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发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死死盯着管家:“铁甲?他一个南边来的商人,哪来那么多铁甲?你给我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管家将打探来的消息全盘托出:“逃回来的散兵说的……说陈阳那伙人不知从哪弄来了几十副全身铁甲,刀枪不入!”
“一阵风的人冲上去,刀砍在上面连个白印都留不下,反倒被人家一刀一个,跟砍瓜切菜一样!”
“还有……还有那个陈阳,手持一把怪弩,百步之外,箭无虚发!一阵风就是被他一箭射穿了脖子,当场毙命!”
黄云发只觉得一股寒气,让他如坠冰窟。
他原以为陈阳只是个有点钱的肥羊,想趁他立足未稳,一口吞下。
可现在看来,这哪里是肥羊,分明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私藏重甲,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一定要告发他!
“老爷,我们……我们这次怕是惹到不该惹的人了!”管家声音颤抖,“他会不会知道,是我们干的……”
“闭嘴!”黄云发厉声喝道,打断了管家的话。
他烦躁地在书房里来回踱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怕什么!在偏关城,是龙他得盘着,是虎他得卧着!”
黄云发猛地一拍桌子,面目狰狞。
“私藏重甲,这是天大的把柄!另外,备上一份厚礼,我要亲自去一趟参将府!”
……
陈阳等人来到水泉营堡。
水泉营堡城墙周长二里零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外包城砖,设东、南二门,东门外侧有瓮城,南门上建城楼。
占地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堡外有护城河与壕沟。
陈阳下了马车,指着水泉营堡,问道:“陈平,这水泉营堡的小市,究竟如何运作?”
陈平闻言翻身,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铺在地上:“大人请看,“回禀大人,水泉营堡北距鞑靼边境约一百八十里,鞑靼商人要来此地,必须先经红门隘或滑石涧堡进入长城内侧。”
“那些鞑靼商人,每支商队都要交验通关文牒,并卸下武器在关卡。然后再南下至咱们这水泉营堡进行民市交易。整个过程,都由明军护送到水泉营堡进行交易。”
陈阳道:”我要找到几个最大的市场,将商品卖出去,你可知道水泉营堡的具体交易量情况如何?和大明其他地方比的话,排在什么位置?”
陈平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宣府镇的张家口堡为最大,每年交易量约几百万两以上;大同镇的得胜堡年交易量约七十万两,新平堡年交易量约五十万两;山西镇的水泉营堡年交易量约四十万两,红门隘年交易量约三十万两。“
“水泉营堡,每年约有一万匹马通过这里交易。鞑靼人主要输入马匹、皮毛、药材,金银。而大明则主要输出粮食,每年几万石,还有布匹约十几万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交易。暗地里的走私贸易也不容小觑,其中铁器、食盐、茶叶等违禁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大约有六成左右。”
陈阳:“那税收呢?”
陈平:“官市收税百分之十,民市收税百分之五。”
陈阳:“都有哪些商户?”
陈平:“有官方指定的官市商人,约五十家,资本雄厚,控制大宗交易。民市小商户约三百多家,经营粮油、布匹等日用品。鞑靼商人,主要为土默特部与鄂尔多斯部的部落贵族,每次互市约几百人左右。”
鼓声响起,明蒙商人携货涌入,热闹非凡。
陈阳一行人,进入月市中。
大门处,偏关城参将齐广一队约一百人的骑兵和四百名步兵进入,骑兵百余人装备虽不齐但有气势,步兵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装备极差。
山西镇总兵王国梁,移驻宁武关后,辖山西镇,与巡抚耿如杞协同防御。
偏关改设西路分镇参将,总辖偏头关、老营堡、水泉营堡、红门隘等十八堡寨的防务。
偏关驻军为马步兵丁五千名,战马三千匹。
到了崇祯二年,长时间的军备废弛,实际兵员被吃空饷,实际人数只有六成。
陈阳问道:“这就是山西镇的精锐边军?”
