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郝明

首页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兵魂传说郭嘉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百炼飞升录特种兵之神话传说大宋少年志之传说中的零斋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那些年西游的兄弟逍遥侯崇祯聊天群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郝明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全文阅读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txt下载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一年,贾政再次被朝廷任命为学政(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并定于八月二十日启程赴任。启程当天,他先拜别了家族的宗祠以及祖母贾母,随后宝玉和其他子弟们一路送到洒泪亭,众人依依不舍,泪眼相送。

却说贾政离家之后,外面的种种事务太多没办法记载。只说宝玉每日在园子里随心所欲地闲逛,白白浪费了宝贵时光,徒增岁月。

某天,宝玉正觉无聊之时,翠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笺递给他。宝玉便说:“我差点忘了,之前还说要去看望三妹妹呢,她现在怎么样?你倒先来了。”

翠墨回答说:“姑娘已经好多了,今天连药都不用吃了,只是稍微受了点凉。”

宝玉听罢,便展开那信笺阅读,只见上面写道:妹妹探春恭敬地写给二哥:

前晚雨过天晴,月色明亮如洗涤过一般,我因怜惜这样清丽的景色难得遇见,实在不忍心就此睡去。当时已近深夜三更,我还在梧桐栏杆下徘徊,不料被夜间的风露侵袭,竟患上了风寒。昨天承蒙二哥亲自前来关怀嘱咐,又多次派遣侍女前来探问病情,还赠予我新鲜的荔枝和您亲笔书写的字帖,真是让我深切感受到您的关怀与爱护!

此刻我伏在桌上,倚靠在床边静养之时,忽然想到历史上那些置身于名利场中的古人,尚且能在繁忙之中辟出一方山水小天地,远招近请朋友,热情款待,务求结交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其中流连忘返。他们或设立词坛,或开设吟咏诗社,虽然只是一时的兴起,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美谈。

我虽然才疏学浅,但也有幸栖身于山水之间,同时仰慕薛蟠和林黛玉的才华。在这有着清风庭院、明月楼榭的地方,可惜未能聚集诗人共赴宴饮;而那些点缀着杏花、溪流和桃花的美景,或许可以让我们沉醉于吟诗品酒之中。谁说结社吟诗的才华只属于男子?为何不让这如东山雅集般的聚会也有我们女子的份?如果您能乘着小舟踏雪而来,我定会扫净落花,恭候您的到来。

此信敬上。

宝玉看了之后,不由自主地高兴得拍起手来,笑着说:“还是三妹妹有高雅的情趣,我现在就去和人商量一下。”

说着,他便迈步离去,翠墨紧跟在他的身后。刚走到沁芳亭,就见园中后门处负责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张字帖走了过来。

那婆子一看见宝玉,立刻迎了上去,嘴里说道:“芸哥儿向您请安,他此刻在后门口等着呢,特地叫我送这字帖来。”

宝玉接过字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不孝之子芸恭敬地请求:愿父亲大人身体健康,福寿安康。自从我有幸得到父亲的庇护,成为您的儿子以来,我日夜都想着要尽孝,却遗憾地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实际能做的来报答这份恩情。之前因为需要购买花卉盆景,有幸借由父亲大人的福泽,结识了许多园艺师傅,也见识了不少着名的园林。某日,我偶然发现了一种珍稀的白海棠,这种花十分难得。于是,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最终只弄到了两盆。如果父亲大人能将我看作是亲生儿子一样疼爱,就请您留下这两盆白海棠赏玩。由于天气炎热,我担心园中的姐姐们不便出门,因此不敢亲自呈送,只能书信一封,表达我的敬意和请求。同时,也借此机会向父亲大人请安。不孝之子芸跪拜书写。

宝玉见状,笑着问:“就只有他一个人来了吗?还有没有其他人?”

那婆子回答说:“还有两盆花儿。”

宝玉说:“你去外面回话,就说我知道了,难为他还惦记着。你就直接把花送到我屋里吧。”

说完,宝玉一边和翠墨往秋爽斋走去,一边聊着,到了那里一看,只见宝钗、黛玉和迎春都已经在了。

大家看到他走进来,都笑着打趣道:“又一个来了。”

探春笑着说:“我不算庸俗之辈,只是突然有了个想法,写了几张帖子试着邀请大家,没想到大家都来了。”

宝玉笑道:“可惜有点晚了,早就该成立诗社的。”

黛玉道:“你们要成立诗社,可别算上我,我可不敢参与。”

迎春笑道:“你都不敢,还有谁敢呢!”

