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柱揣着两百文钱,天不亮就往镇上赶。土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软乎乎的,两旁的庄稼地泛着青,空气里飘着泥土和麦苗的清香。他走得急,布鞋很快就沾了层泥,裤脚也被草叶勾出了毛边,可心里那股劲却像揣了团火——他总觉得,这趟镇上之行,会是个转机。
镇上比村里热闹多了。早点摊子支在街口,油条的香味混着豆浆的热气飘得老远;杂货铺的门板一扇扇卸下,掌柜的正踮着脚往门框上贴新写的童叟无欺;几个穿短打的汉子扛着锄头走过,嘴里嚷嚷着要去牲口市看看。李二柱攥紧兜里的钱,顺着路人指的方向,找到了那家卖洋灰的杂货铺。
铺子不大,柜台后堆着些布匹和农具,角落里果然摆着几袋灰扑扑的东西,袋子上印着歪歪扭扭的洋文。掌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瘦老头,见李二柱盯着洋灰看,眯眼笑道:后生要买洋灰?这可是好东西,城里盖洋楼都用它,硬得能扛住马车轧。
多少钱一袋?李二柱声音有点发紧。
五百文,少一文不卖。掌柜敲着柜台,这是从天津卫运过来的,运费就占了一半。
李二柱心里一沉——他带的钱连一半都不够。他摸了摸兜里的钱,又看了看那袋洋灰,咬咬牙:掌柜的,能不能先赊一半?等俺挣了钱就来还。
掌柜头摇得像拨浪鼓:赊账?俺这小本生意可经不起。再说,你一个乡下后生,拿啥保证能还上?
正僵持着,门口传来个清脆的声音:王掌柜,这洋灰俺要一袋。李二柱回头,见春杏挎着个竹篮站在门口,辫子上的红头绳格外显眼。她走到柜台前,从篮底摸出个布包,倒出五百文铜钱,俺娘让俺来买的,说要修修猪圈。
王掌柜眉开眼笑地收了钱,给春杏搬洋灰。李二柱脸涨得通红,讷讷道:你咋来了?
俺娘听说你要来买洋灰,怕你钱不够。春杏把洋灰袋往他这边推了推,声音放轻,这袋你先拿去用,王老五家的活要紧。
那你家猪圈...
俺爹说先对付几天,等你挣了钱,再帮俺家修不就成了?春杏低头抿了抿唇,耳尖红了,俺在村口等你,你快去找王老五说话吧。
李二柱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又热又酸,攥着那袋洋灰,像是攥着团沉甸甸的暖。他没再多说,扛着洋灰就往王老五家赶——王老五住在镇东头,是个矮胖的汉子,见李二柱扛着洋灰来,眼睛一亮:后生真能弄来这东西?
王叔放心,俺保证把屋顶修得滴水不漏。李二柱拍着胸脯,工钱不用多,给俺两百文,再管三顿饭就行。
王老五乐了:痛快!中午让你婶子给你杀只鸡!
李二柱手脚麻利,先把旧屋顶的烂草扒下来,露出黢黑的椽子。他在现代跟着师父学过几年装修,调水泥的比例门清,把洋灰、沙子和水按比例拌匀,稠得像膏子,抹在瓦片缝里,又快又平。王老五蹲在院里看着,直咂嘴:这洋灰真邪门,抹上去就硬邦邦的,比泥巴结实多了!
中午,王老五的婆娘端来一大碗鸡肉,还有两个白面馒头。李二柱饿坏了,狼吞虎咽吃着,春杏不知啥时候来了,站在院门口,手里提着个布包:俺娘让俺送点咸菜。
王老五的婆娘眼尖,拉着春杏往屋里拽:姑娘进来坐,正好尝尝俺的炖鸡。春杏红着脸躲,李二柱嘴里的馒头差点喷出来,赶紧低头扒饭,耳朵却红得发烫。
下午太阳偏西时,屋顶修完了。李二柱站在院里抬头看,新抹的洋灰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整整齐齐,看着就踏实。王老五走上去踩了踩,笑着往他手里塞钱:后生手艺好,这是三百文,多的算赏你的!
李二柱推辞不过,接了钱,心里盘算着先去还春杏的洋灰钱。他扛着工具往村口走,见春杏正坐在老槐树下等他,竹篮放在旁边,里面的咸菜还没动。
钱够还你了。他把五百文递过去,春杏却没接,只是指着他的手:你手上咋流血了?
李二柱这才发现,刚才搬瓦片时被划了道口子,血珠正往外渗。春杏赶紧从篮里摸出块干净的布条,拉过他的手就缠:俺娘说,干活得小心点,这伤口碰了水会发炎。
她的指尖软软的,带着点艾草的清香,李二柱僵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风从槐树叶里钻过,沙沙地响,像在笑他傻。
钱你先拿着。春杏缠好布条,把钱退回来,王老五家的活挣了钱,正好买些洋灰,给俺家修猪圈呀。她说完,拎起竹篮就跑,红头绳在风中甩成道红弧线。
李二柱捏着那五百文钱,站在槐树下,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路尽头,心里像揣了块刚出炉的馒头,又暖又软。他低头看了看手上的布条,突然觉得,这光绪二十六年的日子,不光有盼头,还有了点甜丝丝的味道。
往回走的路上,他摸了摸兜里的钱,又看了看天边的晚霞,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他想,明天就去买洋灰,先给春杏家修猪圈,然后...然后再多接几桩活,攒够了钱,是不是就能...他不敢往下想,脸却先红透了。
喜欢乡野奇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乡野奇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