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冬,庐江的雪来得比往年早。一场初雪过后,舒城周府的庭院银装素裹,书房内却暖意融融 —— 许褚与周瑜相对而坐,案上摆着那副象牙乌木军棋,棋盘上黑白棋子交错,正处于一局胶着的推演之中。
“瑜弟,你这‘诱敌深入’之计虽妙,却忘了防备侧翼。”许褚指着棋盘上的“斥候”位置,笑着摇头,“若我派骑兵从右侧山道绕后,截断你的粮道,你这主力部队便成了无根之木,不出三日必败。”
周瑜盯着棋盘看了片刻,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光芒:“兄长所言极是!我只想着正面突破,竟忽略了粮道安危。这就像去年陈策之乱,若不是兄长提前派影卫摸清他的粮草囤积地,咱们也难如此顺利破寨。”
“说起陈策之乱,”许褚执起一枚棋子把玩,“你可知道,战后我在安置山越时,发现他们中竟有不少人精通山地作战之法。这些技艺若是善加利用,将来必有大用。”
周瑜若有所思:“兄长说的是。山越人世代居住山林,对地形了如指掌。若能得其真心归附,将来用兵江南山地,必能事半功倍。”
“正是此理。”许褚点头,“所以我特意在越骑营中保留了他们原有的作战方式,只加强军纪训练。前日演武,他们展示的攀岩越涧之术,连文稷这个皮猴子都叹为观止。”
两人相视一笑,将棋子归位。侍女端来热茶,许褚捧着茶盏,望着窗外的雪景,忽然开口:“瑜弟,你觉得这天下,还能回到灵帝初年的安稳吗?”
周瑜放下茶盏,神色变得凝重:“难矣。如今黄巾虽平,却余孽未清;朝堂之上,十常侍专权,大将军何进与士族矛盾日益加深;地方豪强则拥兵自重,各怀异心。依我看,未来数年,天下必乱,群雄逐鹿之局恐难避免。”
“不仅如此,”许褚轻叹一声,“我近日收到消息,凉州羌乱又起,并州匈奴也在蠢蠢欲动。外患当前,朝廷却仍在争权夺利,长此以往,恐怕......”
周瑜接口道:“恐怕会天下大乱,如同春秋战国?”
许褚微微一惊,没想到周瑜竟能预见到这一步,随即释然:“瑜弟果然见识不凡。不错,若长此以往,必生大乱。所以我们更要早做准备。”
“你看得通透。”许褚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悲悯,“只是乱世苦的,终究是百姓。去年我在固镇乡亭,见流民食树皮、穿破絮,孩童饿死路边,心中便暗下决心,定要守住庐江这方净土,让百姓能安稳度日。”
“兄长可知道,”周瑜神色黯然,“上月我随叔父巡视皖城,在城郊见到一群从豫州逃难来的流民。其中有个孩童,因饥饿偷了店铺的饼,被店主追打。我上前询问才知,那孩子父母皆死于战乱,独自带着六岁的妹妹逃难至此。”
许褚握紧茶盏:“后来呢?”
“我替他们付了饼钱,又将他们安置在城西的义舍。”周瑜语气沉重,“这样的流民越来越多,仅上月就有三批从豫州来的,约二百余人。若天下大乱,恐怕......”
“所以我们更要加快准备。”许褚目光坚定,“不仅要练兵积粮,更要收拢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在这乱世立足。”
周瑜眼中闪过敬佩:“兄长设义舍、开医馆,又平定山越、安置流民,早已是庐江百姓心中的‘青天’。只是乱世之中,仅守一郡之地,终究不够。若想让更多百姓安稳,还需有更大的力量,扫清寰宇,再造太平。”
“瑜弟可知我为何要在庐江推行新政?”许褚忽然问道。
周瑜思索片刻:“是为了富民强兵?”
“不止如此。”许褚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积雪,“我要在庐江建立一个典范,让天下人看到,在这乱世中仍有一方乐土。待他日天下大乱,百姓们就知道该往哪里去,有志之士就知道该追随谁。”
周瑜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原来兄长早有深意!如此一来,将来我们出兵征讨,所到之处必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许褚心中一动,知道时机已到。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卷《诗经》,翻到《秦风?无衣》篇,轻声吟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吟诵声铿锵有力,满是同仇敌忾的豪情。周瑜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起身附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吟罢,许褚感慨道:“这首诗让我想起去岁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日子。在军营中同吃同住,在战场上并肩杀敌,这份情谊,胜过金银万两。”
“兄长待部下以诚,自然能得将士效死。”周瑜由衷赞叹,“我听说去年寒冬,兄长特意命人给驻守边境的将士送去棉衣,还亲自巡视各营,查看防寒措施。如此体恤部下,难怪军中上下无不感念。”
待两人吟诵完毕,许褚看着周瑜,眼神真诚:“瑜弟,这首诗道尽了战友之情、兄弟之义。我与你相识半载,从棋弈论兵到诗文相和,每一次交谈,都觉相见恨晚。在我心中,早已视你为平生唯一知己 —— 天下之大,懂我志、知我心者,唯你一人耳。”
周瑜心中激荡,眼眶微微发热:“兄长所言,亦是瑜心中所想!自兄长赠我军棋,教我兵法,我便知兄长非寻常武夫,而是有大志向、大仁心之人。能得兄长赏识,与兄长论道,是瑜此生之幸。”
“还记得我们初次对弈吗?”许褚眼中带着笑意,“那时你才十一岁,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才智。我当时就想,此子将来必非池中之物。”
周瑜也笑了:“那时兄长连让三子,我还以为是小瞧于我。后来才知道,兄长是在试探我的棋路。那局棋让我明白,用兵之道,重在知己知彼。”
“不错,”许褚点头,“这半年来,我看着你从聪慧少年成长为睿智谋士。你为水军设计的训练方案,也让凌操赞不绝口。”
周瑜谦虚道:“都是兄长教导有方。若不是兄长给我实践的机会,我这些纸上谈兵的想法,又如何能见成效?”
许褚上前一步,握住周瑜的手,语气郑重:“瑜弟,我有一愿 —— 欲与你结为通家之好,登堂拜母,义结金兰。自此之后,你我便是异姓兄弟,休戚与共,祸福同当,生死不负!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瑜浑身一震,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他从未想过,许褚竟会主动提出结义 —— 在汉末,“登堂拜母、义结金兰”是最郑重的承诺,远超寻常朋友。他几乎没有犹豫,当即躬身行礼,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兄长!瑜早有此心,只是不敢唐突!能与兄长结为兄弟,瑜… 瑜此生无憾!”
“好!”许褚用力握住周瑜的手,“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现在就拟定结义的细节。我记得你家祠堂供奉着周氏先祖周勃、周亚夫的牌位,可在那里举行仪式,以示郑重。”
周瑜惊喜道:“兄长连这个都知道?不错,家母最重此事,若能在祠堂结义,她必定欣慰。”
“还有,”许褚思索道,“结义之后,我想请你正式出任郡府参军,领军事谋划。你年纪虽轻,但才智足以胜任。有你在身边参赞军务,我才能安心。”
周瑜深深一揖:“蒙兄长信任,瑜必竭尽全力,助兄长成就大业!”
许褚大喜,扶起周瑜,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好兄弟!明日我便备礼,正式向周伯母与周公提亲… 不,是提结义之事!”
喜欢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