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没亮透,程立秋就醒了。
不是被冻醒,而是被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计划充盈着大脑,自然而然地清醒。
身边的魏红还蜷缩着睡着,呼吸均匀,脸上似乎带着一丝久违的安稳。
程立秋轻轻起身,尽量不惊动她。
他走到墙角,看了看晾在木板上的三张松鼠皮。
经过一夜,皮子已经有些发硬,毛色灰亮,保存得相当完整。这都是钱啊。
灶坑里的火早已熄灭,屋里依旧冰冷。
程立秋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
当务之急,除了继续打猎,还要解决取暖问题。
否则,没等攒够钱,人先冻坏了。
他先轻手轻脚地出门,在附近捡了些干柴火回来,重新生起了火。
虽然只是简单的灶坑,但跳跃的火焰很快驱散了屋里的部分寒意,也带来了光亮。
烧上热水,程立秋拿出昨天剩下的松鼠肉和野菜,打算热一热当早饭。
然后,他坐在火边,开始捣鼓他的“金蛟弓”和弹丸。
昨天的实战让他意识到,用随手捡的石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严重影响射击的精准度。
必须制作标准化的泥丸。
和魏红一起吃了顿热乎的早饭(有肉渣的野菜汤),程立秋开始行动。
他先在屋子附近挖了些粘性比较好的黄泥,加水反复揉搓,直到变得均匀细腻有韧性。
然后,他像小时候玩泥巴一样,将泥团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再用手掐成一个个大小几乎一致的小剂子,最后放在手心,仔细地搓成一颗颗圆润的泥球。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魏红也过来帮忙,夫妻俩一边搓着泥丸,一边说着话,气氛倒是难得的温馨。
“立秋,这泥蛋蛋真能比石子好用?”
“嗯,重量差不多,形状一样,打出去飞得稳,指哪打哪。”
程立秋解释道,“等晾干了,硬度也够,不比石子差多少。”
搓了足足上百颗泥丸,整齐地摆在一块破木板上,放在灶坑边利用余热烘烤。
这样能干得快些。
趁着晾泥丸的功夫,程立秋又对“金蛟弓”做了一些微调。
调整了皮筋的固定点,让两边拉力更均衡。
又将弹弓握把处用破布细细缠绕,增加握持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接近中午,泥丸烤得半干,虽然还没完全坚硬,但已经可以使用。
程立秋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效果。
他让魏红留在家里继续收拾屋子,顺便照看泥丸和皮子,自己则带着改良后的金蛟弓和一小袋泥丸,再次进山。
这次,他目标明确,直接前往昨天发现松鼠巢穴较多的那片橡树林。
找到一棵视野不错的大树作为掩护,他并没有急于寻找松鼠,而是先进行适应性练习。
他在十米外的一棵树上,用木炭画了几个小圆圈作为靶子。
深吸一口气,装上一颗灰黑色的泥丸。
拉弓,感受着皮筋传来的均匀拉力,瞄准。
泥丸的形状规则,重心稳定,握感比石子好太多。
嗖!
啪!
泥丸精准地命中靶心位置,虽然没能嵌入树干,但也打掉了一小块树皮!
好!
程立秋精神大振!
又连续试了几发,除了有一发因为手抖稍微偏出,其余几发都密集地打在靶心周围!
有效!
标准化弹丸的效果立竿见影!
信心倍增的程立秋正式开始狩猎。
他如同一个老练的猎人,在林间悄无声息地移动,目光锐利地扫过树梢、枝干和地面。
很快,他发现了目标。
一只红松鼠正在一棵矮灌木上啃食某种野果。
距离约十五米。
程立秋稳住呼吸,缓缓举弓。
泥丸的规则让他对弹道更有把握。
计算好提前量,在红松鼠抬头张望的瞬间,松开了皮兜!
灰影一闪!
噗!
一声轻微的闷响!
红松鼠应声从灌木上栽落,四肢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一击毙命!
程立秋快步上前,捡起猎物。
泥丸正中头部!
威力虽然不如石子暴烈,但精准度的提升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他心中狂喜,但脸上依旧保持冷静。
迅速处理了猎物,将皮毛小心收起,肉块单独放好。
有了称手的“弹药”,程立秋的效率大大提高。
他不再轻易出手,而是精心挑选角度和时机,力求一击必中。
整个下午,他如同一个幽灵,游荡在这片属于松鼠的领地里。
泥丸破空的声音不时响起,伴随着偶尔的命中闷响和松鼠短促的惨叫。
他的收获也在不断增加。
第二只,第三只……
到太阳西斜时,他带来的一个小布袋里,已经装了五张完整的松鼠皮和五块处理好的松鼠肉。
泥丸消耗了三十多颗,命中率接近六成,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效率了。
毕竟松鼠目标小,动作快,且林间射击障碍多。
看着沉甸甸的收获,程立秋满意地擦了把汗。
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极度亢奋。
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几天,就能攒下一笔可观的钱!
