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过,田里的稻苗蹿得老高,绿油油的叶片在风里连成一片起伏的浪,蝉鸣声从早到晚没个停歇。李二柱戴着草帽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根稻穗,数着颗粒——每穗足有二十多粒,饱满得快要把壳撑破。
“爹,王磊哥说这叫‘有效分蘖’,咱家的稻子分蘖数比隔壁多三成呢!”小禾拎着水壶跑过来,草帽歪在脑后,裤腿卷到膝盖,沾着的泥点被汗水晕开,像幅写意画。
李二柱直起身,接过水壶灌了大半,抹了把嘴笑道:“那是咱听了王磊的话,孕穗期追了腐熟的羊粪,没敢用化肥。你看这稻穗,沉甸甸的都快压弯了腰,比去年用化肥的实诚多了。”
不远处,王磊正蹲在稻田边,举着放大镜观察稻叶背面,小禾凑过去看,见镜片下爬着几只深绿色的小虫,正啃噬着叶肉。“这是稻纵卷叶螟的幼虫,”王磊指着虫粪说,“不过别怕,我带的赤眼蜂卵卡可以派上用场了。”
他从包里掏出几张像纸卡似的东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黄点。“这是赤眼蜂的卵,它们会把卵产在螟虫的卵里,相当于给害虫‘绝育’,既环保又高效。”王磊小心翼翼地把卵卡别在稻叶背面,“过几天蜂羽化出来,就能帮咱们守护稻田了。”
小禾学着他的样子,踮着脚把卵卡别在高处的稻叶上,嘴里念叨着:“小蜜蜂快出来,咬死坏蛋虫。”惹得王磊直笑:“是赤眼蜂,虽然小,但战斗力可比蜜蜂厉害多了。”
田埂上,春杏和几个妇人正忙着捆扎刚割的艾草,准备傍晚撒在田里。“王磊说这艾草的气味能驱避害虫,”春杏擦了擦额角的汗,手里的动作不停,“去年咱撒了一回,稻飞虱确实少了一半。”
旁边的张奶奶接口道:“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咱老辈人只知道艾草能驱蚊,哪想到还能护庄稼。”她望着连片的稻田,眼里满是欣慰,“你看这稻子长得,密不透风的,今年的收成指定错不了。”
日头渐斜,金色的阳光穿过稻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二柱牵着牛走过来,牛背上驮着装满艾草的竹筐,他把牛绳递给小禾,自己则帮着春杏把艾草分撒到田里。
“王磊,你说的那个‘稻鱼共生’,咱秋收后就试试?”李二柱问,“你上次画的图纸,我让村头的木匠按尺寸做了鱼巢,就等你发话了。”
王磊眼睛一亮:“叔您动作真快!稻鱼共生不仅能让水稻长得好,鱼粪还能当肥料,鱼在水里游动还能疏松土壤,一举多得。等收了稻子,咱就挖沟、注水、放鱼苗,保证明年让您既收稻子又捞鱼。”
小禾在旁边听着,突然说:“那我要养条红色的鱼,像村里池塘里的锦鲤那样。”
“没问题,”王磊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到时候专门给你留个小水区,养几条观赏鱼。”
夕阳把稻田染成了金红色,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回应他们的话。春杏提着篮子走过来,里面是刚蒸好的玉米和煮毛豆,热气腾腾的香气混着泥土的腥气,在田埂上弥漫开来。
“先歇歇,吃点东西。”她把玉米递给王磊,“你这城里来的大学生,跟着咱遭罪了,晒得黢黑。”
王磊啃着玉米,笑得露出白牙:“婶,这哪是遭罪,这是最生动的课!课本上说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在这儿都有了模样,比在实验室有意思多了。”
李二柱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想起年初王磊刚来时,细皮嫩肉的,连镰刀都不会握,如今却能熟练地在田里穿梭,辨认害虫、撒播艾草,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这城里娃,是真把根扎进这片土地里了。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是村里的娃们放学了,背着书包往稻田跑,他们要来看王磊哥的“小蜜蜂军队”。王磊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朝着孩子们招手:“快来,带你们看赤眼蜂的卵咯,再过几天,这里就会飞出好多‘稻田小卫士’。”
小禾拉着王磊的衣角,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金色的稻浪交织在一起。李二柱和春杏相视而笑,手里的艾草还在散发着清香,田埂上的脚印深浅交错,像串起的省略号,预示着这片土地上未完待续的故事。
稻浪翻滚,蝉鸣渐歇,晚风带着稻穗的清香拂过脸颊,李二柱深吸一口气,觉得这气息里藏着比蜜还甜的味道。他知道,今年的收成会是个好兆头,而明年、后年,这片土地还会孕育出更多的希望,就像这永远在生长的稻浪,一波推着一波,向着更远的未来涌去。
喜欢乡野奇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乡野奇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