宝玉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都要振作起来,别互相谦让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句话吧。”

宝钗道:“你急什么!人还没到齐呢。”

话还没说完,李纨也来了,一进门就笑着说:“真是雅致得很!要成立诗社,我自告奋勇来主持。前阵子春天我就有过这个念头。但想了想,我又不会做诗,瞎掺和什么,所以就忘了提。既然三妹妹有兴趣,那我就帮你把这事儿兴办起来。”

黛玉说:“既然决定要成立诗社,我们个个都算得上诗翁了,不如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本名改掉,换成别号,这样才显得不俗气。”

李纨赞同道:“非常对,我们何不各自起个别号,这样互相称呼起来也显得文雅。我就自封‘稻香老农’,这个称号别人也不会占用的。”

探春笑着回应:“那我就叫‘秋爽居士’好了。”

宝玉想了想,说:“居士、主人这些称号终究不太贴切,而且显得有些累赘。这里有很多梧桐和芭蕉,如果用它们来起别号,或许会更好。”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欢芭蕉,就叫‘蕉下客’吧。”

大家都说这个称号别致有趣。黛玉笑着打趣道:“你们快把她牵走,炖成鹿脯来下酒吧。”

众人不解其意。黛玉继续笑道:“你们有所不知,古人有句话说‘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不就是一只鹿了吗?赶紧把她做成鹿脯吧。”

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探春也笑着回应:“你别急着用巧妙的话来骂人,我已经替你想好了一个非常贴切且美丽的别号了。”接着,她转向众人说:“古时候,娥皇、女英在竹子上洒泪,留下了斑痕,所以现在的斑竹又叫湘妃竹。现在她住在潇湘馆,又爱哭,将来要是想念林姐夫,那些竹子说不定也会变成斑竹呢。以后我们就叫她‘潇湘妃子’吧。”大家听了,都拍手叫好,觉得这个称号非常妙。

林黛玉低下头,不再说话。李纨笑着说:“我已经替薛大妹妹也想好了一个,也是三个字。”

惜春和迎春都好奇地问是什么。

李纨回答:“我打算封她为‘蘅芜君’,你们觉得怎么样?”

探春笑着说:“这个封号非常好。”

宝玉接着问:“那我呢?你们也帮我想一个吧。”

宝钗笑道:“你的号早就有了,‘无事忙’这三个字最合适不过。”

李纨说:“还是保持你原来的旧号‘绛洞花主’比较好。”

宝玉笑道:“那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还提它干嘛。”

探春说:“你的号已经够多了,再起新的做什么。我们喜欢怎么叫你,你就答应着好了。”

宝钗又说:“那我再送你一个号吧。有一个最俗的,但对你来说却最合适。世间难得的是富贵,更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通常不能兼得,但你偏偏都有了,所以就叫你‘富贵闲人’吧。”

宝玉笑道:“不敢当,不敢当!还是随你们随便叫吧。”

李纨转而问迎春和惜春:“你们两个起个什么号呢?”

迎春说:“我们又不太会写诗,起个号做什么呢?”

探春说:“虽然如此,还是起一个比较好。”

宝钗提议:“迎春住的是紫菱洲,就叫她‘菱洲’;惜春住在藕香榭,就叫她‘藕榭’吧。”

李纨说道:“这样安排就很好了。不过按年龄我最大,你们都得听我的主意,我保证这样大家都会满意。我们七个人成立诗社,我、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所以得把我们三个人排除在外,各自负责其他事务。”

探春笑道:“既然已经有了号,你还一直这样称呼,倒不如没有别号了。以后要是再叫错了,得定个惩罚规矩才行。”

李纨说:“等诗社成立以后,再来定惩罚规矩。我那地方宽敞,就在我那办诗社吧。我虽然不会作诗,但这些诗人应该不会嫌弃我这个俗客,我做东道主,这样一来,我自然也显得清雅了。如果要推举我做社长,光我一个社长可不够,还得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这两位学问渊博的来帮忙,一个负责出题限定韵脚,一个负责誊录和监督考场。当然,也不能硬性规定我们三个不作诗,要是碰到简单些的题目和韵脚,我们也试着作一首。你们四位可是要有限定的。如果同意这样就开始,如果不依我,那我也不敢参与了。”

