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的初秋,辽东前线的战报如同被秋风卷动的落叶,纷纷扬扬飘入京师。然而,与以往势如破竹的捷报不同,此次传来的消息,带着几分胶着与艰难。
徐达、冯胜率领的陆路主力,出山海关后,进展并非一帆风顺。纳哈出利用辽西复杂的地形,尤其是连绵的丘陵与沼泽地带,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元军骑兵发挥其机动优势,不断袭扰明军粮道,虽未造成致命打击,却极大地迟滞了明军推进的速度。加之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重型火炮转运困难,使得明军的火力优势难以完全发挥,战事一度陷入僵持。
武英殿内,朱元璋看着军报,眉头微锁。他并不怀疑徐达的指挥能力,也深知辽东地形之利在守而不在攻,但僵持的局面意味着更大的消耗和不确定性。
“纳哈出这厮,倒是比朕预想的更难缠些。”朱元璋将一份徐达请求增调更多轻型火炮和箭矢的军报放下,看向一旁的田娃,“诚意伯,陆路受阻,水师方面可有进展?这‘水陆并进’之策,关键就在于这‘并进’二字。”
田娃对此局面早有预料,从容奏对:“陛下勿忧。陆路遇阻,正在意料之中。纳哈出若轻易败退,反而不合常理。正因陆路吸引了敌军主力,水师方能发挥奇效。”他走到地图前,指向辽东半岛南端,“根据最新讯息,廖永忠、俞通海二位将军已率水师主力,成功在金州(今大连金州区)登陆,并建立稳固营垒。目前正扫荡周边元军据点,兵锋已威胁复州(今瓦房店市)。只要水师能在辽东半岛站稳脚跟,不断向北挤压,与陆路主力形成夹击之势,纳哈出必然首尾难顾,其辽阳老巢便岌岌可危。届时,僵局自破。”
朱元璋闻言,神色稍霁:“但愿如卿所言。水师所需补给,务必优先保障。”
“臣已安排妥当,后续粮草军械正源源不断由海路运往金州。”田娃保证道。
就在朝廷密切关注辽东战局之时,田娃的府邸却洋溢着与外界紧张气氛截然不同的喜悦。经过郎中确诊,韩林儿确有身孕已近三月。这个消息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田娃因公务繁忙而产生的疲惫。
他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妻子,即便在书房处理公文时,也允韩林儿在一旁安静地做些女红或看书。他偶尔会停下笔,看着妻子专注而安宁的侧脸,感受着那悄然孕育的新生命所带来的奇妙悸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温柔期盼。韩林儿则变得更加细心,不仅打理府中事务,更留意田娃的饮食起居,时常劝他莫要过于操劳。
这日休沐,田娃正扶着韩林儿在庭院中慢慢散步,亲兵送来一份来自北平的密函。是徐达亲笔,信中除了通报陆路与敌军在辽西对峙的详细情况外,还特别提及,水师在金州登陆后,利用随船携带的轻型火炮和火箭,连续击溃了几股试图反扑的元军,士气大振。徐达在信中写道:“……赖陛下洪福,伯爷筹画之功,水师已楔入辽东腹地,纳哈出闻讯,已分兵南下防御,我陆路正面压力稍减。破敌之机,或在旬月之间……”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田娃心中振奋,将信的内容简要告诉了韩林儿。韩林儿虽不懂军国大事,但见夫君眉头舒展,也由衷感到高兴。
“夫君日夜辛劳,如今前线有了转机,也算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她柔声道。
田娃握着她的手,感慨道:“是啊,这不仅是前线将士的功劳,也有你们在后方默默支持的份。待孩子出生,这天下想必会更加太平。”
然而,喜悦与期待之中,也夹杂着一丝隐忧。随着韩林儿孕期渐长,妊娠反应也明显起来,时有不适。田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公务之余,更加悉心照料,并延请京师名医定期诊视,确保母子平安。
朝堂之上,辽东的战局依然是焦点。随着水师在辽东半岛的活跃,纳哈出果然如徐达所料,被迫分兵,陆路明军的压力减轻,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一份份开始转向乐观的战报,让朱元璋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田娃穿梭于繁忙的公务与温馨的家庭之间,虽然劳累,内心却无比充实。他深知,他为之奋斗的,不仅是帝国的疆土与秩序,更是这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希望。辽东的烽火,是为了熄灭更多未来的战火;而家中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则是这太平盛世最好的见证与延续。
他站在自家庭院中,望着北方渐次转红的枫叶,心中笃定:辽东的捷报,与家中的弄璋(瓦)之喜,或许会在这个秋天,一同到来。
喜欢我的发小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的发小是朱元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