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魁首”的鎏金匾额,被石猛和林老实小心翼翼地悬挂在“林记”新扩的店堂正中最显眼的位置。匾额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仿佛给整个铺子镀上了一层荣耀的金光。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以比太后夸赞时更迅猛的速度,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吗?‘林记’在食肆评鉴上夺了魁首!赢了‘八珍楼’!”
“真的假的?那个卖包子的林记?”
“千真万确!评委会的老大人都亲口夸赞呢!”
“了不得!连‘八珍楼’的点心状元都败下阵来了!”
一时间,“林记食坊”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前来道贺的街坊、好奇探访的食客、甚至一些以往不曾踏足市井小铺的文人雅士、富家子弟,都慕名而来,想亲口尝一尝这“魁首”点心的滋味。排队的长龙从清晨持续到日暮,铺子里人声鼎沸,银钱如流水般涌入。林老实和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连日的疲惫都被这巨大的荣耀冲刷得一干二净。石猛虽依旧沉稳,指挥若定,但眉宇间也难掩欣慰与自豪。
这盛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声誉,将“林记”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林小满,在最初的激动和欣慰过后,心情却愈发沉重和警惕。严师傅那句冰冷的“后会有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她,荣耀的背后,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果然,盛名之下,麻烦接踵而至。
首先便是蜂拥而至的“合作”与“探询”。评鉴结果公布后第二天起,便陆续有形形色色的人找上门来。有自称是某大酒楼掌柜,想重金聘请林小满去当点心主厨的;有各地来的食材供应商,捧着样品极力推销,言语间暗示可以给予丰厚回扣的;更有一些背景暧昧的“中人”,提出可以帮“林记”打通官府关节、摆平麻烦,当然,需要不菲的“打点”费用……
这些“好意”,林小满一概婉言谢绝。她深知,这些看似诱人的机会,背后很可能藏着陷阱,一旦卷入,便会受制于人。她更加严格地执行内部规条,要求所有采购必须经由石猛核实,所有对外接洽必须由她或石猛亲自出面,严防有人借机渗透。
更大的压力来自同行愈发尖锐的竞争。“林记”夺魁,无疑动了太多人的奶酪,尤其是“八珍楼”。明面上,苏清远并未有什么过激举动,甚至派人送来了格式化的贺帖,但暗地里的动作却更加频繁和阴险。
市井间开始流传一些新的谣言,比以往更加恶毒。有说“林记”的魁首是靠贿赂评委得来的;有说“百花烧卖”的鲜艳颜色是用“南洋邪术”染的,吃了会上瘾;更有人煞有介事地传言,看到“林记”半夜运送来历不明的“药草”……这些流言虽荒诞,却因其耸人听闻而传播极快,对“林记”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同时,林小满敏锐地察觉到,铺子周围窥探的“生面孔”明显增多了。有些人假装顾客,却反复打听馅料配方和制作细节;有些人在铺子外长时间逗留,观察客流和运货情况;甚至有一次,石猛发现有人试图收买新来的帮厨小工,打听“中央厨坊”的内部布局!