迎春和惜春两人本性上对诗词不太热衷,再加上有薛宝钗和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在前,听了这话后觉得非常合自己的心意,都表示“非常赞同”。探春等人也明白她们的意思,见迎春和惜春如此满意,也不好再勉强,只好同意了。

探春笑着说:“这话也就罢了,只是想想自己觉得好笑,本来是我出的主意,结果反而被你们三个管起来了。”

宝玉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去稻香村吧。”

李纨说:“都是你们忙,今天不过是先商议一下,等我再另行邀请。”

宝钗提议:“我们也要定好每隔多少天聚会一次才好。”

探春说:“如果聚会得太频繁,反而没意思了。一个月里,两三次就足够了。”

宝钗点头赞同:“一个月两次就足够了。确定了日期后,风雨无阻。除了这两天外,如果有人兴致高,想多加一次聚会,或者愿意到别人那里去,或者顺便参加,都是可以的,这样不是更灵活有趣吗?”

大家都说:“这个主意更好。”

探春说:“既然这个主意是我先想出来的,我得先做一回东道主,这样才不算辜负了我的这番兴致。”

李纨回应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明天就由你先开一次诗社怎么样?”

探春提议道:“明天不如就今天,现在这个时候就挺好的。你来出题,菱洲负责限定韵脚,藕榭来监督。”

迎春建议:“我觉得不必由一个人来决定题目和韵脚,抽签决定更公平。”

李纨想了想,说:“我刚来时,看到他们抬进来两盆白海棠,真是漂亮的花。你们何不以此为题来作诗呢?”

迎春犹豫道:“还没欣赏过呢,就先作诗。”

宝钗解释说:“不过是白海棠而已,何必非要见过实物才能作。古人的诗赋,大多是寄托情感和兴致罢了。如果都要等到亲眼见过才能创作,那现在也就没有这些诗了。”

迎春点头赞同:“既然如此,那就由我来限定韵脚吧。”说着,她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诗集,翻开一页,正好是一首七言律诗,于是递给众人看,决定大家都作七言律诗。

迎春合上诗集,转头对旁边的一个小丫头说:“你随便说一个字吧。”

那丫头正靠着门站着,随口说了个“门”字。

迎春笑道:“那就以‘门’字为韵,属于‘十三元’韵部了。第一个韵脚就定这个‘门’字。”

说完,她又叫人拿来韵牌匣子,抽出标有“十三元”的那一格,再吩咐那小丫头随意抽取四块韵牌。小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牌来。

宝玉说:“这‘盆’和‘门’两个字有点难写呢!”

待书准备好了四份纸笔,大家便开始静静地思考起来。只有黛玉时而抚摸着梧桐树,时而观赏秋色,时而和丫鬟们嬉笑。

迎春又吩咐丫鬟点了一支“梦甜香”。这种香只有三寸多长,跟灯草差不多粗细,因为它很容易烧完,所以就用它烧完的时间作为限制,如果香烧完了还没写完就要受罚。

不一会儿,探春就先写好了,自己提笔写完,又修改了一会儿,然后递给迎春。然后问宝钗:“蘅芜君,你写好了吗?”

宝钗说:“写是写好了,只是不太好。”

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走来走去,对黛玉说:“你看,她们都写好了。”

黛玉说:“你别管我。”

宝玉见宝钗也已经誊写完毕,便说:“不得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写了四句。”

他又对黛玉说:“香快烧完了,你还蹲在那潮湿的地上干什么?”

黛玉也不理他,宝玉说:“我可顾不上你了,不管怎样先写出来再说吧。”说着,也走到桌前写了起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如果看完了还不交卷的话,是一定要受罚的。”

宝玉说:“稻香老农虽然不擅长写诗,但却擅长鉴赏,而且最公正,你就来评判优劣吧,我们都服你。”

大家都说:“当然。”

于是大家先看探春写的诗稿:

咏白海棠

(限门盆魂痕昏)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大意为:夕阳映照下,寒草环绕着重重门户,雨后盆中铺满了青翠的苔藓。白玉般的精神难以比拟其高洁,冰雪铸就的肌骨令人心醉神迷。那娇弱的一点芳心似乎不堪重负,三更时分,月影下留下她倩丽的痕迹。别说什么白衣仙子能够羽化登仙,她多情地陪伴着我,在这黄昏时刻共赋诗篇。

