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间后,常笙开始对着慧净上下其手。
一番仔细地检查之后,常笙地脸色不太好看。“师叔,你知道自己快死了吗?”
慧净一脸懵逼。“师侄,我知道自己犯了戒律,但应该罪不至死吧。”
“谁跟你说戒律的事了,我说的是你的身体。”
常笙无语的白了慧净一眼,紧接着说道。“你身体里,积累了不少的寒毒。”
根据常笙的检查来看,慧净是吃了雪莲没错,但因为他没有在刚吃下的时候,好好打坐炼化雪莲的药力,导致有一部分药力沉积在了他的身体里,没有被他完全吸收。
这雪莲他吃了,但没完全吃掉。
这就导致本该被克制的冰蚕寒毒,没有被完全克制,只被化解了一部分。而这部分没被化解的寒毒,就这样被雪莲的部分效果压制,淤积在慧净的身体里。
若是慧净不再接触冰蚕的话,等到他体内的雪莲药性随着时间被完全吸收,这部分寒毒也自然会被慢慢消解,甚至还会让慧净成为天下少有的、能免疫毒性在冰蚕寒毒之下的、一切生物毒素的体质。
可慧净一直随身带着冰蚕,寒毒在他体内的积累就没断过。
等到这寒毒积累的量,大到雪莲的效力都压制不住的时候,慧净便会毒发而死。
慧净之所以控制不住吃肉的欲望,也是因为这个。
他的身体感知到了寒毒的危险,所以便本能的在体内积蓄热量,试图压制寒毒。
但只要慧净不离开冰蚕,那这番操作除了将他的死期延后一点之外,一点卵用都没有。
他最后的结果不是胖死,就是毒发而死。
···
慧净听完常笙的分析后,吓得脸都白了。“师侄,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救救师叔的性命。”
“远离冰蚕,在你体内的雪莲药力未完全吸收之前,不能再与冰蚕接触。”
“那不行,这冰蚕可是我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才从昆仑雪山上带下来的,说什么我都不会让它离开我的。”
慧净的脸上满是坚决,不管常笙怎么劝说,他都表示自己宁愿去死,也绝不把冰蚕交出去。
常笙无奈。“那我们只能用第二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回少林。”
“嗯?”
慧净一时间摸不着头脑,搞不懂少林和治毒有什么关系。
而常笙也不太确定,回少林能不能治好慧净。
刚才说到冰蚕,常笙这才想起来,在易筋经的秘籍原本中,还夹杂着另一套天竺奇功——神足经。
原着中,游坦之就是靠着这套武功,化解了冰蚕的寒毒。
但游坦之是游坦之,慧净是慧净,两人的情况不同,神足经在慧净身上能不能起到效果,现在还不好说,若是不行,那也只能强行分开两者了。
——
少林寺
此时的少林寺已经完成了换届,从方丈到各院首座,全都换上了慧字辈的僧人。
这也是少林的规矩,只要下一辈的年纪到了,上一任方丈死后,同辈是不能接任方丈之位的。而且与其同辈的僧人,也全都得交出手上的权力,避免出现那种凭着长辈身份,为难新方丈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慧净和常笙回来的时候,见到的新方丈,就是和慧净同辈的慧轮——
这让慧净很是高兴,因为他不用受罚了。
常笙也很高兴,因为他不会见到玄字辈的臭脸了。
···
方丈房中。
慧轮看着一会悲一会喜的慧净,虽然很奇怪,但还是维持住了自己新任方丈的格调,没有表现出什么来,只淡淡的朝着常笙问道。
“你们的意思是,慧净师弟中了冰蚕的寒毒,只能用易筋经中藏着的神足经来化解?”
常笙瞥了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慧净,知道他靠不住,只能自己回答道。
“是的,师伯。”
“先不说你们是从那里得到的,易筋经的秘籍里藏着神足经的消息。你是怎么确定,神足经一定能治好慧净师弟呢?
