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省新绵市南郊外,某军工企业单身楼内,伴随着一阵撕裂般的头疼,无数信息涌入脑海,杨志才猛然从床上坐起,一时间有点茫然...
我这是在哪里?借着外面路灯微黄的光,摸索着打开开关,日光灯的光照了下来,好熟悉的感觉。
这是重生了?我就是今天心情不好,投资的公司各种运行压力,孩子青春期叛逆,向外的借款收.不回来。
作为职业股民,一直严以律己的自己只是喝了两瓶啤酒,然后闷闷地合衣躺会儿,睡梦中就重回到27年前了?!
嗯,有可能,难道是先天心脏病引起的心脏骤停猝死?
该死的老天,这样的话,老婆怎么办?
我最爱的女儿怎么办?还有一直默默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快90岁的老母亲,等等....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他们,杨志才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但又如之奈何?
可,看到这间熟悉的单身宿舍,除了床上用品,一张只有两个抽屉的普通书桌。
还有单位专门为单身职工在房间里做的放行李的三个空间大约1米长60厘米高的格子里,分别放着的一口老式皮箱和一口木箱。
二楼阳台外面一截废弃电源线上晾着的两条双提花毛巾,这确实就是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家军工单位两年多的标准生活状态。
这时,书桌上的一堆报纸下发出“哔哔 哔哔”的呼叫声。
杨志才猛然醒悟过来,赶紧从报纸堆中找到了声音的来源---一台中文传呼机,屏幕显示是:李先生留言,明天晚上过来吃饭。
再看看传呼机机上的时间,1997年2月23日22点19分。
原来自己从去年10月末。无意中接触股票后,从证券公司拿回来以前的报纸,光收集的各类财务报表,就堆得老高一叠了。
今天周六,单位双休,所以看得比较入神,从单位食堂吃过中午饭后一直没休息。
看到七点多,晚饭后又接着看了两个多小时,脱了外套盖上被子计划躺一会,结果睡迷了,这样让27年后的自己重生了回来。
意识渐渐清晰起来,坐了几分钟,杨志才不得不接受重生的现实。
他穿好一件今年春节刚买的黑色毛呢外套,拿上只有三个钥匙(一个寝室的,一个办公室的,还有一个老家家里的)和一个指甲刀和掏耳朵勺子的钥匙串,关上门,向单身楼外走去。
2月末的新绵市,由于地处华夏西南,虽然没有上冻,但毕竟已经晚上近11点了,楼外也是比较冷的。
日常小孩子们的喧闹声,因为他们已然入梦变得清净起来。
杨志才所在的单位,是有军代表入驻的,级别还不低:上校。
所以单位的生产区和住宅区是分开的。
这个时代 的国企基本上都是“大而全”的模样。
这不,没走一分钟,就经过了单位职工医院,虽然没有几个病人,灯火却是通明。
杨志才刚到单位财务处工作 两个多月,一位老师傅退休,他就接了班,很有权力的位置:审核。
两年多来工作已经非常熟稔,职工医院每年的所有经费都会由他安排。
医院里的上上下下对他很好.
领导是希望每年的下拨经费不要被减少。
下面的人则是同期分配到单位的三个大学生如今已是业务骨干,由于经常一块AA聚餐,自己又制约他们单位领导,不给小鞋穿,所以关系是真的好。
没见到熟人,再往前面走了几分钟,路过一栋安静的小院子,但平常这里是最吵闹的:厂幼儿园。
一条通路向北,两边都是7层三个单元几乎一样户型的职工住宅楼。
厂里现在下属单位比较多,有10个分厂,财务也是采取二级核算。
87年从大山里搬迁出来前已经就有20多年历史,到新绵市又是10年。
所以单位员工虽只有3000多人,加上家属和离退休人员则有5000-6000人。
这样的企业里面关系往往盘根错节,比较复杂。
这还是因为工厂还有一个轮换工的制度--也就是到了一定年龄,允许职工子女顶替父母工作。
当然子女上班前,需到厂办的技校培训一小段时间,学习相应的操作技能。
一般来说,这些17-18岁的小孩几乎都能顺利上岗,只是限定了他们的身份:工人。
也就是说没有特别大的贡献,毕其一生,在单位里干得最好,就只有一个班组长的位置。
杨志才不在此列,两年前他大学分配到单位时,就是干部身份,妥妥的将来一切皆有可能。
走了有近6分钟,才从家属院出到北门出口,门卫一看到他,麻利的打了个招呼:”小杨,这么晚还出门?”
“嗯,睡不着,出去走走。”杨志才应了一声,从守门的赵大爷谄笑的表情中走出了铁门。
守门的赵大爷之所以这样,原因是:目前这家军工企业,96年9月被当地企业局政策性破产,正在破产清算中。
情况是这样的,当初企业从老山里搬出来建新厂时,为了增加竞争力,85年时通过国家计委安排,得到进口一套德国先进设备的机会。
和德方签定的是美元合同,大约需要800万。
当时国家正在全面推行的是“拨改贷”政策,单位于是在有关部门牵头下,在华夏中国银行新绵支行贷款,项目启动顺利。
87年新厂投产,新设备也在德方专家指导下(当时惯例)安装试车成功,企业看似一片坦途。
但在国家汇率政策影响下,85年美元兑人民币从1:3左右,短短几年,人民币贬值加快。
到94年已经变成1:8.6左右,后面几年一直稳定在1:8.3左右。
也就是说,原来大约按照人民币计价贷款2400万,直接飙到近7000万。
企业埋头苦干,到头来,利润只能付得起利息。
根本没有多余资金进行产品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研发。
于是,才有了当地企业局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政策性破产。
用另外一家兄弟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让单位停摆,以达到政策变化引起的债务出清,重新上路。
96年9月以来,企业一直在清算重组中.杨志才作为9名清算组成员。
几个月中,从全面停摆到下面分厂逐渐复工,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厂里小学-初中-高中-技校的社会剥离。
厂福利公司的私人化承包,军工订单排除干扰的交付,各下属单位部分员工先期复工名单的拟定等。
都落在清算组这个24岁多的年轻人身上。
混乱的工作中,仍然是原来的资金调拨岗位,因为缺少了以前的流程监督,巨大经济利益诱惑更多。
稍微一放松,就有数十万的资金流入私人腰包。
杨志才肯定是不会拿其中好处的。
年轻,为未来的发展计,都是鼠目寸光的行为,和做人的原则也不符。
还有一个,当时普遍月工资230块钱左右的企业员工来说,几个月不上班,实际上是很难的。
春节前后,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几波甚至10数波人到他的单身宿舍里来拜访。
认识不认识的,关系好关系不好的,都过来找你聊天,谈自家的难处。
其实就是找他帮自己或亲近的人安排个好的工作岗位,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更有甚者,竟然当面下跪,拉都拉不起来,这给他相当大的震撼。
最后杨志才还是根据他们实际困难,把一些人优先纳入上岗名单。
门卫赵大爷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被安排到后勤处的。
虽然自己不是圣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是能给的。
单位上很多人对自己多一份友善也是应有之义。
可能有些读者觉得不可思议,如果经历过95-2003前后,东北老工业区下岗破产的人们,就能体会到当时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和现实的残酷。
作者有话说:今天刚开书,希望大家喜欢,开篇要交代的事比较多,所以不像其它爽文那样一笔带过。
只有更详细的交代背景,后面呈现的故事才鲜活,谢谢!
喜欢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