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把渠边的芦苇吹得沙沙响,穗子上的白绒毛随着风飘,像撒了一把碎雪。李二柱蹲在刚翻好的土地边,手里捏着王磊送来的芦苇种子,指尖沾着湿润的泥土——这是按图纸要种生态缓冲带的地方,小禾正拿着小铲子,在地上划出一道道浅沟,嘴里数着:“一、二、三……爹,这沟间距得二十公分对不?”
“对,”李二柱把种子倒在掌心,褐色的小颗粒像撒了把细沙,“撒匀点,别扎堆,芦苇这东西,得透气才能长旺。”他低头往沟里撒种,忽然瞥见水面上漂着片枯荷叶,想起春杏早上说的话。
“王磊说城里的湿地公园,都在水边种菖蒲,既能净水,开花时还好看。”春杏拎着竹篮从田埂走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野菊花,“他托人捎了些菖蒲苗,说和芦苇搭着种,能吸引更多虫子,鸟雀就来得勤了。”
小禾眼睛一亮,扔下铲子就去接篮子:“我去种!我记得图纸上画的,菖蒲种在芦苇外侧,离水更近点对不?”他抱着苗往水边跑,鞋跟带起的泥点溅了裤腿,也顾不上拍。
李二柱看着他的背影笑,春杏蹲下来帮他扶着种子袋:“这孩子,跟你年轻时一个样,见了新东西就往前冲。”
“冲点好,”李二柱撒完最后一把种子,用脚轻轻把土盖上去,“咱那会儿哪懂这些?种个麦子都得看天脸色。现在有图纸,有法子,还能让娃跟着学,这地才算没白种。”
正说着,王磊骑着电动车来了,车后座绑着个大箱子,箱子上印着“水质监测仪”几个字。“叔,我把这玩意儿放渠边的小屋里,以后每周测一次水,数据同步到村里的显示屏上,大伙随时能看。”他搬箱子时,露出了胳膊上的擦伤,春杏眼尖,赶紧拉他到树荫下。
“咋弄的?”她掏出随身带的药膏,往他胳膊上抹,“又骑车太快?”
王磊嘿嘿笑:“路上碰见张大爷的羊跑了,追了半里地才拦住,不碍事。”他指着远处的显示屏,“那屏亮了,以后咱村的水好不好,种的菜健不健康,一看就知道。”
显示屏就立在村口老槐树下,以前是块刷着红漆的黑板,现在换成了亮闪闪的电子屏,正滚动着“今日渠水ph值7.3,溶解氧6.1mg\/L”的字样。张大爷拎着羊鞭经过,眯着眼看了半天,咂咂嘴:“这玩意儿真能处,比咱瞅着水清亮靠谱多了。”
小禾种完菖蒲跑回来,裤脚全湿了,手里举着个玻璃瓶:“爹!我在水边捞着条小鱼,透明的,王磊哥说这叫银鱼,水质差了根本活不了!”瓶里的小鱼果然通体透亮,像块会游动的水晶。
李二柱凑过去看,瓶壁映着他的笑脸,也映着远处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快垂到地面,渠水顺着田埂的小口往里渗,每一棵稻子都喝得饱饱的。风穿过芦苇丛,带着新翻的泥土味,还有种说不清的劲儿,像是日子在拔节生长。
“走,回家蒸槐花糕去,”春杏收拾着工具,“王磊也留下,尝尝新收的槐花,今年雨水好,甜着呢。”
王磊刚要摆手,被小禾拽住胳膊:“留下吧留下吧,我给你看我画的生态图,我想在缓冲带边上再挖个小池塘,养点银鱼!”
夕阳把芦苇的影子拉得老长,渠水泛着金波,载着银鱼的玻璃瓶在手里晃,像晃着一捧星星。李二柱走在最前面,听着身后的笑闹声,脚步踩在松软的土地上,每一步都踏实得很——他知道,这渠边的芦苇很快就会发芽,就像那些新法子、新希望,都会跟着扎根、长高,和这片土地长在一起,再也分不开。
喜欢乡野奇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乡野奇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