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一团的营地,在短短数日内像发酵的面团般急剧膨胀。原本相对宁静的山谷,此刻人声鼎沸,拥挤不堪。近两千号人挤在一起,穿着五花八门的军装——独立团的灰色,东北军的灰蓝色,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保安团的土黄色。语言南腔北调,习惯各异,俨然一个嘈杂混乱的兵员大杂烩。
人数的暴增并未带来实力的等量提升,反而像一块未经雕琢、布满裂痕的璞玉,内部蕴含着巨大的危机。管理混乱、物资短缺、尤其是不同背景人员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如同暗流在营地表面之下汹涌激荡。
矛盾在一个午后彻底爆发。
起因是训练场上的战术演练。新编入二营的一个连,由原东北军第七旅的部分溃兵组成,连长是个叫孙德胜的少尉,受过正规军校熏陶,讲究队列、阵型和火力协同。而与他们一同演练的,是由原黑虎寨几个老弟兄为骨干组成的另一个连,带队的是个叫刘黑子的排长(已晋升为代理连长),信奉的是灵活机动、猛打猛冲。
孙德胜要求部队严格按照步兵操典,展开疏开队形,交替掩护前进。刘黑子手下的兵却习惯性地猫着腰,利用地形快速跃进,队形显得有些“散乱”。
“刘连长!让你的兵注意队形!保持间隔!你们这样挤在一起,是给鬼子机枪当活靶子吗?”孙德胜皱着眉头,拿着训练木棍指指点点,语气带着正规军对“杂牌”固有的优越感。
刘黑子本就是火爆脾气,以前在山寨除了杨帆和铁柱,谁的面子也不给。此刻被一个“败军之将”指手画脚,顿时火冒三丈:“姓孙的,你少跟老子摆官架子!你们队列走得齐,怎么沈阳城没守住?老子们就是这么打鬼子的,哪次不是冲上去剁了狗日的?!”
“野蛮!毫无章法!你这是拿弟兄们的性命开玩笑!”孙德胜脸涨得通红。
“放你娘的屁!老子砍的鬼子比你见的都多!有本事拉出来练练?!”刘黑子“哐啷”一声把背着的鬼头大刀抽了出来,插在地上,他手下的兵也纷纷鼓噪起来,围拢上前。
孙德胜身边的东北军老兵也不甘示弱,哗啦啦拉动枪栓(训练用的空枪),针锋相对。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浓得一点就炸,眼看就要从口角演变成械斗。
“干什么!都想造反吗?!”一声雷霆般的怒吼炸响。铁柱和赵老黑闻讯带着警卫队冲了过来,强行将两伙人隔开。铁柱脸色铁青,看着梗着脖子的刘黑子和面红耳赤的孙德胜,气得额头青筋直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冲突,而是两种军队文化、两种作战理念激烈碰撞的缩影。
消息迅速报到了团部。
杨帆看着陈明汇总上来的报告,眉头紧锁。除了训练冲突,报告里还列举了更多问题:原东北军官兵对独立团相对平等的官兵关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不适应;部分收编的溃兵旧军队习气严重,偷奸耍滑,甚至骚扰附近村民;后勤压力巨大,粮食、被服、弹药全面告急;更重要的是,思想混乱,很多新加入者只是为了一口饭吃,或者暂时找个落脚点,对抗战的长期性和残酷性缺乏认识,士气低落。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杨帆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一盘散沙,人数再多,也只是等着被鬼子一口吃掉的肥肉。必须整编,必须统一思想!”
当天晚上,团部下达了震惊全团的命令:打破所有原有编制,实行全面“混编”!
命令宣布时,营地一片哗然。老兄弟们担心被打散后失去原有的默契和战斗力;新来的溃兵则对陌生的环境和长官充满疑虑。怨言、不解、甚至抵触情绪在暗地里滋生。
但杨帆的决心不可动摇。在团部紧急会议上,他面对所有营连级以上军官,斩钉截铁地说:“我知道大家不习惯,甚至不愿意!但你们告诉我,是守着原来那小山头等死好,还是捏成一个拳头打死鬼子好?!我们现在不是土匪,不是溃兵,是抗日救国的军队!军队,就要有军队的样子!不混编,不打破门户之见,我们永远是一盘散沙!”
新的编制方案迅速出台。全团改编为三个步兵营,每个营下辖三个连,连以下排、班全部打乱重组,力求每个排、每个班都由原独立团老兵、东北军溃兵、以及后期参军的新农民混合组成。军官任命也经过仔细考量,既有铁柱、赵老黑这样的老骨干,也大胆启用了像赵大海、孙德胜这样有专业背景的原东北军军官。
混编的过程伴随着巨大的阵痛。原本熟悉的战友被分到不同单位,陌生的面孔需要重新磨合。训练场上,因为战术动作不统一、口令不熟悉而引发的混乱和笑料层出不穷。摩擦依然存在,但至少在组织层面上,那道无形的墙被强行拆除了。
与此同时,一场声势浩大的“为什么而战”思想教育活动,在陈明的主持下全面铺开。这不再是简单的诉苦,而是更深入的政治动员。讲课的内容包括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当前严峻的国家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以及军队的性质、宗旨和纪律。
杨帆、陈明亲自到各营连讲课。杨帆没有讲太多大道理,他更多的是问:
“你们当兵前是干什么的?”
“你们的家乡现在怎么样了?”
“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父母姐妹也被鬼子欺负?”
“如果我们不打,或者打输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过什么样的日子?”
一个个问题,叩击着每个战士的心灵。那些原本只是为了活命或者混饭吃的溃兵,在引导下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政治干部深入到班排,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谈心交流,化解矛盾。
刘黑子被编入了孙德胜所在的连队担任副连长。起初两人互不理睬,但在一次协同阻击日军小股侦察队的战斗中,刘黑子的大刀片子在近战中砍翻了两个试图偷袭的鬼子,救了孙德胜一命。而孙德胜指挥的机枪火力,也有效地压制了敌人,为刘黑子的突击创造了条件。战斗结束后,两人看着对方,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隔阂明显消融了许多。
整编是痛苦的,如同将一堆棱角分明的碎石投入熔炉重新锻造。过程中充满了摩擦、不适甚至牺牲。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支队伍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变化。一种超越个人恩怨、地域隔阂和出身差异的、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如同水泥一般,正在将这些分散的力量,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他们不再仅仅是杨帆的兵,或者东北军的残余,他们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中国抗日军人。
《烽火涅盘抗日血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