按你的说法,那是已经失传了很久的武学。”
“这和我这次外出的一点机缘有关,具体情况不便透露,至于有没有效果,拿出来试试就知道了嘛。”
慧轮想了想,点了点头,随即让人去取来了易筋经的梵文原本,并让小沙弥去打了一盆水过来。
随着慧轮将书籍放入水中,被隐藏在书页的字迹,也随之浮现。
而常笙默默的松了一口气,拿起早已备好的笔墨,将神足经的内容一一记载下来,并留下了足够的缝隙,用来翻译成汉字——
现在的少林,懂梵文的人已经不多了。
像易筋经的原本,现在也只是当作吉祥物供奉起来,所以原着中才会那么容易就被阿朱偷走。
···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置于水中的易筋经原本也被慧轮翻过两遍,一遍记录,一遍核对。
核对完成,慧轮将易筋经交给其他人拿出去晾干,随后和闻讯而来的僧人们,一起研究起常笙手上的神足经。
还是那句话,在少林,懂梵文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懂梵文的人里,大多是专注于研究佛学的文僧。
因此,大多数人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常笙他们激烈讨论,逐字逐句的翻译经文。
直到天色渐晚,翻译工作才接近完成。
之所以是接近,是因为记载的内容中,用了很多隐喻和典故,常笙他们也不太确定,这些内容的本意是什么,只能任由那些文僧去查询经典,慢慢核对。
见记载的神足经被文僧们拿走,慧净有些傻眼。
因为谁也不知道,那些隐喻和典故要多久才能核对得出来。最重要的是,神足经失传这么久,那它所对应的经典,也同样有失传的可能。
要是运气不好,这神足经可能一辈子都翻译不出来,那他就只能等死。
常笙朝着慧净的方向走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不用担心,虽然没翻译完全,但大致内容我已经摸索的差不多了,等我好好的研究一下这门功夫的原理,就能给你搞一个能练的新·神足经。”
慧净不知道常笙创造过新武功的事,听到常笙这么说,他只能转头冲着常笙苦笑。
“等你弄出新·神足经,记得到坟头烧给我啊。”
常笙没想到自己也有和鸠摩智一样的待遇,嘴角抽了抽,也不言语,朝着少林给自己安排的客房走去——
他现在这样子,不适合住原来的弟子房间。
常笙走后,慧轮终于控制不住了,面色奇怪的看着慧净。
“慧净师弟,你回来去见师叔的时候,他没跟你说过虚静的事吗?”
慧净不明所以。“啊?虚静能有什么事?”
慧轮摇摇头,憋着笑走出了自己的房间,选择当一个谜语人。
——
接下来的时间,少林僧人们开始去翻那些古籍,想看看能不能再找出一些好东西。
而常笙就一边去找那些文僧讨论,一边更新他之前交给少林的净琉璃身。
本来常笙是打算结合中原的武学思想,重新创造一本新·神足经的,但常笙在细细拆解了神足经后发现,密宗所说的三脉七轮,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三脉,说的其实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乃是阳脉之海,主修内气。
足太阳膀胱经,主排毒、通阳气,是修炼硬功的必修经脉,同时,膀胱经贯穿下肢,也是修炼轻功的基础。
因为这三脉都是阳脉,所以修三脉七轮的,大多是《龙象般若功》那种刚猛外显的武学,只有极少数秘传或精神修行武学,会显得阴柔一些。
七轮,指的是人体的七个穴道,其中就包括了三丹田的气海穴、膻中穴、印堂穴。
同样是身体的能量中心,七轮比中原武学的三丹田还要多出四个,看起来好像要更强的样子。
但是,在中原武学里,三丹田分别代表的是精、气、神。
相比之下,七轮虽然看上去比三丹田多了四个核心,但这多出来的四个,其实是画蛇添足罢了,不仅没什么用,反而干扰精气神的运转。
可不要还不行,由三脉修炼出的内力阳气太重,这四个核心,反而是平衡阴阳的关键。
这也是三脉七轮的武学难以修炼的原因——
本身能量核心就多,‘指挥’还收到了干扰,一个不小心,就是内力失控,走火入魔的结局。
也只有在有外力压迫(如剧毒、痛苦)的情况下,让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更好的协调精、气、神,对抗外力的压迫,这种武学才更容易修炼成功。
譬如,神足经。
