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骁灭了蔡青河一族后,顺利接手了益阙城。这座城池,宛如一颗镶嵌在战略要地的明珠,虽历经战火洗礼,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徐骁站在益阙城的城楼上,目光远眺,心中满是壮志豪情。他深知,这益阙城是他进一步拓展势力的关键一步。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励精图治,一方面加强城池的防御工事,修缮城墙,加固城门,在城墙上增设了更多的箭楼和了望塔,让益阙城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另一方面,他积极招兵买马,四处招募有志之士加入徐家军。他以自己的威望和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热血男儿投身军旅,徐家军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这一日,阳光洒在军营的操练场上,士兵们正在刻苦训练,喊杀声震天动地。徐骁坐在中军大帐之中,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中原地图。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游移,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在心中反复权衡着,规划着下一站的进攻方向。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辽西之地。辽西,那是一片富饶而又战略位置重要的土地,若能将其纳入麾下,对于徐家军的发展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徐骁在心中暗暗盘算着进攻辽西的计划,他需要考虑兵力的调配、行军的路线、粮草的供应等诸多问题。他深知,这一战不容有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他时而站起身来,在帐中踱步,时而拿起笔在地图上做着标记,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
就在徐骁全神贯注地规划着进攻辽西之事时,一个士兵匆匆入帐,单膝跪地,抱拳禀报道:“将军,据斥候报道,东越驸马爷在东越北部蠢蠢欲动,想要对辽东发动袭击。”
徐骁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警惕。东越驸马王遂,那可是他的老对手了。此人出身天潢贵胄,自幼饱读兵书,精通权谋之术,且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自从徐骁戎马生涯伊始,到现在和这个王遂已经交战了三次,皆以徐骁最后的惨败逃走而结束。
和王遂的第一战则是徐骁率领最初的六百黑甲铁骑在东越与辽东的交界处的遭遇战。最终以徐骁付出牺牲五百余人的惨痛代价,在亲卫的护送下徐骁得以逃脱而结束。还有上一次的东越一役,徐家军三千儿郎尽葬异乡,这三笔的血海深仇,徐骁一直铭记在心。
如今王遂又想对辽东发动袭击,这无疑是在挑战徐骁的底线。
徐骁深知辽东的重要性。辽东与益阙城互为犄角之势,若辽东有失,益阙城也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必须做出抉择,是继续按照原计划进攻辽西,还是先应对王遂的威胁。
他在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进攻辽西是他谋划已久的战略目标,若此时放弃,之前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但辽东的安危也不容忽视,一旦辽东被王遂攻占,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徐骁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决定安排一千余士兵守辽东,确保辽东的安全。这些士兵都是徐家军的精锐,他们训练有素,忠诚勇敢,有他们在辽东驻守,徐骁才能放心。而他自己,则决定带领四千余人向东越北部的驸马爷所在城池发动进攻。他要主动出击,打王遂一个措手不及,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
徐骁迅速召集将领,传达了自己的决定。将领们虽然对进攻东越北部有所担忧,但看到徐骁坚定的眼神,都纷纷表示愿意听从指挥,随他一同出征。
徐骁挑选了四千余名精锐士兵,这些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徐骁站在队伍前,大声说道:“兄弟们,东越驸马王遂,上次让我们吃了大亏,三千兄弟葬身异乡。今日,我们要主动出击,让他知道我们徐家军的厉害,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士兵们听了徐骁的话,群情激奋,纷纷高呼:“报仇!报仇!”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空都震破。
徐骁一声令下,四千余人的队伍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向东越北部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只为了尽快赶到王遂所在的城池。
经过数日的急行军,徐骁的部队终于抵达了王遂所在的城池。这座城池城墙高大坚固,城门紧闭,城墙上布满了守军。王遂显然已经得知了徐骁来袭的消息,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
东越边境,那是一片被神秘与危险笼罩的土地。浓雾如鬼魅般弥漫,似有无数双无形的手在撕扯着天光,将天地间搅得混沌不堪。四周的树木在雾气中影影绰绰,宛如张牙舞爪的怪物,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徐家军四千铁骑,如一条黑色的蛟龙,踏入了这片危机四伏的地域。马蹄声在寂静的雾气中回荡,仿佛是死神的鼓点。他们此次前来,本欲给东越一个下马威,却未曾料到,早已踏入了王遂精心布下的“绞龙阵”。