大家看了,称赞一回,又看宝钗的: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珍视着娇美的姿态,在白天轻轻合上房门,我亲自提着水瓮,细心浇灌那布满青苔的花盆。仿佛用秋水洗去了胭脂的痕迹,在台阶上映出清新脱俗的影子;又似以冰雪般纯净,唤来了露珠点缀的花魂。花朵淡雅到了极致,才更显其娇艳非凡;心中若愁绪过多,又怎能保持如玉般无瑕无痕呢?我愿凭借这份高洁,来回报自然的恩泽,默默地站立着,不言不语,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昏黄。

(注:根据脂评,宝钗所作的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她的诗作中,品德行为被置于首位,而才华技艺则是次要的。那些纤巧浮华的辞藻、绮丽浓艳的语言,在她的笔下被彻底摒弃。这并非因为她不能运用,而是她不屑于这样做。而在这诗词里面则暗藏讽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内容。)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写的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意为:浅淡的秋意映照在层层叠叠的门户之间,七朵攒聚的白菊犹如盆中堆满了皑皑白雪。它们宛如刚出浴的杨贵妃,冰肌玉骨,倩影婆娑;又似捧心的西施,灵魂纯净,宛若美玉雕琢。清晨的微风未能吹散那千丝万缕的愁绪,夜里的细雨反而增添了一抹泪痕。独自倚靠在彩绘的栏杆旁,仿佛心中有所寄托,此时,远处传来捣衣的砧声和幽怨的笛声,伴随着黄昏的降临,更添几分凄清与哀愁。

众人观赏后,宝玉称赞探春的诗作,而李纨却始终认为宝钗的诗更有气度和品位,于是又催促黛玉作诗。

黛玉问道:“你们都已经写好了吗?”

边说边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完成后随手扔给了大家。李纨等人接过一看,只见黛玉写的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读了这句话,宝玉首先拍手叫好,连声说:“这是怎么想出来的!”接着又看下文写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大家看了之后,都不由自主地叫好,称赞道:“确实与别人的想法大不相同。”

接着又看下一条写道: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此诗大意为:半拉起湘妃竹制的帘子,半掩着房门,用冰雪覆盖的泥土作为盆栽的基底,用美玉雕琢成花盆。花朵仿佛偷偷借取了梨花的三分洁白,又巧妙地融入了梅花的一缕神韵。她就像月宫中的仙子,穿着洁白的衣裳,又似秋日闺房中满怀哀怨的少女,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痕。那份娇羞与沉默,她能向谁倾诉?只能疲倦地倚在西风中,直到夜色深沉。

大家看了之后,都认为这首诗最好。

李纨说:“要说风流别致,自然是这首诗;但要论含蓄深沉,终究还是蘅芜君的诗更胜一筹。”

探春道:“这个评价很中肯,潇湘妃子应该排在第二位。”

李纨接着说:“怡红公子排在最后,你服气吗?”

宝玉说:“我那首诗本来就不怎么样,这个评价很公正。”他又笑着说:“只是蘅芜君和潇湘妃子的两首诗还需要再斟酌一下。”

李纨道:“评价原本就是按照我的想法来的,跟你们没关系,再有异议的一定要受罚。”

宝玉听了,只好作罢。

李纨又说:“从今以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和十六这两天开社,出题和限韵都要听我的。这期间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另外选日子补开,哪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也不管。但到了初二和十六这两天,一定要到我这儿来。”

宝玉说:“到底还是得给诗社起个名字才好。”

探春道:“太俗了不好,太新奇、太刁钻古怪也不好。刚好现在是海棠诗的开端,就叫海棠社吧。虽然有点俗,但因为确实与这件事相符,也就不碍事了。”

说完,大家又商量了一会儿,稍微用了些酒和果子,然后才各自散去。有的人回家了,有的人去了贾母或王夫人那里。当时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别的话了。

且说袭人瞧见宝玉匆匆浏览过字帖后,便与翠墨慌慌张张地离去,心中纳闷不知究竟所为何事。稍后,又见后门的一位婆子送来了两盆海棠花。

袭人询问花的来源,那婆子便讲述了宝玉之前吩咐的缘由。袭人听后,吩咐将花摆好,并让婆子们在下房稍候。她自己则返回屋内,称了六钱银子封装好,又另拿了三百钱,一并递给那两位婆子,说道:“这银子赏给抬花来的小伙子们,这钱你们拿去打酒喝吧。”

婆子们闻言,喜笑颜开,连声道谢,起初不肯接受,但见袭人态度坚决,最终收下了。

袭人接着问:“后门外面可有当值的小子们?”

