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同被重新点燃的火种,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与自我怀疑。“盘古”指挥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那个从视频镜像中“抠”出来的“咖啡馆幽灵”身上。
老陈亲自带队,直奔“静语”咖啡馆。这家咖啡馆位于一条相对安静的辅路,对面正是事发地“时光”电话亭,直线距离不到五十米,视野极佳。
咖啡馆老板是个文艺范儿的中年男人,对于几天前凌晨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毕竟那天晚上警察封锁了对面的电话亭,闹出的动静不小。他非常配合地调出了案发时间段店内及门口的监控录像。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店内的监控探头主要覆盖收银台和主要通道,而那个“幽灵”所在的靠窗位置,恰好是一个监控死角,只能拍到座位的一角,无法直接捕捉到座位上的人。门口的监控倒是清晰地记录了所有进出人员的正面,但经过仔细比对,没有一个穿着深色连帽衫、体型与“幽灵”吻合的顾客。
“他很可能故意避开了正对门口的摄像头,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入了那个角落。”老陈皱着眉头对电话那头的陆野汇报,“而且,根据增强后的人影轮廓,他穿着连帽衫,戴着帽子,明显是在刻意隐藏面部特征。这是个老手。”
线索似乎又要断了。
“消费记录呢?支付方式?”陆野追问。
“查了,”老陈翻看着店员提供的流水单,“案发时间段,那个靠窗卡座确实有消费记录,点的是一杯美式咖啡和一份芝士蛋糕。但……支付用的是现金。店员对付款的人没什么印象,只说好像是个男的,低着头,话很少。”
现金支付,避开监控,隐藏面容……这一切都符合一个精心策划、反侦察意识极强的罪犯特征。
“把他进出咖啡馆可能被其他社会监控拍到的所有路径,都给我梳理出来!”陆野下令,“以咖啡馆为中心,半径五百米,所有交通探头、商铺监控、甚至是私人安装的摄像头,全部调阅!我就不信他能完全隐身!”
这道命令意味着海量的视频筛查工作。警方调动了大量图侦民警,开始像梳头发一样,梳理“静语”咖啡馆周边所有的监控资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图侦办公室里,民警们盯着屏幕上枯燥重复的监控画面,眼睛酸涩不堪。
终于,在案发时间点前大约一小时,距离咖啡馆两个路口的一个交通探头上,捕捉到了一个符合“深色连帽衫”特征的身影。他沿着人行道,低着头,双手插在口袋里,不疾不徐地走向咖啡馆方向。但由于角度和分辨率,依然无法看清面部。
紧接着,在案发时间点后大约十分钟,也就是直播中断后不久,在咖啡馆后方一条小巷的出口处的便利店监控中,再次捕捉到了一个类似的身影,快步走了出来,随即拐入另一条街道,消失在监控范围之外。
“他很可能从咖啡馆的后门或者侧门离开,穿小巷避开了主要路口的摄像头。”图侦负责人分析道。
虽然依旧没有面部特征,但通过多个角度的监控片段拼接,专案组对这个“咖啡馆幽灵”的体貌特征和行为模式有了更清晰的画像:男性,身高大约175-178cm,体型偏瘦,走路时肩膀微微内收,习惯低头。穿着深色连帽衫、牛仔裤和一双看起来是深色的运动鞋。案发前平静接近,案发后迅速离开,路线选择刻意规避监控。
“根据他的离开方向和速度,以及周边交通环境,”陈凯调出电子地图,进行模拟推演,“他很可能在离开小巷后,使用了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比如共享单车,或者提前停在附近的网约车\/私家车,迅速离开了核心区域。消失的重点区域,大概在城东的老旧居民区一带,那里监控覆盖相对薄弱。”
【系统辅助:行为模式预判模块启动。基于目标行动轨迹、时间节点及环境因素,模拟其潜在逃离路线及交通工具选择。高概率路径已标记于电子地图。建议重点排查城东清河街道、杨柳巷片区周边监控及共享单车\/网约车数据。】
系统的提示与陈凯的分析不谋而合。
“老陈,周婷,”陆野综合所有信息,做出部署,“目标范围已经缩小。老陈,你带人,以城东清河街道、杨柳巷片区为重点,进行秘密摸排。注意观察符合体貌特征、行为可疑的人员,特别是近期行为习惯、作息时间有异常,或者深居简出的。周婷,你协调技术和社会关系调查,重点排查该区域内,是否有具备心理学、计算机或传媒背景,社会关系相对简单,可能具备实施犯罪能力的人员。”
“明白!”老陈和周婷领命而去。
一个清晰的、实实在在的嫌疑人目标,终于从虚无的网络背后,被拽到了现实世界的追光灯下。尽管他依旧隐藏着脸,但他的影子,已经被“盘古”牢牢锁定。狩猎,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刑侦天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