这“绞龙阵”,乃是王遂耗费无数心血所创。他深知徐骁用兵如神,寻常阵法难以困住他,于是绞尽脑汁,结合东越边境的地形与气候,设计出了这阴险至极的阵法。阵中暗藏无数机关陷阱,更有伏兵隐匿于雾气之中,只待时机成熟,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徐骁骑在战马上,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安。他深知东越边境地形复杂,常有伏兵出没,但此次行军,却过于顺利,这让他心中生疑。然而,他身为将领,肩负着为死去的兄弟复仇的使命,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突然,战鼓乍起,如惊雷般在雾气中炸响。东越伏兵自雾中如潮水般杀出,喊杀声震天动地。刹那间,箭雨如蝗虫般铺天盖地而来,每一支箭都带着致命的威胁。火矢更是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瞬间引燃了草料,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浓烟滚滚。
马匹受到惊吓,纷纷发出凄厉的嘶鸣声,阵型瞬间大乱。徐骁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劈开三支迎面而来的冷箭,喉间涌起一股腥甜。他深知,此刻必须稳住阵脚,否则必将全军覆没。
“列圆盾阵!死战不退!”徐骁大声吼道,声音在喊杀声中却显得有些微弱。然而,徐家军不愧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听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纷纷举起圆盾,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王遂立于高台之上,银甲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看着下方陷入混乱的徐家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如蛇一般阴冷。“徐骁,果然不出我所料,弄了点风吹草动你便来了。本驸马今日便教你知晓,寒门与天潢的差距!”他挥动手中的令旗,东越军迅速结成“蜈蚣阵”。
这“蜈蚣阵”亦是王遂的得意之作,士兵们首尾相衔,如一条巨大的蜈蚣般将徐家军层层围死。阵中士兵配合默契,攻守兼备,让徐家军陷入了绝境。
徐骁看着眼前的局势,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若不能尽快突破重围,徐家军必将全军覆没。他挥舞着长刀,亲自带领着亲卫们奋力拼杀,试图杀出一条血路。然而,东越军如潮水般涌来,一波接着一波,根本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就在徐骁苦苦支撑之时,王遂却早有后手。地底暗桩骤起,一根根铁钩锁链如毒蛇般从地下钻出,缠住了战马的腿骨。战马纷纷惨叫着倒地,徐家军士兵们纷纷坠马。东越步卒趁机涌上,刀光闪烁,血雾漫天。
此役惨烈至极,仿佛是一场人间炼狱。徐家军士兵们虽然个个英勇无畏,但在东越军的围攻下,渐渐陷入了绝境。
亲卫们为了保护主帅徐骁,纷纷以血肉之躯填堵缺口。他们组成了一道人墙,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东越军的攻击。百人结成的盾墙,在敌军的长矛攻击下,渐渐被捅成了筛网。鲜血染红了大地,惨叫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惊胆战。
副将陈山,乃是一位忠勇之士。他独臂持旗,在乱军中奋力拼杀。他的手臂虽然断了,但他的意志却无比坚定。他挥舞着战旗,为徐家军指引着方向。然而,敌军如潮水般涌来,他渐渐体力不支。最终,他力竭而亡,但他的战旗却始终不倒,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忠诚与不屈。
徐骁看着身边的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心中悲痛欲绝。他挥舞着长刀,如疯魔一般与敌军拼杀。他的身上早已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但他却浑然不觉。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突围,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在徐骁的带领下,徐家军残部拼尽全力,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然而,当他们突出重围时,身后仅余七骑。三千儿郎,尽葬异乡。
徐骁跪在尸堆中,双手颤抖着拾起半块染血的“徐”字旗。那旗帜曾经是徐家军的骄傲,如今却沾满了兄弟们的鲜血。他忽然大笑起来,笑声凄厉如鬼。那笑声中,饱含着无尽的悲痛、愤怒与不甘。
“王遂!此仇不报,老子誓不为人!”徐骁对着天空怒吼道,声音在雾气中回荡,仿佛要冲破这无尽的黑暗。
雾霭深处,王遂抚剑遥望。他看着徐骁等人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可惜未取徐骁首级……不过,寒门终究是寒门。”在他眼中,徐骁不过是寒门出身的武夫,即便有些本事,也难以与他这天潢贵胄相抗衡。
徐骁带着仅存的数人,一路狂奔。他们不敢有丝毫停留,生怕东越军再次追来。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疲惫不堪。但徐骁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团复仇的火焰。
他们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山谷,暂时停了下来。徐骁看着眼前仅剩的数名兄弟,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兄弟,都是与他出生入死的好汉,如今却只剩下他们几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兄弟们,此次我们虽遭重创,但我们的志向不能消。王遂那厮,以为杀了我们几千兄弟就能让我们屈服,那是痴心妄想。我们一定要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杀回去,为兄弟们报仇!”徐骁大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坚定。
剩下的数名兄弟纷纷点头,他们的眼中也闪烁着复仇的光芒。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对兄弟们的情谊,有对正义的追求。于是休整片刻,徐骁带领剩下的几人便前往辽东。