婆子连忙回答:“每天都有四个,专为里面随时差遣准备的。姑娘有何吩咐,我们这就去传达。”

袭人笑道:“没什么特别的吩咐,只是宝二爷要派人往小侯爷家给史大姑娘送东西,你们来得正好,顺便出去叫后门的小子们雇辆车来。回头你们就直接到这里拿钱,省得他们再往前院乱窜。”

婆子应承着离去了。袭人回到房中,准备用碟子装上东西送给史湘云,却发现格子上原本放缠丝白玛瑙碟子的地方空了。

她转身看到晴雯、秋纹、麝月等人正聚在一起做针线活,便问道:“那个缠丝白玛瑙碟子哪儿去了?”

众人听到袭人问话,纷纷互相看看,都想不起那个碟子的下落。

过了好一会儿,晴雯笑着说道:“那是给三姑娘送荔枝用的碟子,还没送回来呢。”

袭人接话道:“平时送东西用的器皿那么多,干嘛非得用这个。”

晴雯回应:“我何尝不也是这样说,但他说这个碟子配上新鲜的荔枝才显得好看。我送去后,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让我连着碟子一起放着,结果就没带回来。你再看看那边架子上最上面的一对联珠瓶,也还没收起来呢。”

秋纹听了,笑着插话道:“说起这瓶子,我又想起一件趣事来。我们宝二爷心血来潮,孝心大发,那次园里的桂花开了,他折了两枝原本打算自己插瓶的,结果突然想到这是园里新开的花,不敢自己先享用,特地拿下那一对瓶子,亲自灌水插好花,叫人拿着,一瓶送去给老太太,一瓶送去给太太。谁知他这孝心一动,连跟去的人都沾光了。那天恰好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高兴得不得了,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得到。别人还只抱怨我偏疼他呢。’你们也知道,老太太平时不大和我说话的,可能觉得我不太入她的眼。那天她竟然叫人拿了几百钱给我,说我看着怪可怜的,身子又单薄。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的是这份脸面。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她们好多人一起翻箱子,找太太年轻时穿过的颜色衣裳,不知道要给谁。一看见那花,连衣裳也不找了,只顾看花。二奶奶还在旁边凑趣,夸宝玉如何孝顺,如何懂事,说了一大堆。当着众人的面,太太觉得自己脸上有光,也堵住了别人的嘴。太太更加高兴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能得到,但不像这次这么有面子。”

晴雯笑着骂道:“呸!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那是把好东西给了别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好意思呢!”

秋纹回应道:“不管是谁剩下的,总归是太太给的恩典。”

晴雯不屑地说:“要是我的话,我才不要呢。就算是别人不要的给我勉强可以接受,但大家都是这屋里的人,难道谁比谁更高贵吗?把好东西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愿不要。就算得罪了太太,我也不受这种窝囊气。”

秋纹连忙追问:“是给这屋里谁的?我前几天病了回家休息,不知道这事。好姐姐,你告诉我是谁吧。”

晴雯打趣道:“我告诉你又能怎样?难道你现在还能退回去给太太不成?”

秋纹笑道:“乱说!我就是听听高兴高兴。哪怕是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要领了太太的恩典,其他的我才不管呢。”

大家听了这话,都笑了起来,说:“骂得真巧,不就是给了那只西洋斑点哈巴狗了嘛。”

袭人也笑着骂道:“你们这些嘴碎的!一有空就拿我开涮。看你们一个个将来怎么收场!”

