出自国外有名的设计师之手。”
“这件呢绒大衣,不管搭配针织长裙、旗袍、毛呢裙,都适合。”
和尚摸着下呢绒大衣的面料,感觉这件大衣适合他媳妇。
“怎么卖?”
拿着呢绒大衣的掌柜,笑着回复。
“23块大洋~”
和尚默默点了点头,开始掏钱付款。
他来买衣服只是顺道,真正的目的是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着锦盒的和尚,走到铺子外。
他看着已经小了的沙尘暴。
为了验证他内心的想法,和尚沿街走进各种店铺。
不管是油粮店,或者酒楼,二荤铺子,布店,成衣店,他都进入逛了一圈。
一个多小时后,和尚坐上洋车往家赶。
今天得到的消息,让和尚嗅到大商机。
由于鬼子投降,那些以前跟鬼子有关系的商号,都怕被清算,
于是他们不要成本开始出货。
整个北平,各行各业的商号集体亏本出货,瞬间降低民用生活成本。
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跟生活有关的物品,所有东西都在降价。
大头菜价格银圆券一毛二\/斤。
绿豆芽银圆券五分\/斤。
豆腐银圆券5分\/斤。
花生米银圆券两毛\/斤。
?肥皂银圆券6毛\/块,毛巾银圆券一毛二元\/条,阿司匹林银圆券3元\/片。
这种物价,比鬼子没投降前,最少便宜三成五。
和尚感觉这种情况,不会持久。
他觉得只要政府一回来,物价立马得涨。
这不是他胡乱猜测,而是有根据的猜测。
鬼子虽然投降,但是北平还没有被国府接收。
在抗日时期,那些倚仗鬼子撑腰做买卖的商号,也怕被政府清算。
他们现在不惜代价,清货回收资金。
这群商人,就跟汉奸一样,都想趁着这个空档,回笼资金跑路。
还有那些囤货的黑市,心里也谎。
他们不知道政府回来后的态度。
所以他们那些人也跟着清货。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只要政府回来,接收北平。
对商人汉奸的政策一下来,物价立马得恢复正常行情。
弄不好,到时候物价反而大幅度提高。
现在他们那些人的疯狂抛售商品,肯定会导致,原本就不富裕的物资变得更加紧缺。
到时候政策稳定,市面上物资不足,百分百会涨价。
至于涨多少,那就看物资有多匮乏。
想着心事的和尚,到了家门口还没回过神。
孙继业把洋车停在棺材边,看着车上发呆的人。
“东家,到家了~”
洋车上,回过神的和尚,看着门口两辆马车,上面装着桌椅板凳,各种家具生活用品。
乌老大意气风发,指挥半吊子,赖子几人卸货。
和尚走到雨棚下,看着两间铺子里进进出出的人。
他对着一旁的乌老大招呼一声。
“大舅哥~”
站在马车边的乌老大,顺着声音看过去。
当他的目光与和尚对上过后,他对着正在搬家具的老福建说道。
“卸货的时候,让他们注意点,都是好家具,刮花了可就不值当了。”
老福建没回话,他笑着点头表示知道了。
乌老大走到雨棚下,提着裤腿子坐在单人沙发上。
他一边给自己倒茶,一边扭头看向,翘着二郎腿沉思的和尚。
“怎么了这事?”
和尚看着茶几上,冒着热气的茶杯说道。
“明天开始,以后咱们不去南北两区掏宅子。”
“车夫要是打电话过来,跟他们说清楚。”
端着茶杯的乌老大,吹着杯中热气,不解的看向和尚。
“你吃错药了?”
“前些天还嘟囔着,要开分店,还要去天桥摆摊。”
“今儿怎么又说这种话?”
喜欢民国北平旧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民国北平旧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