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奇怪,皇帝老儿的身影怎么好像瞬间高大了一点呢?
小皇子南宫景揉了揉眼睛,偷瞄了几眼老皇帝南宫俞。
奥,原来是错觉啊,还是一直以来那副死人样。
不过,这朝里的大臣们怎么都这么老啊,不是说我大瀚朝才立国七年吗,这是从敬老院挖来的人当臣子?
不解的小皇子南宫景看向一旁的太子南宫准,偷偷摸摸问道:
“大皇兄,咱们大瀚的臣子怎么年纪都这么大啊?”
太子南宫准一脸尴尬,总不能告诉九弟,因为咱们国家太弱了,没有青年才俊来投奔,所以只能提拔任用这些一把年纪还在各地当基层官吏的人吧?
他思索良久,给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的解释:
“这个……因为咱们大瀚厚待过往功臣,所以太祖爷留下的臣子们都得到了重用,现在他们还没到辞官归乡的年纪,所以年纪都偏大一些。”
“哦,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君臣之间相处得这么融洽。”
太子南宫准闻言,脸一红把头扭到一边,默默吐槽:
不,九弟。
那是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从太祖爷军中提拔上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父皇叔伯辈的人,看着父皇长大的,不尊敬不行啊。
越想越觉得绷不住的太子南宫准只好装作无意地看向天幕,以此转移小皇子南宫景的注意力。
【瀚平帝南宫俞在位时的主要贡献啊,可以用休养生息四个字来概括。
但是我们是来了解历史的,不能如此简单地就略过一个守成之君的功绩,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咱们现在都知道了,瀚平帝南宫俞即位时面临的,是一个刚刚平定下来的地盘,这个地盘儿呢就是南方的丹阳郡这一整个郡。
瀚太祖南宫义啊,把这样一片地方打下来之后,就去世了,没有留下来什么可以借鉴的政策,丹阳郡各地的基层治理还是在延续老样子。
那老样子是什么样子呢?是贪官污吏横行于世,土匪盗贼猖獗不休。
面对这样的局面,瀚平帝南宫俞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剿匪。
他认为啊,盗贼的出现是由于吏治的腐败,不能约束住民间的违法行为发生。
而土匪呢,则要更严重一些,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底层的压迫太严重了,才导致的土匪横行,土匪也更难解决。
因为往往是一群土匪聚集在一块儿,在山上建了很多个寨子,这些土匪呢就流窜在各个隐蔽的寨子里边,与剿匪的军队缠斗,而且缠斗的结果往往是剿匪的军队无功而返。
因为就算你一时成功剿灭了土匪,你派来的军队不可能长期在这么艰苦的地方驻扎,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匪患又会重新的形成起来。
了解了我国古代土匪的行为习惯之后,咱们再来看看丹阳郡这块地方。
历朝历代,丹阳郡这个地方的匪患都极其严重。
因为丹阳郡不仅有山,而且是有大量的山,百分之70的地方都是山地地形,境内山脉纵横、地形险要,是土匪长期盘踞的天然据点。
不仅地形险要,这里边的土匪也是出奇的强大。
因为丹阳郡的山里边啊,有铜铁矿,也有少量的耕地,这就为土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和粮食补充,让他们的战斗力啊,出奇的强。
所以历代的中央政府都没能很好的解决这里的匪患问题。
而到了瀚平帝南宫俞这里呢,他就说一定要彻底地剿除匪患,把这些山里边的铜铁矿和耕地资源拿到手里。】
“大皇兄,父皇还有这么意气风发的时候吗?”
小皇子南宫景这次真的是震惊了,老皇帝还有这么硬气的时候?这也太帅了!
太子南宫准点点头,轻声回复:
“九弟啊,父皇好歹也是天子,自然是有硬气的时候。不过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九弟你知道太祖爷开国之后,咱们丹阳郡有多少人口吗?”
“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有不到5万户,大概15万人。”
“什么?!”
“你看,就这么一点人口,耕地又少,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资源出去交换粮食,如果不剿除山匪,把山里面的人口,耕地,铜矿,铁矿拿到手里,咱们大瀚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说着说着,太子南宫准长叹一口气,说道:
“根据户籍上的记载,大乾末年的时候这丹阳郡还有13万户,60多万人,现在26年过去,丹阳郡就只剩下15万人了……唉!这吃人的乱世啊。”
“这……”
看着一脸痛苦之色的小皇子南宫景,太子南宫准摸了摸他的小脑瓜,说道:
“九弟啊,如果你真有本事结束这混乱的世道,皇兄就把这太子之位让给你,这天下已经苦了太久了,皇兄也想看看书里所谓的太平是个什么样子。”
小皇子南宫景静静地靠在太子南宫准怀里,听着太子不断地念叨从前的种种艰险与不易。
【要剿灭丹阳郡的土匪是很艰难的,所以下诏之前呢,瀚平帝南宫俞还是先询问了一下丞相赵伏的意见。
他就问赵伏说,咱们手头的这些兵力,足够剿除这些土匪吗?