秋纹笑着赔罪道:“原来是姐姐得了,我真不知道。我给你赔个不是吧。”

袭人笑着警告道:“别轻狂了。你们谁快去拿个碟子来才是正经事。”

麝月说:“那个瓶子有空的时候也该收回来了。老太太屋里还好些,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其他人倒也罢了,赵姨娘那帮人要是看到这是咱们屋里的东西,肯定会故意弄坏才甘心。太太也不太过问这些琐事,不如早点收回来比较稳妥。”

晴雯听后,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说:“这话在理,我去把它取回来。”

秋纹说:“还是我去取吧,你去拿你的碟子好了。”

晴雯笑道:“我偏要去取这一回。好事都让你们赶上了,难道就不许我赶上一回?”

麝月笑道:“总共就那么一回秋丫头得了件衣裳,哪有那么巧,今天你又刚好碰到找衣裳的事?”

晴雯冷笑道:“就算碰不到衣裳的事,或许太太看我勤快,能从她的公费里分出二两银子给我,也说不定呢。”说完又笑道:“你们别跟我藏着掖着,什么事我能不知道?”边说边往外跑去。

秋纹也跟着她出来,自己去探春那里拿了碟子回来。

袭人准备好了所需物品,随后叫来了本地的一位老仆人宋妈妈,对她说:“你先去好好洗漱一番,换上适合出门的衣服。现在我派你给史大姑娘送些东西过去。”

宋妈妈回应道:“姑娘尽管把东西交给我,有什么吩咐也告诉我,我整理好就一并带去。”

袭人听后,便递过两个小巧精致的掐丝盒子。她先打开一个,里面盛放着红菱和芡实这两种新鲜水果;再打开另一个,是一碟用桂花糖蒸制的新栗子粉糕。

袭人接着说:“这些都是今年咱们园子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特地让送来给姑娘尝尝鲜。还有,前几天姑娘夸那玛瑙碟子漂亮,这次就让姑娘留着赏玩吧。这个绢包里装的是姑娘之前让我做的针线活,姑娘别嫌弃手工粗糙,能用就好。记得帮我们向姑娘问好,也代宝二爷问好。”

宋妈妈问:“宝二爷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话要说?姑娘最好再去问问,省得回头说漏了。”

袭人于是问秋纹:“刚才你去三姑娘那里了吗?”

秋纹答道:“她们都在那儿商量成立诗社的事,还都在作诗呢。应该没什么急事,你直接去吧。”

宋妈妈听后,便接过东西离开,去换上出行的衣物。

袭人又叮嘱她:“从后门走,那边有小厮和车子等着呢。”宋妈妈随即离去,没有什么其他需要说的事情了。

宝玉回来后,首先急着去观赏了一番海棠花,然后回到房间,跟袭人提及了要成立诗社的事情。

袭人也向宝玉转述了自己派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东西的事情。宝玉听后拍手笑道:“我竟然把她给忘了。总觉得心里有点事,就是想不起来,多亏你提醒。我正打算邀请她呢。如果诗社里少了她,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袭人劝道:“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图个乐呵。她的情况跟你们不同,在家做不了主。你告诉她,她想来也来不了;不来呢,她又心心念念的,免得让她心里不痛快。”

宝玉说:“没关系的,我去跟老太太说,打发人去接她。”

两人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了,回复说事情已经办好,并向袭人表达了谢意。

宋妈妈还说:“我问二爷在做什么,我说是和姑娘们一起成立诗社作诗。史大姑娘听说作诗没叫她,急得不行。”

宝玉一听,立刻起身往贾母那里去,坚持要立刻派人去接史湘云。贾母说:“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再去吧。”宝玉只好作罢,回来后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第二天早上,宝玉又急忙跑到贾母那里催促快点派人去接人。一直等到午后,史湘云终于来了,宝玉这才安心。

一见面,宝玉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湘云,还想拿自己的诗作给她看。李纨等人说:“先别给她看诗,先告诉她诗韵。她来得最晚,先罚她作一首诗。如果写得好,就请她加入诗社;如果不好,还要再罚她做一次东道主。”

湘云笑着说:“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快把韵脚给我,我虽然不一定能写好,但也只好勉为其难了。只要能让我加入诗社,就是让我扫地焚香我也愿意。”

大家见她这么有趣,更加喜欢她,都埋怨昨天怎么把她给忘了,于是赶紧把韵脚告诉她。史湘云满心欢喜,等不及仔细推敲修改,一边和人聊着天,心里早已构思完成,随即找来一张便纸匆匆写下,笑着先说:“我按照韵脚和了两首诗,写得好不好我可不知道,不过是应付差事罢了。”说着就把诗递给了大家。

