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河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变得冰冷。
不过,他并没有太在意。
童生试的考题,对他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就算现磨墨,也绰绰有余。
跟这种小人置气,犯不上。
他索性将身体懒懒地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双手抱胸,闭上了眼睛,装作闭目养神。
但实际上,他的眼睛却眯成了一条缝,盯住了那个军士的动向。
他有一种预感,宋缺的手段,绝不止这么简单。
果然。
那名军士在不远处巡弋了一圈,见周围的考官和巡绰御史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角落,便又悄无声息地踱了回来。
他装作整理旁边号舍的桌椅,身体挡住了其他人的视线。
然后,宋河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军士的手指飞快地一弹。
一张折叠成细条的白色纸片,从他的指尖飞出,悄无声息地滑落,精准地塞进了自己桌上那方砚台的下方。
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做完这一切,那军士还特意朝宋河这边瞥了一眼,见他依旧“闭目养神”,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然后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开,汇入了巡逻的队伍中。
宋河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私藏夹带!
按照大雍王朝的科举律法,一旦在考场内搜出夹带,无论是否使用,都将立即被剥夺考试资格,枷号示众,并终身禁考!
这是要把他往死里整啊!
宋河的拳头在袖中悄然握紧。
他知道,这是一个绝杀之局。
那个军士现在一定在不远处等着,只要自己一坐回考位,甚至只要他一拿起笔,那军士就会立刻冲过来,大喊“抓作弊”,然后当场“人赃并获”。
到那时,自己百口莫辩!
宋河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旋转,无数个念头在脑海中碰撞、闪现、又被否决。
直接喊人?不行,没人会信一个考生,只会信一个官差。
偷偷把纸条拿出来扔掉?不行,那个军士肯定在盯着,只要自己一有异动,他就会立刻发难。
把砚台打翻,毁掉证据?更不行,此地无银三百两。
怎么办?怎么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场里已经开始有吏员在准备分发试卷了。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终于,宋河想到了办法……
而此时,号舍内的考生们已经开始研墨。
分发试卷的吏员迈着刻板的步子,将一张张承载着无数人命运的宣纸,依次放在每个考生的桌案上。
轮到宋河时,吏员见他依旧靠墙闭目,眉头一皱,但考场规矩不可废,还是将试卷工工整整地放在了他的桌上。
做完这一切的吏员刚刚转身,那个栽赃的军士眼中就闪过一丝焦急。
这小子怎么回事?
睡着了?还是吓傻了?
他预想过宋河的无数种反应:惊慌失措地扔掉纸条、愤怒地起身辩解、甚至吓得当场哭出来。
可他万万没想到,宋河居然会像个没事人一样,靠在那儿一动不动!
这算什么?不学无术的破落户,连考试都懒得考了?
那自己这番布置,岂不是白费了功夫?宋缺老爷的赏钱还拿不拿得到?
军士心中暗骂,眼神钉在宋河身上,只盼着他赶紧坐回考位,拿起那该死的砚台。
就在这时,悬挂在考场正前方的题目布帘被缓缓揭开。
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所有考生眼中——
“学而不思则罔”。
一道出自《论语》的经典题目,四平八稳,最是考验考生的基本功底。
对宋河而言,这种题目他早已烂熟于心,闭着眼睛都能写出一篇不错的破题和承题。
他依然没有动。
直到公布考题的吏员和考官们走过他的号舍,他的眼皮才微微掀开一条缝,将那题目扫入眼中,心中瞬间有了腹稿。
然后,他动了。
但他不是去拿笔,也不是去研墨。
而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慢悠悠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嗯?”
巡视考场的县令李恒,闻声望了过来。
李恒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
作为此次童生试的主考官,他最重考场纪律。
此刻刚开考便有考生举手,让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悦。
是笔坏了?还是墨出问题了?
一点小事都要惊动考官,现在的学子,真是越来越娇气。
他按捺着性子,带着两名随行的巡绰御史,踱步走向宋河所在的角落。
那个栽赃的军士心中一喜!
好小子,终于忍不住要闹事了?闹吧!闹得越大越好!正好让所有人都看看,你是如何作弊的!
他已经准备好,只要宋河敢提一个字,他就立刻冲上去,将那砚台下的纸条公之于众!
李恒走到宋河的号舍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只有十岁左右的孩童,语气威严地问道:“何事喧哗?”
周围的考生,包括那个军士,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小小的角落。
宋河缓缓站起身,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孩童模样的委屈,对着李恒深深一揖。
“回禀大人。”
“小生……小生方才闭目构思文章,恍惚间,似乎看到这位军爷……”
他伸出手指,遥遥指向不远处那个正假装巡逻、实则竖起耳朵偷听的军士。
“看到他……悄悄往我的砚台底下,塞了三张白纸条。”
“小生愚钝,不知这是何物,更不知是何规矩,心中惶恐,不敢擅动,故而斗胆,请大人明示。”
此言一出,全场皆静。
那军士脸上的得意笑容瞬间凝固。
三张?
什么三张?老子明明只放了一张!
这小王八蛋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李恒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厉声斥道:“一派胡言!考场重地,岂容你信口雌黄,污蔑朝廷官差!你可知诬告之罪?”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顽童的恶作剧,或是考前心怯,想用这种方式来逃避考试。
【来自李恒负面情绪+35。】
宋河心中一笑,面上却更加惶恐,连连摆手,急切地辩解道:“大人明鉴!小生绝无虚言!那纸条……那纸条现在一定还在砚台底下!小生不敢撒谎,大人若是不信,可……可亲自查验!”
“只要翻开砚台,一看便知!”
喜欢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