同时,徐骁也在思考着复仇的计划。他知道,王遂势力庞大,想要报仇并非易事。他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要有足够的实力。于是,他开始派人四处打探消息,了解东越的兵力部署、王遂的行踪等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探,徐骁对东越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得知,王遂虽然取得了此次战斗的胜利,但也损失了不少兵力。而且,东越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方势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纷争。
徐骁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他决定先与东越内部的一些反对王遂的势力取得联系,联合他们共同对抗王遂。他派出心腹之人,带着他的亲笔信,秘密前往东越各地,寻找可以合作的势力。
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徐骁并没有闲着。他带领着兄弟,在辽东城中刻苦训练。他们每天早起晚睡,练习武艺、阵法、骑射等技能。他们知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复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徐骁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他知道,时机还未成熟。他必须要有足够的把握,才能一举击败王遂。他继续耐心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最佳的时机。
徐骁和王遂的那一场惨烈大战,如同一场噩梦,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幸存者的心中。徐家军原本五千铁骑,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勇士,却在那场精心布置的“绞龙阵”中,几乎全军覆没。徐骁带着仅剩的数名亲信,在尸山血海中拼死突围,一路奔逃,终于顺利抵达了辽东。
当他们踏入辽东城门的那一刻,徐骁望着身后寥寥无几的兄弟,心中满是悲怆。曾经威风凛凛的徐家军,如今只剩下这几人,仿佛一夜之间从云端坠入了深渊。而辽东城的守军,也不过一千余人,这点兵力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徐骁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忧虑和坚定。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那些死去的兄弟们不能白死,他一定要为他们报仇雪恨。然而,眼前这微薄的兵力,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力。
接下来的几天,徐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思索着对策。他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王遂战斗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他清楚地知道,王遂不会就此罢休,他一定会再次发动进攻,而辽东城目前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
“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吗?”徐骁喃喃自语道。他深知,只有增加兵力,才有与王遂一战的可能。而在离阳境内,能够提供大量兵力的地方,只有兵部。
可是,去离阳兵部借兵又谈何容易。离阳朝廷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兵部那些官员,个个都是老谋深算,他们是否会轻易借兵给自己,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自己如今兵败如山倒,在朝廷中的威望也大不如前,甚至在那些兵部大佬里,自己都是无名之辈,他们很可能会借此机会打压自己。
但徐骁别无选择,为了复仇,为了徐家军的荣耀,他必须去试一试。他召集了仅剩的几名亲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
“将军,此去离阳兵部借兵,凶多吉少啊。那些官员向来势利,恐怕不会轻易答应。”一名亲信担忧地说道。
徐骁拍了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我知道此行艰难,但为了那些死去的兄弟,为了徐家军的未来,我必须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争取。”
众人见徐骁心意已决,便不再劝阻。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徐骁一同前往离阳兵部,哪怕前路荆棘满布,也在所不惜。但是被徐骁一一拒绝,徐骁已经决定孤身入离阳兵部借兵。
徐骁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离阳兵部的征程。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每到一个城镇,都能听到人们对辽东的少年徐家军兵败的议论。那些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徐骁的心。
“听说徐家军这次可惨了,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徐骁也不知道能不能东山再起。”
“哼,什么东山再起,我看他是没那个本事了。王遂可是东越的驸马爷,背后有东越皇室撑腰,徐骁拿什么跟他斗。”
徐骁听着这些议论,心中虽然愤怒,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必须保持冷静,尽快赶到离阳兵部,完成借兵的大事。
————————————————
正所谓:
东越王遂势如虬,驸马威名震九州。
徐骁领兵战其右,五千儿郎志未休。
刀光剑影血横流,喊杀声声破云头。
王遂诡谋施毒手,徐家军陷死生愁。
五千英魂赴冥幽,残军寥寥似孤舟。
徐骁悲愤心难守,逃回辽东意未休。
城头望月泪盈眸,思谋借兵解国忧。
选定吉日心笃厚,孤身赴部志难酬。
此去前途多险陡,不惧权贵把兵求。
待得精兵重聚首,再战王遂雪前仇。
(本章完)
喜欢凉州雪:徐骁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凉州雪:徐骁风云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