大家说:“我们四首诗已经算是绞尽脑汁了,再多一首也想不出来了。你倒是弄了两首,哪有那么多话说,肯定是抄了我们的。”

一面说,一面看诗,只见那两首诗写道: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大意为:

昨天,一位神仙降临到了都城,带来了一盆珍贵的蓝田玉雕琢的盆景。

这盆景宛如寒霜中的仙子特别偏爱清冷之境,而非因为像那离魂的倩女一般有着哀怨之情。

秋日的阴霾中,这盆景仿佛捧出了一捧哪里的雪?雨滴落下,又为其增添了几分隔夜的痕迹。

让人高兴的是诗人对此吟诵不倦,怎能让这美景在朝朝暮暮中寂寞无闻?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其二

蘅芜与芷草铺就的石阶通向爬满薜萝的门户,白海棠无论是栽于墙角还是置于盆中都很合适。

花因喜爱高洁而难以找到伴侣,人因感伤秋天而容易黯然神伤。

玉制的蜡烛在风中流干了泪水,晶莹的帘幕隔断了月光留下的痕迹。

深藏心中的幽情想要向嫦娥倾诉,无奈空荡荡的走廊夜色太过昏暗。

大家边读边赞叹,每读到一句精彩之处就惊叹一声,纷纷称赞道:“这首海棠诗写得真好,确实值得我们成立一个海棠诗社。”

史湘云提议说:“那明天就先罚我做东请客,让我先来发起一次聚会,大家意下如何?”

众人听后,都说:“这主意太棒了!”接着,他们又回过头,对史湘云昨天的诗作了一番品评。

到了晚上,宝钗邀请湘云去蘅芜苑休息。在灯光下,湘云盘算着如何筹备诗社并确定活动的主题。

宝钗听了她好一会儿的计划,觉得都不太合适,于是对她说:“既然要开办诗社,就得有人做东。虽说这只是个娱乐活动,但也得考虑周全,既要让自己方便,又不能得罪人,这样大家才会玩得开心。你在家又不能做主,每个月就那么几串钱,连日常开销都不够。现在又忙着搞这些不紧急的事情,要是你婶婶知道了,肯定会更加埋怨你。再说,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也不够办这次东道。难道你要为了这个向家里伸手要钱?或是向我们这里要吗?”宝钗这一番话说得湘云开始犹豫起来。

宝钗说:“对于这事儿,我心里已经有数了。我们当铺有个伙计,他家田里养的螃蟹特别肥美,前几天还给我们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开始,包括园子里的众人,大半都爱吃螃蟹。前几天姨娘还提起想在园子里赏桂花、吃螃蟹,只是因为有事给耽搁了。你现在先别提诗社的事,就当作一次普通的宴请。等大家吃完饭散了,我们有的是时间作诗。我会跟我哥哥说,让他准备几篓特别肥大的螃蟹来,再从铺子里拿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这样既省事,大家又能一起热闹热闹!”湘云听了,心里非常佩服和感激,直夸宝钗想得周到。

宝钗又笑着说:“我是真心为你好。你千万别多想,以为我看轻了你,那我们的关系就白处了。如果你不多心,我马上就让人去准备。”

湘云连忙笑道:“好姐姐,你这么说,反倒是让我多心了。要是我连这点好歹都分不清,还算什么人呢?如果我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待,上次那些家务琐事和烦心事,我也不会那么尽情地告诉你了。”

宝钗听了这话,便叫来一个婆子吩咐道:“你去跟大爷说,要几篓像前几天那样的肥大螃蟹来,明天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跟大爷说,千万别忘了,我今天已经请好人了。”

那婆子出去说明情况后回来,没有其他事情了。

这时,宝钗又对湘云说:“诗题还是不要太过新奇巧妙的好。你看古人的诗中,哪里有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或是极难押的韵呢?如果题目太过新奇,韵脚太过险峻,反而难以写出好诗,终究显得格局不大。写诗固然要避免陈词滥调,但也不能刻意追求新奇,最重要的是立意要清新脱俗,这样用词自然就不会显得俗气了。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纺织、刺绣才是我们女子应当专注的本分。有空闲的时候,不如多读几章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书来得正经。”

湘云只是连连点头,笑着回应:“我现在心里琢磨着,昨天作了海棠诗,今天想试着作几首菊花诗怎么样?”

