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尤其对于身处权力旋涡边缘的朱棣而言。
洪武二十五年,一个看似寻常的年份,却暗流涌动。北平的春天刚刚驱散寒意,草木初萌,一封来自南京的加急旨意,便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燕王府乃至整个北平都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旨意的内容很简单: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十万京营精锐,北上 “备边”,防备北元残余势力南下,大军将暂驻通州。
通州,离北平城不过百里之遥!
十万京营精锐,那是帝国最核心的军事力量,由开国元勋冯胜统领,其矛头究竟是指向草原上的残元,还是…… 指向城内的这位 “前科累累” 的燕王?
消息传来,燕王府内一片凝重。张玉、朱能等核心心腹齐聚朱棣书房,脸色都不太好看。
“王爷,冯胜素有‘常胜将军’之名,麾下十万京营更是虎狼之师。屯兵通州,名为备边,实则…… 恐怕是冲着我们来的!” 朱能性情最急,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担忧和一丝愤怒。
张玉也沉声道:“宋国公与蓝玉等将领交好,而蓝玉将军向来与我燕王府不睦。此次他领兵北上,不得不防。蒋瓛走后,朝廷看似放松了警惕,实则可能是在酝酿更大的动作。”
陈敬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王爷,京营调动,耗费巨大。若无陛下授意,冯胜绝不敢擅动。这很可能是陛下对王爷这几年在北平‘安分守己’的一次终极试探,甚至…… 是清剿的前奏!”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十万大军压境,这可比蒋瓛的锦衣卫密探要致命得多。一旦冯胜找到任何 “谋逆” 的借口,或者干脆奉有 “密旨”,北平这座孤城,燕王府这点家当,根本不堪一击。
朱棣端坐在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脸上却异常平静,看不出丝毫慌乱。这几年的磨砺,已经让他从最初那个震惊、冲动的现代灵魂,逐渐蜕变成一个能够沉得住气的藩王。
他知道,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这次冯胜率军 “备边” 并屯兵通州的记载。看来,他这个蝴蝶翅膀扇动的效应,已经开始引发一些不在历史剧本内的 “剧情” 了。父皇朱元璋的猜忌心,比他预想的还要重,或者说,他在北平的 “小动作”,终究还是没有完全瞒过那位老谋深算的洪武大帝。
“慌什么?” 朱棣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冯胜虽强,十万京营虽众,但他毕竟是‘备边’,师出有名。只要我们自己不授人以柄,他又能奈我何?”
“可是王爷,” 朱能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万一他……”
“没有万一。” 朱棣打断他,“至少现在,父皇还没有下定决心彻底除掉我。否则,就不是冯胜‘备边’,而是直接下旨削藩,甚至赐死了。屯兵通州,更多的是威慑,是试探。”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北平与通州之间:“冯胜是员宿将,不会轻易冒险。他若真要动手,必然会寻找最佳时机和最充分的理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给任何理由,同时,继续示弱。”
“示弱?” 众人不解。
“对,示弱。”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而且要比以前更‘弱’,更‘恭顺’。”
他立刻做出部署:
“第一,张长史,立刻备一份厚礼,本王要亲自前往通州‘劳军’。态度要谦卑,言辞要恳切,表达对朝廷大军的‘欢迎’,对冯将军的‘仰慕’,以及对父皇‘体恤边军’的‘感激’。”
“第二,朱将军,立刻约束王府护卫及所有与我们相关的武装力量,没有本王的命令,不得擅自离开营地半步,更不得与京营发生任何冲突,违者立斩!”
“第三,陈记室,负责安抚北平城内百姓和官吏,确保城内稳定,不要让任何人抓住北平‘不稳’的把柄。同时,严格控制粮草、军械等战略物资的出入记录,做到滴水不漏。”
“第四,密切关注冯胜大军的动向和冯胜本人的言行举止,有任何异常,立刻回报。”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显示出朱棣此刻清晰的头脑和强大的掌控力。众人虽然心中仍有担忧,但看到王爷如此镇定,也渐渐安定下来,领命而去。
几日后,朱棣带着丰厚的礼品和少量随从,亲自前往通州大营。
冯胜一身戎装,立于辕门之外,神情倨傲,不怒自威。他身后的十万京营将士,军容严整,杀气腾腾,整个大营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朱棣见状,心中一凛,面上却笑容满面,主动上前,对着冯胜深施一礼:“小王朱棣,见过冯大将军!闻大将军奉旨北来备边,劳苦功高,小王特备薄礼,犒劳将士,略表心意。”
冯胜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着朱棣,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眼前的燕王,身形挺拔,气度沉稳,但眉宇间却带着恰到好处的 “敬畏” 与 “恭顺”,与传闻中那个 “金銮殿上逆子言” 的形象判若两人。
“燕王客气了。” 冯胜语气平淡,不冷不热,“奉陛下旨意,为国戍边,乃臣之本分。劳燕王亲自跑一趟,折煞末将了。”
客套归客套,冯胜并未阻止朱棣进入大营。朱棣则表现得极为 “识趣”,对京营的军容赞不绝口,对冯胜的功绩推崇备至,绝口不提任何敏感话题,更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或戒备。
在冯胜的 “陪同” 下,朱棣 “参观” 了部分军营,对士兵的伙食、装备表示了 “关心”,甚至还亲自为几名看起来有些疲惫的士兵递上了慰问品。整个过程,他都表现得像一个关心国防、尊重军人的 “好藩王”。
冯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越发捉摸不透。这个燕王,到底是真的浪子回头,还是…… 伪装得太深?
朱棣在通州大营盘桓了一日,傍晚时分,便主动提出告辞。冯胜也不挽留,只是象征性地客气了几句。
返回北平的路上,朱棣坐在马车里,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
冯胜的态度,京营的实力,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次 “劳军”,表面上是他示了弱,稳住了冯胜,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
“父皇啊父皇,你这是要把儿臣逼到绝路吗?” 朱棣心中叹息。
但他没有绝望。压力越大,他反抗的决心就越强。冯胜的到来,虽然凶险,却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彻底看清局势,让他麾下的人更加团结,让他自己更加隐忍和奋发的机会。
回到燕王府,朱棣立刻召集心腹。
“冯胜那边,暂时稳住了。” 朱棣沉声道,“但这只是暂时的。他就像一把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我们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提升实力!”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张长史,继续联络可用之人,尤其是军中对朝廷不满的中下级军官。朱将军,护卫的训练强度加倍,本王要的不是花架子,是能打仗、敢拼命的死士!陈记室,开源节流,府库的银子、粮食,越多越好!”
“是!” 众人轰然应诺。
兵临城下的危机感,彻底点燃了燕王府的斗志。朱棣知道,他与南京那位洪武大帝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危险的阶段。这一次,他面对的不再是密探的监视,而是十万大军的威慑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