下山途中,他特意留意了一下,又挖了些野菜,还幸运地发现了几株野山葱,晚上可以调味。
回到牛屋,魏红看到他又带回这么多猎物,惊喜得说不出话来,连忙接过去处理。
程立秋则小心地将五张新皮子绷在木板上,用钉子固定好形状,放在通风处阴干。
加上昨天的三张,已经八张了。
攒够十几张,就可以去公社的供销社试试看能不能先卖掉。
晚上,依旧是松鼠肉野菜汤,但加了野山葱,味道鲜美了许多。
夫妻俩围着温暖的灶火,吃着肉,喝着汤,计划着未来。
“立秋,这皮子真能卖钱?”
“能!供销社收,听说城里人也喜欢用这毛皮做装饰,暖和又好看。”
“那……攒多了,咱们先买床厚被子吧?再买个铁锅,这搪瓷盆煮东西太慢了。”
“买!不止买被子铁锅,还要买粮食,买油,买盐,扯布给你做新衣裳!”
程立秋描绘着蓝图,“等钱再多点,咱们把这屋子好好修修,盘个火炕,冬天就不怕了!”
魏红听着,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仿佛那些好日子就在眼前。
第三天,程立秋继续进山。
他的技术越发纯熟,对这片林子的松鼠分布也更加了解。
他甚至开始尝试更远的距离射击,虽然命中率有所下降,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一天,他再次收获四张灰皮子。
第四天,天气转阴,有些刮风。
松鼠活动似乎减少了,程立秋费了老大劲,才打到三只。
但他也扩大了搜索范围,发现了新的松鼠活跃区。
第五天,他早上再次进山,又有了几张皮子的收获。
接着,他带着精心晾干的十张灰皮子,以及这几天攒下的另外五张(总共十五张),决定去一趟公社供销社探探路。
皮子需要尽快出手,换成现钱,才能购买急需的物资。
他没让魏红跟着,自己用破包袱皮包好十五张皮子,早早出了门。
靠山屯离公社有十几里山路。
程立秋脚力好,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公社比屯子热闹不少,街道两旁有供销社、粮站、邮电所等砖瓦建筑。
程立秋直接走进供销社。
柜台后面,一个穿着蓝色售货员制服、戴着套袖的中年妇女正在打毛线,态度懒洋洋的。
程立秋走上前,客气地问:“同志,请问咱们这儿收松鼠皮吗?”
女售货员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程立秋破旧的衣着,懒散地道:“收啊。啥样的?拿出来看看。”
程立秋连忙打开包袱,露出里面叠放整齐的松鼠皮。
皮子处理得很干净,毛色光亮,保存完整。
女售货员放下毛线,拿起一张皮子,里外看了看,又捏了捏皮质,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哟,处理得挺地道啊。完整,没破洞,毛也顺溜。你自己打的?”
“嗯,闲着没事打着玩的。”程立秋含糊道。
“行吧。按规矩来,一张完整的灰皮子,两块五。”女售货员报出价格。
两块五!
比程立秋预想的还要低一点!
于是,他开始给那女售货员各种攀交情,软磨硬泡!
可那女售货员眼睛一眯缝,连搭理都懒得搭理他了!
得!
两块五就两块五吧!
十五张就是三十七块五毛钱!
这在这时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足够买百十斤上好的玉米面,还能扯几十尺布!
“成!就按您说的价。”程立秋压下心中的激动,爽快答应。
女售货员清点了一下皮子,确认无误,然后开票,付钱。三张十块的,一张五块的,还有两张一块的和一个五毛的纸币,轻飘飘地放在了程立秋手里。
攥着这重生后的第一笔收入,程立秋感觉手心发烫,心脏怦怦直跳。
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他没有立刻离开公社,而是在供销社里转了一圈,仔细看了看物价。
粮食、布匹、盐、铁锅、暖水瓶……每一样他都需要。
但他忍住了立刻消费的冲动,只称了一斤盐,花了两毛钱。
剩下的钱,倒不是他精打细算,而是他要先交给媳妇魏红,让她感受一下钱,心里好有底。
回去的路上,程立秋脚步轻快,仿佛十几里山路也不觉得累了。
他脑子里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继续打松鼠,攒更多钱!
然后,买一把真正的好砍刀,甚至猎枪...制作几个陷阱,或许可以尝试捕捉更大的猎物?
比如野猪?
甚至……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苍茫的群山,野心,在一步步坚实的积累中,慢慢滋生。
第一桶金,虽然微小,却如同星星之火,已然点燃。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