宝钗道:“菊花倒是应景,只是前人已经写得太多了。”

湘云说:“我也是这么想,怕写不出新意,落入俗套。”

宝钗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有了,我们不妨把菊花当作配角,人作为主角,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则用通用的。这样既咏菊,又叙事,前人没有这样写过,也就不会落入俗套。既描绘了景物,又咏物抒情,既新颖又大气。”

湘云笑道:“这主意真不错。只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虚字好,你先想一个给我听听。”

宝钗思索片刻,微笑着说:“《菊梦》这个题目就挺好。”

湘云听后,也笑着说:“确实不错。我这儿也有一个,叫《菊影》怎么样?”

宝钗回答说:“也还行。只是已经有人写过了,如果题目多的话,这个也可以算上。我这儿还有一个呢。”

湘云迫不及待地说:“快说出来听听。”

宝钗道:“《问菊》如何?”

湘云听后拍案叫绝,接着说道:“我有了,《访菊》怎么样?”

宝钗称赞这个题目也有趣,并提议:“不如我们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下来再好好挑选。”

说完,两人研墨蘸笔,湘云负责写,宝钗则负责念,不一会儿功夫就凑齐了十个题目。

湘云看了一遍后,又笑着说:“十个题目还不够成一幅画,干脆我们凑成十二个,这样就完整了,就像人家字画册页那样。”

宝钗听了,又想了想,再添了两个题目,一共凑成了十二个。接着又说:“既然这样了,我们再给它们编个次序。”

湘云说:“这样就更好了,我们简直可以编出一本菊花诗集了。”

宝钗接着说:“第一首定名为《忆菊》,因为怀念而不得见,所以有了第二首《访菊》去寻找它;访到了便种下,这就是第三首《种菊》;花开之后,自然要对花欣赏,于是有了第四首《对菊》;对着菊花兴致更浓,便折下几枝插瓶赏玩,这就是第五首《供菊》;供了菊花却不吟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第六首便是《咏菊》;既然已经写入诗篇,那就该用笔墨描绘它的形态,第七首便是《画菊》;做了这么多关于菊花的事情,却还不清楚菊花到底妙在哪里,不禁发问,第八首便是《问菊》;如果菊花能解人意,定会让人欣喜若狂,这便是第九首《簪菊》。至此人事已尽,但菊花的韵致犹存,于是接着以《菊影》和《菊梦》两首诗作为第十和第十一首;最后用一首《残菊》来总结前面所有关于菊花的诗篇,收束这一系列的盛景。这便是秋天最美的景致和雅事了。”

湘云按照宝钗的话把题目记录下来,又看了一遍,接着问:“这些诗应该用什么韵脚?”

宝钗说:“我一向最不喜欢限制韵脚的,明明能写出好诗,何必被韵脚所束缚呢。咱们可别学那些小家子气的人,只管出题,不拘泥于韵脚。本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偶尔得到好句取乐,不是为了这个去为难别人。”

湘云说:“这话很对。这样大家的诗作还能更上一层楼。只是咱们五个人,却有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个人都要作十二首吗?”

宝钗说:“那也太难为人了。我们把这些题目誊写好,都要求是七言律诗,明天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想作哪一个就作哪一个。有能力的,十二首都作也可以;没能力的,一首不作也没关系。才思敏捷、下笔成章的人最为尊贵。如果十二首都已经有人作了,就不许后面的人再赶着作,罚他就是了。”

湘云说:“这样也好。”

两人商议妥当后,才熄灯安睡。要知道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雾都侦探小时候救的校花,长大后她倒追我十龙夺嫡仙农宗肌肉影帝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生子当如孙仲谋虐他成瘾,宠她成性猎谍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悍明九十年代小奋斗神权之上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和离后王爷真香了龙翔仕途旧金山往事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一觉醒来我隐婚了
经典收藏南唐晚来风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人在大唐本想低调贤王传特种兵之一夫当关终极潜伏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秦时韩公子坏坏相公好难缠:女人,敢不要我【完结】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从水浒迎娶潘金莲开始纵横诸天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护国驸马爷从伍千里开始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秦有锐士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大宋祖王爷
最近更新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红楼新君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衙役凌云志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大周皇商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我的发小是朱元璋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乡野奇途长安新火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郝明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txt下载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最新章节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