赵二虎道:“大人有所不知,其他地方的边军比这更是不如。”
陈阳闻言心想,大明九镇边军竟然也如此破败。
唐默见状,解释道:“大人,边军靠的是亲兵,那些骑兵就是将官的家丁私兵,都是自掏腰包采购的铁甲。”
陈阳点头,仔细看,那百来人的骑兵看起来还算悍勇,身穿铁甲和皮甲,隐约有杀气。
那些叫花子般的长枪兵,看来只是充门面的炮灰了。
各商户开始摆摊交易,小市渐渐热闹起来。
油茶、粮食、布匹等物资前围满了人,鞑靼牧民们摆摊卖着皮货,马匹,牛羊,药材贩卖。
陈平介绍道:“鞑靼牧民对物品价值的认识模糊,开市初期,大明商人占尽便宜。一匹布换匹马的事情屡见不鲜,后来学精了,价格也上去了一点。”
陈阳四人路过一个大的摊位前。
陈平指着这个的摊位说道:“那个是保德州黄氏,黄云发的生意,占据了水泉营堡交易总量的两成左右。”
陈阳思考道:“那么其他几个互市口的情况怎么样?”
陈平道:“其中介休范氏、代州王氏、蔚州靳氏、蒲州王氏、占据张家口堡,得胜堡;太原田氏占据新平堡,保德州黄氏,占据水泉营堡,祁县梁氏和泽州翟氏占据红门隘,他们的家资都有百万之巨,往往都是以势压人。”
陈阳听完,不禁感叹:“看来,这水泉营堡,是虎狼之窝。”
陈阳是知道这晋商八大家族的,是明末清初垄断北方边贸的晋商巨头,后来被清廷封为八大皇商。
后金政权因长期与明朝对峙,战略物资极度匮乏。
尽管明朝实行严格的贸易封锁,但晋商为追求暴利。
他们以张家口,水泉营堡,红门隘等互市口为基地,暗中为后金提供粮食、铁器、火药等战略物资,甚至传递情报。
后金的壮大,和他们往外走私,是分不开的。
清军入关后,顺治为表彰八大商家族的 “功绩”,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授予他们 “皇商” 身份,隶属内务府管辖。
这一称号赋予他们垄断性经营权,垄断控制全国铜铁、皮草、盐业、丝绸、茶叶、人参等支柱产业。
八大晋商的商号分布呈现 “山西为根、九边为干、全国为枝” 的特点。
根据后世的记载,以范永斗家族为最强,几乎什么都做。
介休范氏,范永斗祖籍介休张原村,经营盐业,铁器,茶叶,矿山,粮食,布匹,马匹,皮毛,药材等商品。传至第八代范永斗时,已成为关外贸易的核心人物。资产达两千万两以上。
代州王氏,王登库经营粮食,绸缎布匹,商号遍布北方。资产达一千五百万两以上。
蔚州靳氏,靳良玉主导茶叶和粮食贸易,在张家口、归化城等地设有商号。资产达一千两百万两以上。
蒲州王氏,王大宇以矿山,铁器,瓷器贸易为主。资产达一千万两以上。
祁县梁氏,梁嘉宾垄断河东盐场和木材生意。资产达九百万两以上。
太原田氏,田生兰控制粮食和皮毛贸易,在张家口、大同等地设立粮栈。资产达八百万两以上。
泽州翟氏,翟堂经营茶叶和马匹贸易,其家族茶厂遍布福建、云南。资产达七百万两以上。
保德州,黄云发专营粮食,布匹,珠宝玉石,其商号分布于扬州、苏州等地。资产达六百万两以上。
后金通过走私获得的铁器、火药等物资,使其兵器质量逐渐超过明军。
官员与商人的合谋使明朝的边禁政策形同虚设,后金得以从容准备灭明战争。
晋商通过偷税漏税和官商勾结,每年侵吞明朝数百万两白银,加剧了财政危机。
陈阳心中迅速盘算,根据现代的资料。
这八大晋商加起来,家产超过八千七百万两白银。
而这些人,全都是未来,引狼入室的汉奸!
与其让他们的财富资敌卖国,不如全变成自己缔造帝国的启动资金!
陈阳暗下决心,迟早要将他们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自己羽翼未丰,正好拿他们当自己的“血包”,先利用,再图之。
心念电转间,陈阳的眼神恢复了平静。
参将齐广在台上坐着,和水泉营堡守备赵明翰说了一些什么。
喜欢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