这些无形的挤压,让林小满感到窒息。她知道,这是“八珍楼”在利用其庞大的势力和人脉,对她进行全方位的围剿。商业竞争已然升级为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最让林小满感到不安的,是靖王赵琰那边愈发微妙的态度。自评鉴前送来那张纸条后,他便再无任何消息。没有道贺,没有提醒,仿佛彻底从她的世界中消失了。就连王公公也再未露面。这种突如其来的“静默”,与以往关键时刻总会出现的“援手”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林小满心中充满了不确定感。
他是因为自己夺魁后势力壮大,觉得不再需要关注?还是……因为某种她不知道的原因,改变了策略?亦或是,他与“八珍楼”之间,真的有什么她无法理解的关联?这种失去“外援”的感觉,让她在应对眼前复杂局面时,倍感孤独和压力。
内忧外患之下,林小满深知,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破局。她将目光投向了“魁首”称号带来的巨大声望资源。名声是一把双刃剑,若能善加利用,亦可化为护身符和前进的阶梯。
她采取了几个措施:
第一,高调展示,以正视听。她不仅将魁首匾额悬挂在明处,还将评鉴的嘉奖文书誊抄了一份,装裱起来挂在店内,公开接受监督。对于流言,她不急于争辩,而是更加严格地把控产品质量,坚持“明厨亮灶”,让顾客亲眼见证点心的制作过程,用事实说话。
第二,借势营销,巩固客源。她推出“魁首限定套餐”,将“百花烧卖”与几样经典点心组合,限量供应,进一步制造话题和稀缺性。同时,加强与那些真正欣赏她手艺的老主顾、特别是像那位翰林编修等有清誉的文士的联系,通过他们的口碑,影响更多的中高端客源,形成稳定的支持群体。
第三,未雨绸缪,谋划未来。她开始秘密让石猛物色汴京其他合适地段的小铺面,作为未来可能开设分店或应对不测的备用基地。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稳住了阵脚。但林小满明白,这仍是治标不治本。只要“八珍楼”这座大山压在头顶,她就永远无法真正安心。
转机,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降临。
当时,铺子里客人不多,林小满正在后院查看新到的一批面粉的质量。一位穿着朴素、举止沉稳的中年男子,撑着油纸伞走了进来,点名要见林小满。
石猛警惕地打量着他,见其不像歹人,便通报了林小满。
男子见到林小满,拱手一礼,递上一份名帖,低声道:“林姑娘,鄙人姓周,乃城南‘济丰粮行’的东家。冒昧打扰,是有笔生意想与姑娘谈谈。”
“济丰粮行?”林小满心中一动,这是汴京一家信誉颇佳的中等规模粮行,以货真价实着称,但与“林记”素无往来。
“周东家请讲。”林小满客气道。
周东家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不瞒姑娘,敝号主要做的是江南漕粮的生意,与城中几家大酒楼并无太深瓜葛。近日听闻姑娘铺子声名鹊起,却似乎在原料采买上……偶有掣肘?”他话说得含蓄,但意思很明显,知道“林记”在供应链上被“八珍楼”打压。
林小满不动声色:“周东家消息灵通。不知有何指教?”
周东家正色道:“指教不敢当。敝号欣赏姑娘的为人和手艺,愿以公道价格,为‘林记’稳定供应优质米面粮油,并可签订独家契约,保证货源清晰,绝无后患。”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另外,敝号在城南码头有自己的仓廪和渠道,或可助姑娘……拓宽些进货的门路,比如,一些江南特有的时令食材。”
林小满心中剧震!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济丰粮行”不仅提供稳定可靠的常规供应,还暗示能帮她建立一条独立于现有市场、不受“八珍楼”影响的采购渠道!这无疑将极大增强她的抗风险能力!
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她谨慎地问:“周东家为何如此厚爱‘林记’?”
周东家微微一笑,声音更低:“实不相瞒,敝号东家,与靖王府上……有些渊源。听闻王爷曾赞姑娘乃‘汴京食肆清流’,故特命在下前来,略尽绵薄之力。”
靖王!又是靖王!
林小满的心脏猛地一跳!赵琰没有直接出现,却以这种更隐蔽、更商业化的方式,再次伸出了援手!他这是在帮她,还是在……进一步将她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这份“厚礼”,她该接吗?接了,意味着与靖王府的绑定更深;不接,“林记”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看着周东家坦诚而沉稳的目光,林小满深吸一口气,瞬间做出了决定。
“承蒙周东家及贵号东家厚爱,”她郑重一福,“此等援手,小女子感激不尽!愿与贵号精诚合作!”
风险与机遇并存,此刻,她需要这份力量来活下去,活到足够强大!
送走周东家,林小满站在细雨中,心中波澜起伏。赵琰的影子,如同这雨幕,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而有了“济丰粮行”这条新的供应链,“八珍楼”的封锁,似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然而,就在她以为看到一线曙光时,石猛面色凝重地匆匆走来,递给她一小块沾着泥污的布条。
“姑娘,这是在后巷新发现的。上面……好像画了个奇怪的标记。”
林小满接过布条,只见上面用某种红色颜料,画着一个简陋却透着阴森的图案——像是一只扭曲的蝎子!
一股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爬升!
这不是“八珍楼”的风格!这是……新的敌人?!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汴京早餐合伙人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