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取经者与资金池
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的名声,随着烘干机的成功和稳定高效的产出,已然超越了城关区,在南水县乃至地区工业系统内部都挂上了号
生产彻底步入正轨,不仅稳稳消化着机械厂的订单,连之前合作的副食品加工厂也主动增加了供应量,另外还接了两个小单位的零星订单。新厂区内,原料区、生产区、烘干区、成品区划分井然,工人们在各司其职,切割声、捆扎声、烘干机低沉的运行声交织成一曲有序的生产乐章。
这天上午,几辆挂着副食品加工厂牌子的自行车驶入了厂区。为首的是副食品加工厂的林科长,他身后跟着厂里的生产股长和两名技术员。他们的到来,让马主任和王超都有些意外。
“林科长,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验收还是?”马主任热情地上前招呼。
林科长笑着摆手,脸上带着几分感慨和不好意思:“老马,王超同志,我们今天不是来验收的,是来……取经的!”他指了指身后略显局促的技术员,“不瞒你们说,你们这套搞法,特别是那个烘干机和整个生产管理,在我们厂里都传开了。我们厂长下了死命令,让我们必须来好好学习学习,看看能不能也改进一下我们厂里那些老掉牙的流程。”
王超和马主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一丝自豪。曾经需要仰仗对方供应米浆的加工组,如今竟成了对方学习的对象,这变化不可谓不大。
“林科长您太客气了,互相学习,互相学习!”马主任连忙说道。
王超则沉稳地接话:“林科长,各位同志,欢迎指导。我们这里都是土办法,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话虽如此,当王超引导着林科长一行走进规划清晰、整洁有序的生产区时,副食品加工厂的几位干部还是被深深触动了。他们看到的是:
原料大米分区存放,标识清晰;领用有记录,杜绝了浪费和混乱。
切割工位上,女工们熟练地使用着带有导向槽的切割台,切出的粉条宽窄一致,效率惊人。
崭新的多层晾晒架在晴天时最大化利用空间,而在阴天,旁边那台砖铁结构的“土法烘干机”正稳定运行,确保生产不受天气影响。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围裙套袖,操作规范,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墙上贴着简单的生产流程图、质量标准和小组评比栏,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这……这管理,比我们厂里某些车间还规范!”生产股长忍不住低声对林科长感叹。
林科长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仔细观看了切割台的操作,又围着那台烘干机转了好几圈,详细询问了工作原理、制作成本和能耗情况。
当听到这台解决了大问题的烘干机,主要材料是废旧砖头、铁皮和利用的旧零件,总成本极低时,林科长等人更是啧啧称奇。
“王超同志,”林科长终于开口,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不瞒你说,我们厂里也有些产品受天气影响很大,一直想解决烘干问题,但一想到要买设备、要技术,就觉得困难重重。你们这个思路,真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才是真正符合我们基层实际情况的技术革新!”
他顿了顿,带着恳切的目光看向王超和马主任:“我们这次来,除了学习,还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王超同志,还有制作这台烘干机的老师傅,抽空去我们厂里指导一下?帮我们也看看,有没有能改进的地方?当然,不会让同志们白忙活,我们厂里可以支付一定的技术咨询费。”
马主任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长脸又实惠的好事!他看向王超。
王超略一沉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谨慎地说:“林科长,感谢信任。张保国师傅他们几位,手艺是没问题,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怕耽误了厂里的大事。这样吧,您先把厂里遇到的具体困难和要求说一下,我们这边先内部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再给您答复,您看如何?”
他这番不卑不亢、既展现合作意愿又留有缓冲余地的回答,让林科长更加高看一眼,连忙点头:“应该的,应该的!王超同志考虑周全!那我们回去就把情况整理一下,改天再登门详谈!”
送走心满意足、满载而归的林科长一行,马主任用力拍了拍王超的肩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小王!看到了吗?咱们现在可是香饽饽了!连副食品厂都要来请咱们指导了!你这脑子,真是咱们街道的宝贝疙瘩!”
王超笑了笑,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他知道,这只是名声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技术输出,或许能成为一条新的、更安全也更受尊重的创收和拓展人脉的途径。
下午,加工组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王超难得清闲下来。他回到自家东厢房,关好门,沟通了系统,进行今天的秒杀。
光屏浮现:
【今日秒杀商品1:优质黄豆,3000斤。】
【今日秒杀商品2:咸味小鱼干,50斤。】
【今日秒杀商品3:冷冻鸡腿,10斤。】
王超目光一扫,心中微动。3000斤黄豆!加上之前秒杀的1000斤,空间里已经囤积了4000斤黄豆!这无疑为他心中那个模糊的豆制品项目构想,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小鱼干和鸡腿则是改善家里伙食的好东西。
他迅速支付,将物资纳入空间。看着空间里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可观的物资,王超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资产盘活”。除了预留一部分自家食用和做人情的物品,大部分需要通过老陈的渠道去变现,转化为更灵活、更安全的资金。
他仔细清点了一番,可以出手且来源相对容易解释(或可通过老陈渠道模糊处理)的物资:之前盲盒开出的多余电池、绝缘胶带、部分工具;秒杀到的部分富强粉、少量土豆、大米等,少量的零食;以及这次的小鱼干和部分鸡腿等。种类繁多,但每样的量都不算特别巨大,适合分批出手。
接下来的几天,王超分几次找到了老陈。每次看着王超拿出的五花八门,但品质都相当不错的货物,老陈已经见怪不怪,只是眼中精光闪烁,快速估摸着价值和销路。
“电池、胶带、工具这些,老规矩,走厂矿维修渠道,俏得很。”
“富强粉、土豆、大米这些都是好东西,硬货可以慢慢出。”
“这小鱼干和鸡腿……可是稀罕物,得找对路子,价格能上去。”
老陈盘算着,给了王超一个整体的打包估价。
几次交易下来,当最后一笔钱款通过老陈的手,隐秘地交到王超手中后,王超意识沉入空间,清点着那个专门放钱票的木匣子。里面的现金厚厚一沓,主要以十元、五元和一元为主,辅以大量毛票和分币,虽然面额不大,但堆叠起来,数量极为可观。他仔细数了数,刨去预留的家庭备用金和近期可能的活动经费,他的总资产赫然突破了三千元大关!
三千元!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三四十元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握着这沉甸甸的资金,王超心中充满了底气。这不仅意味着家庭抗风险能力的极大增强,更为他未来可能进行的更大规模的投资或事业拓展,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他将大部分现金妥善收藏在空间最隐蔽的角落,只留少量备用。目光再次扫过空间里那堆积如山的4000斤黄豆,一个关于豆制品作坊的蓝图,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起来。米粉加工组已然成功,下一个“技术火种”,或许就该轮到它们了。
第六十五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