虽然神足经确实很神奇,连冰蚕这种异种的奇毒都能化为己用,但常笙在了解三脉七轮的原理后,就完全看不上这玩意了。
考虑到神足经也有它独特的优点,常笙决定发挥自己的老手艺,将神足经中对三脉七轮的应用方式学过来,加入到它以前开发的净琉璃身中。
因为两者的武学理念不太一样,所以常笙在改造过程中十分的小心,慢慢的一点一点的修改测试。
即便如此,常笙也因为新武学的改造,受了两次内伤,若不是他的恢复能力够强,此刻怕不是已经成病秧子了。
——
冬去、春来
本以为以自己的经验,能够很快搞定这次功法改造的常笙,在少林一住就是半年。
前四个月,他在一番努力过后,终于改造出了能治疗慧净的内功。后两个月,他以养伤的名义,住在少林改造他自己用的两仪气功,顺带养改造两仪气功过程中所受的伤。
直到春风拂过,果树的枝桠上,开始结起了花苞,常笙这才牵着自己被喂得膘肥体壮的马下了山。
走在他身旁的,是如今又瘦回了小胖子形态的慧净。
“师侄,你真的不在少林再休养休养了?”
“我现在已经没什么大碍了,还修养个什么,不如继续去闯荡江湖来得有意思。”
“江湖!”慧净回想了一下自己一路去往昆仑山时的艰辛,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江湖哪里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寺中参禅打坐来得痛快。”
常笙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师叔此言,深得我心,但有时候啊,参禅打坐是静不下心来的,只有在市井的喧闹中,才能感觉得到内心的宁静。”
“此言何解?”
“参禅打坐的时候,心中、眼中全都是自己,但只要有一点不顺,就会压抑在心里,让人越来越烦躁。但出去之后就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
“出去之后,眼睛看见的人和事多了,心中的烦恼多了,参禅打坐时的心烦,慢慢的就给忘了。
等到夜深人静,再搬个躺椅坐着院中,仰头看着星星,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在意,那才是真正的宁静。
当然了,前提是别闲得蛋疼,跑去修什么观星术。”
慧净闻言一愣,随后笑着调侃常笙。
“师侄啊,我记得,你好像是会观星术的,对吧?”
常笙苦笑着点点头。“对啊,不然我怎么会知道,想要单纯看星星的话,不能修观星术呢?”
说罢,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随后,慧净从袖中拿出一卷卷轴,递给常笙。
“这是你之前要的,我在昆仑雪山寻找冰蚕时的行动记录。”
待常笙将卷轴收入袖中之后,慧净劝道。
“师侄啊,我之前去寻找冰蚕,落得个什么模样,你也是看见了的,你又何必去找这个罪受呢?”
常笙只是轻轻摇头。
“我没打算像师叔你一样,直接就去找那冰蚕,只是要个有备无患罢了,万一那天路过昆仑山,顺路去一趟,总是不亏的。”
慧净嘴角又是一抽。“昆仑山多远啊,要不是特意过去,这能路过?”
常笙笑而不语。
正常来说,昆仑山确实挺远的,若是没事,一般人也不会想着过去。
可有一点很巧,常笙打算去一趟天山,去看看天山童姥巫行云的得意之作——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
说是巫行云的得意之作,那是因为常笙并没有在逍遥派的武学总录中,看到关于这两门武功的记载。
而天山并不是逍遥派原本就有的驻地,是后来才被巫行云占据的。逍遥子就算脑洞再大,也不会取和自己门派无关的名字吧。
还有就是,逍遥门的小无相功只能模仿天下武学。而天山折梅手却可以包罗万象,融合天下各种武学,天山六阳掌更是号称可以应对天下各种武学。
所以常笙推断,这两门武功应该是巫行云占据了天山之后,以小无相功为基础自创的。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作为师妹,李秋水明显是不会这两门武功的。
至于无崖子为什么会?
只能说,逍遥门的圈子,乱得让人看不懂。
喜欢诸界观心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诸界观心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