赵伏回答说不够,就咱们手头能动用的这不到一万人去剿匪,很难取得什么大的进展。
那赵伏这么一回答,瀚平帝南宫俞就慌了。
他就问,那该怎么办?
要知道不把这个匪患除掉,得到山里的资源,大瀚是很难有什么发展的。
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丹阳郡里边儿70%的地方都是山地,本来地盘就小,如果不能占据山地,得到里面的资源,那就跟等死没区别了。
原因就在于丹阳郡周围几个郡的人口和资源都大于它,等这些地方的统治者花几年缓过劲来,大瀚基本上毫无胜算。
那赵伏这个时候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去剿匪,一定要去剿匪,把能带的兵能带的粮食都带上,要大张旗鼓地去。
并且啊,还不能只有兵将去,你这个皇帝也得跟着一块儿去,最好也披着甲胄一起上前线作战。
那瀚平帝南宫俞就很不理解,说为什么啊?
我不擅长打仗你又不是不知道,去了不也是给将领添乱吗?
赵伏回答说,军队的指挥权可以交给别人,但是你这个皇帝,一定要去,一定要亲自出现在战场第一线。
说完这番话,赵伏就开始详细解释。
解释之前呢,赵伏先问了一个问题,是这样子问的。
他问瀚平帝南宫俞说,现在咱们大瀚的太祖爷去世了,去世之前呢,他带兵平定了整个丹阳郡,你觉得现在的百姓们是怎么看咱们大瀚的?
瀚平帝南宫俞想了想,回答说不知道,他不清楚百姓们到底是欢迎大瀚,还是反对大瀚。
赵伏听完回答又说,其实民间的百姓们也是这样,他们是很感激太祖爷带兵杀了之前的贪官污吏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你这个新上位的皇帝是个什么态度。
你是要像之前的那些贪官污吏们一样压榨他们呢,还是要实行仁政,给他们这些百姓一些喘息的机会呢?
瀚平帝南宫俞回答说,那自然是要施行仁政,宽以待民。
赵伏问,那你要怎么样让百姓们知道你的态度呢?又要怎么样施行你的仁政呢?
瀚平帝南宫俞回答说,我可以让人去张贴告示来昭告自己的意思,再任用忠心并且廉洁的官员去施行仁政。
到了这个时候,赵伏提出了真正的问题,你手下有那么多怀有忠诚的廉洁官员吗?
瀚平帝南宫俞一听,确实是这样,信得过的人没有几个。
而随便指派一些人去办事,他又不放心,担心别人把好事办成坏事,让自己的仁政变成迫害百姓的苛政。
瀚平帝南宫俞这下子没辙了,诚心发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赵伏回答说,按我刚才说的去做,亲自出现在剿匪的一线。
瀚平帝南宫俞这时很疑惑,不是说兵力不够,很难有进展吗?
赵伏回答说,正是打不过,所以才要打!
让整个丹阳郡的百姓看到你这个新皇帝的态度,看到咱们这个新生的大瀚朝廷对于匪患的态度。
前面太祖爷诛杀各地的贪官污吏,已经为咱们大瀚赢得了一定的民心基础,现在你这个新皇帝再亲自带兵去剿匪,百姓们看见之后,咱们大瀚的民心啊,就稳固了。
瀚平帝南宫俞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又问,那该到哪去找忠心的臣子呢?
赵伏回答说,从军队里来找。
他说咱们的这个军队里呀,有很多人他其实已经残疾了,有的还有一些别的毛病,总之已经不适合继续作战了。
咱们先把这些人升到一个训练新兵的位置上去,因为咱们要剿匪,咱们的兵力又不足,那是一定要招募丹阳郡的青壮来当兵的。
让咱们军队里的这些伤兵残兵去训练他们,初步的让青壮们接触咱们的军队,进而与军队里的这些人产生联系。
再说这个青壮,一个青壮就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宗族的核心,他们接触了咱们的人之后,难免就会产生一些利益上的往来,渐渐的就会有人与这些青壮处好关系。
这样做了之后,咱们的军队里有了当地的人,然后咱们可以把这些伤兵残兵,以及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派到这个丹阳郡各地去当官。
派去当官的这些人呢,都来自于太祖爷留下的军队,亲手建立起了大瀚,对陛下是忠心耿耿,也了解底层的苦难,他们过去当官执政,是很合适的。
再说到了咱们军队里的这些青壮,只要是打仗就一定会有人立功,到时候咱们挑一些立过功的青壮到各地去当二把手,辅助咱们的人执政,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吏治的廉洁程度。
这个政策实行的时间一长,咱们在丹阳郡的统治也就稳如泰山了。
瀚平帝南宫俞听完,惊为天人,赶忙拉住丞相赵伏的手说,「善!得卿如此,国家之幸矣。」
之后马上下诏按照赵伏的谋划去做,亲自披甲上马,带领军队出征了。
两个人走之前,把国政托付给了太子南宫准,然后就放心地剿匪去了。】
喜欢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