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战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血腥气混杂着泥土的腥味弥漫在空气中。晋军的士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清理战场,收缴战利品,掩埋同泽,亦将楚军遗弃的尸首推入巨大的坑中。胜利的欢呼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沉默与执行命令的麻木。战争的残酷,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军大帐已然重新立起,虽略显简陋,却自有一股威严肃穆之气。晋文公重耳卸去了染血的甲胄,换上一身诸侯常服,端坐于帐中。狐偃、先轸、栾枝、赵衰等重臣分列两侧,人人脸上虽带疲色,眼中却闪烁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昂扬。
捷报已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四方,震动天下。但胜利之后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此战,赖诸位卿家之力,赖三军将士用命,方得此大胜。”晋文公的声音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然楚军虽溃,其势未绝。楚王败归,必怀怨恨。我晋国霸业初定,尤需谨慎。”
他的目光首先看向先轸:“先轸大夫,奇兵袭扰,决胜城濮,卿居首功!然那支‘卫军’……”
先轸立刻躬身:“禀主公,此事乃狐偃大夫与臣共同谋划。卫侯新降,其心未附。臣等以利诱之,以威迫之,使其遣其世子(即那位质子)率国内精锐,借道戎狄,长途奔袭,于关键时刻击楚侧后。此事未经主公明示,擅自行事,请主公降罪。”他虽请罪,语气却无丝毫悔意。
狐偃接口道:“此乃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事先禀报,恐消息泄露。臣愿与先轸大夫同罪。”
晋文公摆手:“二位卿家临机决断,建此奇功,何罪之有?反当重赏!只是卫军伤亡如何?其世子现在何处?”
“卫军折损近半,其世子正于营外候见,听候主公示下。”
“传。”晋文公颔首。片刻,那位年轻的卫国世子入帐,虽经苦战面带风尘,眼神却颇为精明强干,恭敬行礼。
晋文公温言抚慰,大加赞赏,当场承诺将助其巩固在卫国的地位,并赐予厚赏。卫国世子感激涕零,心中却知从此卫国将更深地绑于晋国战车之上。一番恩威并施,晋文公轻松地将这场“意外之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治收益。
与此同时,楚军溃败的消息,已如瘟疫般向南蔓延,率先抵达楚国边境重镇——申邑。
镇守申邑的楚将得闻城濮惨败、大王溃逃的消息,如遭晴天霹雳,骇然失色。 “这……这如何可能?!”他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因为溃败下来的残兵已经开始零星出现,带来的皆是令人绝望的描述。
“快!紧闭城门!加派哨探!严密戒备晋军追兵!”守将慌乱地下令,整个申邑瞬间笼罩在巨大的恐慌和备战气氛中。他们不知晋军是否会乘胜南下,直捣楚国腹地。
这种恐慌情绪随着溃兵的涌入,迅速向楚国腹地扩散。郢都再次震动,比之前听闻烽火时更为剧烈。太子商臣惊慌失措,一面加强郢都防务,一面接连派出使者,火速北上打探楚王下落并接应。
而在败退的路上,楚成王收拢了部分残兵败将,与斗椒、子上等将领汇合。一行人狼狈不堪,士气低落至冰点。
楚成王面色灰败,一路沉默寡言,往日的雄风荡然无存。失败的耻辱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令尹子文伴其左右,不断劝慰,但亦知此战创伤绝非轻易能够抚平。
“晋国……重耳……先轸……”楚成王偶尔从牙缝中挤出这几个名字,眼中燃烧着怨毒的火焰,“寡人誓报此仇!此生若不雪城濮之耻,枉为人君!”
他看了一眼身后稀稀拉拉的队伍,强压下立刻反扑的冲动,嘶哑道:“传令,加快速度,退回方城之内!凭险固守,重整旗鼓!”
楚国的霸业遭受重创,但正如狐偃所料,其根基未动。一场惨败种下的仇恨种子,已深埋于楚王心中,只待时机,便会破土而出,带来更大的风暴。
就在中原的目光都被城濮大战吸引时,东南方向的吴越之地,已悄然燃起战火。
吴王阖闾趁楚军大败、东境空虚之机,采纳伍子胥之谋,以孙武为将,率水陆大军沿淮水西进,果然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楚国的钟离、州来等数座边城。吴军士气大振,继续向楚国内地深入掠地。
捷报传回吴都姑苏,阖闾大喜过望,更加认定这是上天赐予吴国崛起的机会。他下令国内继续征调粮草兵员,支援前线,意图扩大战果。
然而,吴国的强势西进,正如越王允常所期盼的那样,造成了其国内兵力的相对空虚。
一直暗中窥伺的越王允常,认为时机已到。 “吴人贪得无厌,主力尽出,其国都必然防备松懈!”允常召集部落首领,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复仇雪耻,就在今日!目标——吴国腹地,给寡人烧!杀!抢!”
越国军队,虽然装备不及吴军精良,但胜在悍勇且熟悉地形,他们从山林中涌出,避开吴军重点布防的城池,如同鬼魅般渗入吴国境内,袭击村镇,焚烧粮仓,甚至一度威胁到姑苏周边的富庶地区。
吴国留守部队猝不及防,连连败退。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远在西线征战的阖闾军中。
西秦雍城,秦穆公很快得知了晋国大胜和吴越开战的消息。 “晋侯竟真的一战而霸……”秦穆公心情复杂,既有对强邻崛起的警惕,也有一丝未能参与其中分羹的遗憾。他再次召见田穰苴,言语间更加客气。 “晋侯霸业已成,将军归国之日想必不远矣。届时,还望将军莫忘在秦之日,秦晋之好,当永固才是。”语气中拉拢之意更为明显。
田穰苴不卑不亢地应酬着,心中归意更切。他知道,晋国大胜,正是用人之际,自己重返战场、一展所学的时机即将到来。
而在饱经战火摧残的宋国,商丘城内则是另一番景象。确认楚军大败溃逃的消息后,全城陷入了真正的狂欢。宋成公喜极而泣,下令打开所有府库(虽然所剩无几),犒赏守城军民,并立刻组织庞大的劳军团,携带所能筹集的一切物资,北上城濮犒劳晋军。
卫国则心情复杂。既因站队正确、及时“反正”而庆幸,又因国力损耗和世子被“借调”参战而暗自心惊,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依附于晋国麾下。
晋文公在城濮战场上,接受了宋国的感激和卫国的臣服,并大会诸侯的议程也已提上日程。霸业的画卷,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然而,南方的仇恨、东南的乱局、西方的观望……这一切都预示着,城濮的胜利并非终结,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的时代的开端。晋国的霸权,从诞生之初,便面临着四方的挑战与暗流。
此刻,先轸正在清点战利品,他的目光掠过那些缴获的楚军旌旗,最终落在一面绣着狰狞兽首的旗帜上——那是楚军主力之一的标志。他缓缓卷起这面旗帜,对身旁的副将低声道: “将此旗收好。来日……或许还有用它的时候。”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